- 乙酸乙酯的制备
- 共1463题
(2014秋•唐山月考)实验室用乙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酯.有关物质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操作如下:
①在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18.5mL正丁醇和13.4mL冰醋酸,3~4滴浓硫酸,投入沸石.安装分水器(作用:实验过程中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温度计及回流冷凝管.(如图1)
②将分水器分出的酯层和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水洗,10% Na2CO3洗涤,再水洗,最后转移至锥形瓶,干燥.
③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滤入烧瓶中,常压蒸馏,收集馏分,得15.1g乙酸正丁酯.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冷水应该从冷凝管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2)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步骤①“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4)步骤②中,H lO%Na2C03溶液洗涤有机层,该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5)进行分液操作时,使用的漏斗是______(填选项)如图2.
(6)步骤③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18℃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______(填“高”或者“低”)原因是______
(7)该实验过程中,生成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为提高冷凝效果,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故答案为:a;
(2)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丁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丁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3)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分水器分离出水,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
故答案为:使用分水器分离出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
(4)制备乙酸丁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丁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丁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故答案为:除去产品中含有的乙酸等杂质;
(5)分液操作时,使用的漏斗是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
故答案为:C;
(6)若从118℃便开始收集馏分此时的蒸气中含有醋酸和正丁醇,会收集到少量未反应的冰醋酸和正丁醇,因此会导致产率偏高,
故答案为:高;会收集到少量未反应的冰醋酸和正丁醇;
(7)正丁醇的质量=0.8 g/mL×18.5mL=14.8g;冰醋酸的质量=1.045g/mL×13.4mL=14.003g;
理论上14.8g正丁醇完全反应生成酯的质量为xg,需乙酸的质量是yg.
乙酸和正丁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60g 74g 116g 18g
yg 14.8g xg
所以x=23.2 y=12g<14.003g 所以乙酸过量,乙酸正丁酯的产率=×100%≈65%.
故答案为:65%.
解析
解:(1)为提高冷凝效果,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故答案为:a;
(2)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丁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丁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3)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用分水器分离出水,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
故答案为:使用分水器分离出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产率;
(4)制备乙酸丁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丁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丁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故答案为:除去产品中含有的乙酸等杂质;
(5)分液操作时,使用的漏斗是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
故答案为:C;
(6)若从118℃便开始收集馏分此时的蒸气中含有醋酸和正丁醇,会收集到少量未反应的冰醋酸和正丁醇,因此会导致产率偏高,
故答案为:高;会收集到少量未反应的冰醋酸和正丁醇;
(7)正丁醇的质量=0.8 g/mL×18.5mL=14.8g;冰醋酸的质量=1.045g/mL×13.4mL=14.003g;
理论上14.8g正丁醇完全反应生成酯的质量为xg,需乙酸的质量是yg.
乙酸和正丁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
60g 74g 116g 18g
yg 14.8g xg
所以x=23.2 y=12g<14.003g 所以乙酸过量,乙酸正丁酯的产率=×100%≈65%.
故答案为:65%.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①图中左试管中为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______.
②把制得的把乙酸乙酯分离出,此过程中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填操作名称),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______.乙酸乙酯从______(上口倒出、下口流出)
(2)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对是否饮酒后驾车的检测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化学方法是:让司机呼出的气体接触载有经过硫酸酸化处理的三氧化铬的硅胶,若气体中有乙醇(酒精),则发生反应:3C2H5OH+2CrO3 (桔黄色)+3H2SO4→3CH3CHO+Cr2(SO4)3 (蓝绿色)+6H2O使检测仪变色从而得知司机是否饮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C2H5OH在反应中被氧化
B.CrO3变为Cr2(SO4)3发生了氧化反应
C.CH3CHO的氧化性强于CrO3
D.在检测中,每有1mol乙醇反应,就有3mol电子转移.
正确答案
解:(1)①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易溶于水,导管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分析,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倒吸;
②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溶液分层,因此可采取分液操作实现乙酸乙酯的分离,分液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上层得乙酸乙酯,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故答案为:分液;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2)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3)A.C2H5OH→CH3CHO,C的化合价由-4→-2,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故A正确;
B.CrO3变为Cr2(SO4)3,Cr化合物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故B错误;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是CrO3氧化剂,CH3CHO是氧化产物,因此CH3CHO的氧化性弱于CrO3,故C错误;
D.C2H5OH→CH3CHO,C的化合价由-4→-2,每有1mol乙醇反应,失去2mol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解析
解:(1)①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易溶于水,导管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分析,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倒吸;
②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溶液分层,因此可采取分液操作实现乙酸乙酯的分离,分液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上层得乙酸乙酯,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故答案为:分液;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2)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3)A.C2H5OH→CH3CHO,C的化合价由-4→-2,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故A正确;
B.CrO3变为Cr2(SO4)3,Cr化合物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故B错误;
C.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是CrO3氧化剂,CH3CHO是氧化产物,因此CH3CHO的氧化性弱于CrO3,故C错误;
D.C2H5OH→CH3CHO,C的化合价由-4→-2,每有1mol乙醇反应,失去2mol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如图在试管甲中先加入2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克无水乙酸钠,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乙中加入5mL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甲小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左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试回答:
(1)该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其不宜伸入试管乙的溶液中,原因是______.
(2)试管乙中饱和Na2CO3的作用是①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乙酸,②______.
(3)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试管甲中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①催化剂,吸水剂②______.
(5)液体混合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本实验反应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加快反应速率
b.防止了反应物未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
(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
正确答案
解:(1)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加热反应过程中乙醇、乙酸乙挥发出,长导管起到冷凝作用,不宜伸入试管乙的溶液中是为了防止加热不充分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导气、冷凝;防止加热不充分而倒吸;
(2)碳酸钠溶液中的水溶解乙醇,能跟乙酸反应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3)试管乙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上层,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
故答案为:液体分层;
(4)利用浓硫酸的酸性和醋酸钠反应制乙酸,浓硫酸有吸水性,促进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浓硫酸作的作用除了吸水剂、催化剂外,含有使醋酸钠转化成醋酸的作用,
故答案为:使醋酸钠转化成醋酸;
(5)液体混合加热时液体容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加快反应速率,防止了反应物未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所以ab都正确,
故答案为:;ab.
解析
解:(1)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加热反应过程中乙醇、乙酸乙挥发出,长导管起到冷凝作用,不宜伸入试管乙的溶液中是为了防止加热不充分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导气、冷凝;防止加热不充分而倒吸;
(2)碳酸钠溶液中的水溶解乙醇,能跟乙酸反应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3)试管乙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上层,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
故答案为:液体分层;
(4)利用浓硫酸的酸性和醋酸钠反应制乙酸,浓硫酸有吸水性,促进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浓硫酸作的作用除了吸水剂、催化剂外,含有使醋酸钠转化成醋酸的作用,
故答案为:使醋酸钠转化成醋酸;
(5)液体混合加热时液体容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加快反应速率,防止了反应物未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所以ab都正确,
故答案为:;ab.
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1),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已知: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 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如图2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用金属钠 C.测定沸点
(4)由环己烯再转化为环己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根据制乙烯实验的知识,发生装置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由于生成的环己烯的沸点为83℃,要得到液态环己烯,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冷凝作用,便于环己烯冷凝.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冷凝;
②冰水浴的目的是降低环己烯蒸气的温度,使其液化,
故答案为:进一步冷却,防止环己烯挥发.
(2)①环己烯是烃类,不溶于氯化钠溶液,且密度比水小,振荡、静置、分层后环己烯在上层,由于分液后环己烯粗品中还含有少量的酸和环己醇,联想:制备乙酸乙酯提纯产物时用c(Na2CO3溶液)洗涤可除去酸;
故答案为:上层;c;
②为了增加冷凝效果,蒸馏装置要有冷凝管,冷却水从下口(g)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可以吸收水分,
故答案为:g;吸收水分;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馏分环己烯的沸点为83℃,故收集产品应控制温度在83℃左右;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提前收集,产品中混有杂质,实际产量高于理论产量,故a错误;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制取的环己烯的物质的量增大,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高于理论产量,故b错误;
c、若粗产品中混有环己醇,导致测定消耗的环己醇量增大,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故c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83℃;c;
(3)区别粗品与精品可加入金属钠,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若无气体,则是精品,另外根据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而纯净物有固定的沸点,通过测定环己烯粗品和环己烯精品的沸点,也可判断产品的纯度,
故答案为:bc;
(4)环己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醇,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解析
解:(1)①根据制乙烯实验的知识,发生装置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由于生成的环己烯的沸点为83℃,要得到液态环己烯,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冷凝作用,便于环己烯冷凝.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冷凝;
②冰水浴的目的是降低环己烯蒸气的温度,使其液化,
故答案为:进一步冷却,防止环己烯挥发.
(2)①环己烯是烃类,不溶于氯化钠溶液,且密度比水小,振荡、静置、分层后环己烯在上层,由于分液后环己烯粗品中还含有少量的酸和环己醇,联想:制备乙酸乙酯提纯产物时用c(Na2CO3溶液)洗涤可除去酸;
故答案为:上层;c;
②为了增加冷凝效果,蒸馏装置要有冷凝管,冷却水从下口(g)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可以吸收水分,
故答案为:g;吸收水分;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馏分环己烯的沸点为83℃,故收集产品应控制温度在83℃左右;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提前收集,产品中混有杂质,实际产量高于理论产量,故a错误;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制取的环己烯的物质的量增大,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高于理论产量,故b错误;
c、若粗产品中混有环己醇,导致测定消耗的环己醇量增大,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故c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83℃;c;
(3)区别粗品与精品可加入金属钠,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若无气体,则是精品,另外根据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而纯净物有固定的沸点,通过测定环己烯粗品和环己烯精品的沸点,也可判断产品的纯度,
故答案为:bc;
(4)环己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醇,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来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本实验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______.
(2)配置混合溶液时,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填“A”或“B”).
A.先加乙醇,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和乙酸 B.先加浓硫酸,再慢慢注入乙醇和乙酸
(3)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5)实验完成后,右边试管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生成.若要分离10mL该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_____,这种分离方法叫做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2)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加入药品时应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
故答案为:A;
(3)浓硫酸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故答案是:催化作用、吸水作用;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产物便于分层,
故答案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乙酸乙酯;
(5)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以采用分液操作,分离乙酸乙酯,用到的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分液.
解析
解:(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2)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加入药品时应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
故答案为:A;
(3)浓硫酸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故答案是:催化作用、吸水作用;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产物便于分层,
故答案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乙酸乙酯;
(5)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可以采用分液操作,分离乙酸乙酯,用到的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分液.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