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在实验室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2)乙酸分子中官能团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3)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反应开始前,试管b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

(5)可用______的方法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

正确答案

解:(1)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乙醇中含有羟基.

故答案为:羟基;

(2)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羧基的结构简式为-COOH,

故答案为:-COOH;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可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5)因B中的液体混合物分层不互溶,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分液.

解析

解:(1)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乙醇中含有羟基.

故答案为:羟基;

(2)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羧基的结构简式为-COOH,

故答案为:-COOH;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可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5)因B中的液体混合物分层不互溶,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分液.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乙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观察与思考】

(1)乙醇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有______个吸收峰.

【活动与探究】

(2)甲同学向小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金属钠(约绿豆粒大),观察实验现象.请在下表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补充完全(有多少现象就填多少,不必填满).

(3)乙同学向试管中加入3~4mL无水乙醇,浸入50℃左右的热水中,再将铜丝烧至红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多次.则此时乙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乙醛)______.欲验证此实验的有机产物,可以将产物加入盛有______的试管中并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即可,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交流与讨论】

(4)丙同学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按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开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指出该装置的主要错误是______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③假如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为18O,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3

2CH3CH2OH+O22CH3CHO+2H2O

新制的银氨溶液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导管插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催化剂

吸水剂

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H2O

解析

解:(1)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其分子中含有3种等效H原子,则其核磁共振氢谱中含有3种吸收峰,

故答案为:3;

(2)钠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将钠加入乙醇中,钠沉在乙醇下面,说明钠的密度大于乙醇,同时会观察到有气泡生成,说明钠与乙醇反应生成了氢气,

故答案为:产生气泡;钠与乙醇反应有氢气产生;

(3)乙醇在Cu做催化剂加热时与氧气反应,被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乙醛中含有官能团醛基,可以用新制的银氨溶液检验,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2Ag(NH32 OH CH3COONH4+2Ag↓+3NH3+H2O,

故答案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新制的银氨溶液;CH3CHO+2Ag(NH32 OH CH3COONH4+2Ag↓+3NH3+H2O;

(4)①图示装置中,吸收乙酸乙酯的导管插入到了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是错误的,容易发生倒吸现象,

故答案为:导管插入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②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同时浓硫酸能够吸收酯化反应生成的水,使酯化反应向着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所以浓硫酸起到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③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为18O,根据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可知,18O原子在乙酸乙酯中,生成的水中不含18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在试管甲中先加入2mL 95%的乙醇,再加入2克无水乙酸,充分摇匀,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冷却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乙中加入5ml 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甲小火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左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试回答: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本实验反应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______;(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

(3)试管甲中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是______

(4)该实验中长导不宜伸入试管乙的溶液中,原因是______

(5)试管乙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6)写出试管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______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正确答案

解:(1)试管乙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上层,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

故答案为:溶液分层;

(2)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沸点比较低,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加快反应速率,避免未反应的反应物的挥发,

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又防止了反应物未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

(3)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故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4)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加热不充分也能产生倒吸,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防止倒吸回流现象的发生,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5)乙醇与乙酸都易挥发,制备的乙酸乙酯含有乙醇与乙酸,通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故答案为: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

(6)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在甲中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7)①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乙酸乙酯表示正反应,同时生成1mol乙酸表示逆反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②正确;

③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③错误;

④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④正确;

⑤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故⑤正确.

故选②④⑤.

解析

解:(1)试管乙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上层,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

故答案为:溶液分层;

(2)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沸点比较低,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加快反应速率,避免未反应的反应物的挥发,

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又防止了反应物未来得及反应而挥发损失;

(3)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故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4)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加热不充分也能产生倒吸,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防止倒吸回流现象的发生,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5)乙醇与乙酸都易挥发,制备的乙酸乙酯含有乙醇与乙酸,通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故答案为: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

(6)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在甲中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7)①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乙酸乙酯表示正反应,同时生成1mol乙酸表示逆反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②正确;

③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③错误;

④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④正确;

⑤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故⑤正确.

故选②④⑤.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有机实验不需要使用温度计的是(  )

A硝基苯的制备

B乙酸乙酯的制备

C石油的分馏

D乙醇的催化氧化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实验室用浓硝酸和苯在浓硫酸作用下制备硝基苯,,温度要求为50-60℃水浴,所以须使用温度计,温度计在水浴中,故A正确;

B.乙酸乙酯的制备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只需加热,无须使用温度计,故B错误;

C.石油的分馏,水银温度计测定的是馏分蒸汽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处,故C正确;

D.乙醇的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只需加热,无须使用温度计,故D错误;

故选B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下表所示数据:

某学生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2:3:3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如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加热装有混合液的大试管 5~10 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

(2)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的原因是______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4)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

(5)充分振荡试管,然后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分液得到的上层液体即为乙酸乙酯.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可以用用______洗涤.

A.乙醇          B.饱和食盐水

C.碳酸钠溶液  D.NaOH溶液.

正确答案

解:(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乙醇中含有少量水,应将浓硫酸加入到乙醇中,防止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液体飞溅,另外,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入药品的顺序为在一个30mL大试管中注入3mL乙醇,再分别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和3mL乙酸(乙酸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可互换),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药品总用量不能超过10mL),

故答案为:在一个30 mL的大试管中注入3 mL乙醇,再分别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3mL乙酸(乙醇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不可互换),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防止倒吸回流现象的发生,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有机反应副反应多,且乙酸和乙醇的沸点低、易挥发,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易引起更多的副反应和导致乙酸和乙醇的大量挥发,

故答案为: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随产物蒸出而大量损失,而且温度过高可能发生更多的副反应;

(4)碳酸钠水解呈碱性,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密度比水小,有香味,振荡时乙酸和碳酸钠反应而使溶液红色变浅,

故答案为:试管B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无色,下层为红色液体,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

(5)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乙酸乙酯中含有极少量的乙醇和饱和碳酸钠,用乙醇洗涤引入新的杂质,用饱和食盐水能和乙醇饱和碳酸钠互溶,且与乙酸乙酯分层,

用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杂质无法去除,用NaOH溶液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产品损耗,所以选择饱和食盐水,

故选B.

解析

解:(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乙醇中含有少量水,应将浓硫酸加入到乙醇中,防止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液体飞溅,另外,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入药品的顺序为在一个30mL大试管中注入3mL乙醇,再分别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和3mL乙酸(乙酸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可互换),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药品总用量不能超过10mL),

故答案为:在一个30 mL的大试管中注入3 mL乙醇,再分别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3mL乙酸(乙醇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不可互换),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防止倒吸回流现象的发生,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有机反应副反应多,且乙酸和乙醇的沸点低、易挥发,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易引起更多的副反应和导致乙酸和乙醇的大量挥发,

故答案为: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随产物蒸出而大量损失,而且温度过高可能发生更多的副反应;

(4)碳酸钠水解呈碱性,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密度比水小,有香味,振荡时乙酸和碳酸钠反应而使溶液红色变浅,

故答案为:试管B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无色,下层为红色液体,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

(5)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乙酸乙酯中含有极少量的乙醇和饱和碳酸钠,用乙醇洗涤引入新的杂质,用饱和食盐水能和乙醇饱和碳酸钠互溶,且与乙酸乙酯分层,

用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杂质无法去除,用NaOH溶液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产品损耗,所以选择饱和食盐水,

故选B.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乙酸乙酯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