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酸乙酯的制备
- 共1463题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
(1)这位同学采用了球形干燥管代替了长导管,并将干燥管的末端插入了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在此处球形干燥管的作用除了使乙酸乙酯充分冷凝外还有______.
(2)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乙酸与乙醇反应得到的酯(未用饱和Na2CO3溶液承接)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中和过量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但他们的结果却不同:
①甲得到了不溶于水的中性酯;
②乙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
③丙得到大量水溶性物质.
试分析产生上述各种现象的原因
甲:______
乙:______
丙: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球形干燥管的作用除了使乙酸乙酯充分冷凝外,还可以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2)①甲得到了不溶于水的中性酯,没有酸,说明所加NaOH溶液恰好中和了过量的酸,故答案为:所加NaOH溶液恰好中和了过量的酸,得到乙酸乙酯;
②乙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酸有剩余,说明是所加NaOH溶液不足未将酸完全反应,故答案为:所加NaOH溶液不足未将酸完全反应;
③丙得到大量水溶性物质,说明没有酯,是因为所加NaOH溶液过量,酯发生水解,故答案为:所加NaOH溶液过量,在碱性条件下酯发生水解.
解析
解:(1)球形干燥管的作用除了使乙酸乙酯充分冷凝外,还可以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2)①甲得到了不溶于水的中性酯,没有酸,说明所加NaOH溶液恰好中和了过量的酸,故答案为:所加NaOH溶液恰好中和了过量的酸,得到乙酸乙酯;
②乙得到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酸有剩余,说明是所加NaOH溶液不足未将酸完全反应,故答案为:所加NaOH溶液不足未将酸完全反应;
③丙得到大量水溶性物质,说明没有酯,是因为所加NaOH溶液过量,酯发生水解,故答案为:所加NaOH溶液过量,在碱性条件下酯发生水解.
Ⅰ.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①.FeBr3作催化剂,苯和溴水发生反应可生成无色、比水重的液体溴苯
②.将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实现乙醇被氧化为乙醛的实验
③.用Cu和Ag作为两极,H2SO4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可以构成原电池
④.为了防止自来水管生锈,一般在表面镀上一层Zn
⑤.使用AgNO3溶液验证三氯甲烷中是否含有氯元素,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A.②④B.①②C.③⑤D.④⑥
Ⅱ.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实验室利用图1的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1)与教材采用的实验装置不同,此装置中采用了球形干燥管,其作用是:______.
(2)已知下表数据:
①按装置图安装好仪器后,需要试剂为3ml 乙醇,2ml乙酸,适量浓硫酸,请选择合适的加入顺序______.
A.先加浓硫酸,再加乙醇,最后加乙酸
B.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C.先加乙酸,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醇
D.先加浓硫酸,再加乙酸,最后加乙醇
②根据上表数据分析,为什么乙醇需要过量一些,其原因是______.
(3)按正确操作重新实验,该学生很快在小试管中收集到了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图2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在图中圆括号表示加入适当的试剂,编号表示适当的分离方法.
①写出加入的试剂名称:试剂(a)是______;试剂(b)是______.
②写出有关的操作分离方法:①是______,②是______,③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①苯溴水不反应,故①错误;
②乙醇在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故②正确;
③铜和银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没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构不成原电池,③错误;
④利用原电池原理来保护金属-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④正确;
⑤三氯甲烷属于非电解质不会电离出氯离子,⑤错误;
故选A;
Ⅱ(1)混合气体中含有乙醇和乙酸易溶于水,容易发生倒吸.球形干燥管能够防止发生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发生倒吸;
(2)①三种试剂滴入顺序原则是:密度先小后大,根据表中数据应该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故答案为:B;
②依据表中数据可知乙醇沸点低易挥发损坏,所以应过量一些,故答案为:乙醇的沸点低,易挥发而损耗;
(3)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a,溶解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乙酸乙酯在碳酸钠溶液中不溶分层分液后将乙酸乙酯分离出来,蒸馏混合溶液分离出乙醇,然后向剩余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b,稀硫酸与醋酸钠反应生成醋酸和硫酸钠混合溶液,蒸馏将醋酸分离出来,
故答案为:①饱和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溶液;②分液,蒸馏,蒸馏.
解析
解:Ⅰ①苯溴水不反应,故①错误;
②乙醇在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故②正确;
③铜和银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没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构不成原电池,③错误;
④利用原电池原理来保护金属-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④正确;
⑤三氯甲烷属于非电解质不会电离出氯离子,⑤错误;
故选A;
Ⅱ(1)混合气体中含有乙醇和乙酸易溶于水,容易发生倒吸.球形干燥管能够防止发生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发生倒吸;
(2)①三种试剂滴入顺序原则是:密度先小后大,根据表中数据应该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故答案为:B;
②依据表中数据可知乙醇沸点低易挥发损坏,所以应过量一些,故答案为:乙醇的沸点低,易挥发而损耗;
(3)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a,溶解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乙酸乙酯在碳酸钠溶液中不溶分层分液后将乙酸乙酯分离出来,蒸馏混合溶液分离出乙醇,然后向剩余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b,稀硫酸与醋酸钠反应生成醋酸和硫酸钠混合溶液,蒸馏将醋酸分离出来,
故答案为:①饱和碳酸钠溶液;稀硫酸溶液;②分液,蒸馏,蒸馏.
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H2SO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对此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可通过示踪原子法,探究酯化反应机理,酯化反应为酸通过羟基,醇提供羟基上的氢原子,故A错误;
B、酯化反应中浓硫酸作催化剂,加快反应,故B正确;
C、挥发出的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液体加热需加沸石,防止暴沸,长直玻璃导管不宜直接伸入液面以下,可防止倒吸,故D正确.
故选:A.
下列试验操作或对试验事实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
②向NaOH沸腾的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③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④用加热的方法提取NH4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碘
⑤仅用蒸馏水可鉴别出蔗糖、硫酸铜、碳酸钙三种粉末
⑥测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湿润pH的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正确答案
③⑤
解析
解:①乙醇和乙酸的反应为可逆反应,用乙醇和浓硫酸不能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并引入了新的杂质,故①错误;
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故②错误;
③CO2与NaHCO3溶液不反应,HCl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则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故③正确;
④氯化铵加热易分解,冷却后又可生成氯化铵,碘加热时易升华,冷却后又生成碘固体,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故④错误;
⑤蔗糖溶于水,溶液无色,硫酸铜溶于水,溶液蓝色,碳酸钙不溶于水,三者现象不同,可鉴别,故⑤正确;
⑥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置于干燥的PH试纸上,通过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稀释了待测溶液,若溶液为酸性,经蒸馏水稀释后,所测pH要增大,若溶液为碱性,经蒸馏水稀释后,所测pH要减小,若溶液为中性,经蒸馏水稀释后,所测pH要不变,故⑥错误;
故答案为:③⑤;
实验室用乙酸、乙醇与浓H2SO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时,有气泡产生,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浓硫酸沸点高不可能被蒸馏出来,故A错误;
B、乙醇被蒸馏出来,但不和碳酸钠发生反应,故B错误;
C、乙酸酸性大于碳酸,被蒸馏出来和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
D、不符合乙烯生成条件,不会有乙烯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