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如图所示的实驗装置制备少置乙酸乙酯.请回答有关问题:

(1)乙醇中分子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2)试管a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

(3)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4)反应开始前,试管b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

(5)反应结束后.振薄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6)可用______的方法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

(7)试管中的导管口为什么要在液面之上?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其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

故答案为:羟基;

(2)混合液沸点较低,加热过程中容易发生暴沸,所以为防止液体飞溅,应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故答案为:防止液体暴沸;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是可逆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该反应为酯化反应,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所以b中盛放的液体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5)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且密度小于碳酸钠溶液,则b中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故答案为:b中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6)因B中的液体混合物分层不互溶,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分液;

(7)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容易发生丁烯现象,不插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解析

解:(1)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其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

故答案为:羟基;

(2)混合液沸点较低,加热过程中容易发生暴沸,所以为防止液体飞溅,应加入碎瓷片或沸石,

故答案为:防止液体暴沸;

(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是可逆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该反应为酯化反应,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所以b中盛放的液体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5)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且密度小于碳酸钠溶液,则b中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故答案为:b中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6)因B中的液体混合物分层不互溶,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分液;

(7)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容易发生丁烯现象,不插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俗话说“酒是陈的香”,这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可以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饱和Na2CO3溶液的主要作用之一是能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某种杂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

(5)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6)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正确答案

解:(1)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3)乙酸乙酯中混有挥发出来的杂质乙酸,乙酸是弱酸,离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学式,乙酸足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CH3COOH=2CH3COO-+CO2↑+H2O,

故答案为:CO32-+2CH3COOH=2CH3COO-+CO2↑+H2O;

(4)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倒吸;

(5)分离乙酸乙酯时先将盛有混合物的试管充分振荡,让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静置分层后取上层得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分液;

(6)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1mol乙酸表示逆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到达平衡,故②正确;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③错误;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⑤.

解析

解:(1)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3)乙酸乙酯中混有挥发出来的杂质乙酸,乙酸是弱酸,离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学式,乙酸足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CH3COOH=2CH3COO-+CO2↑+H2O,

故答案为:CO32-+2CH3COOH=2CH3COO-+CO2↑+H2O;

(4)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倒吸;

(5)分离乙酸乙酯时先将盛有混合物的试管充分振荡,让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静置分层后取上层得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分液;

(6)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1mol乙酸表示逆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到达平衡,故②正确;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③错误;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⑤.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实验室,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试管中的盛放的是______,导气管的下端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3)该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若不把生成的乙酸乙酯及时蒸馏出来,反应一段时间后,就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______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正确答案

饱和碳酸钠溶液

防止倒吸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②④⑤

解析

解:(1)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导气管的下端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否则容易发生倒吸现象,所以目的是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防止倒吸;

(2)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该反应为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①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故①错误;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②正确;

③表示的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则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③错误;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⑤.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是:①______;②______

(2)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______

正确答案

催化剂

吸水剂

中和乙酸、溶解乙醇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倒吸

解析

解:(1)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2)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故答案为: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3)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倒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题

(1)下列有机实验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写代号)

A、用银氨溶液检验某病人是否患糖尿病

B、乙酸乙酯中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C、蔗糖水解时应用浓H2SO4作催化剂

D、在鸡蛋白溶液中滴入浓HNO3,加热会产生黄色物质

E、在植物油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

F、用盐析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

(2)实验室制乙烯:

①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②浓H2SO4的作用:______

③气体发生装置中的温度计应插在:______

④实验中要使温度迅速升到170℃的原因是:______

⑤反应时混合液逐渐变黑,是乙醇发生变化产生的气体有明显的刺激性气味,所以,制备的乙烯中混有______气体.

正确答案

解:(1)A、“糖尿病”人的尿样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通过检验醛基即可检验葡萄糖,加入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加热后,若产生红色沉淀,说明含有醛基,用银氨溶液检验也可以,但操作没有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方便,该方法几乎不用,故A错误;

B、饱和Na2CO3溶液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故B正确;

C、蔗糖水解操作为:取少量纯蔗糖加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故C错误;

D、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导致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有: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化学因素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等.该选项在鸡蛋白溶液中滴入浓HNO3,加热会产生黄色物质,浓硝酸和加热都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D正确;

E、植物油中含有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可以使溴水褪色,故E正确;

F、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为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向混合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是重金属盐,它使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故F正确;

故答案为:BDEF;

(2)①实验室利用乙醇能发生消去反应制乙烯:CH3-CH2-OH CH2-CH2↑+H2O,

故答案为:CH3CH2OHCH2CH2↑+H2O;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在该反应中,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由一个分子变成两个分子,且其中一个分子为水,故答案为;催化剂和脱水剂;

③该反应需混合液的温度为170℃,故答案为:反应混合液中;④乙醇在浓硫酸140℃的条件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醚,故答案为:防止在140℃时有副产物乙醚生成;

⑤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故答案为:SO2

解析

解:(1)A、“糖尿病”人的尿样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通过检验醛基即可检验葡萄糖,加入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加热后,若产生红色沉淀,说明含有醛基,用银氨溶液检验也可以,但操作没有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方便,该方法几乎不用,故A错误;

B、饱和Na2CO3溶液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故B正确;

C、蔗糖水解操作为:取少量纯蔗糖加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故C错误;

D、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导致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有: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化学因素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等.该选项在鸡蛋白溶液中滴入浓HNO3,加热会产生黄色物质,浓硝酸和加热都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D正确;

E、植物油中含有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可以使溴水褪色,故E正确;

F、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为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向混合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是重金属盐,它使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故F正确;

故答案为:BDEF;

(2)①实验室利用乙醇能发生消去反应制乙烯:CH3-CH2-OH CH2-CH2↑+H2O,

故答案为:CH3CH2OHCH2CH2↑+H2O;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在该反应中,乙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由一个分子变成两个分子,且其中一个分子为水,故答案为;催化剂和脱水剂;

③该反应需混合液的温度为170℃,故答案为:反应混合液中;④乙醇在浓硫酸140℃的条件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醚,故答案为:防止在140℃时有副产物乙醚生成;

⑤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故答案为:SO2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乙酸乙酯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