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酸乙酯的制备
- 共1463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分别设计了如下甲、乙、丙三套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的液态物质有______.
(2)甲、乙、丙三套装置中,不宜选用的装置是______.(选填“甲”、“乙’’、“丙”)
(3)试管B中的Na2CO3能和生成物中混有的乙酸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制取乙酸乙酯需浓硫酸作催化剂,A试管中的液态物质有乙酸、乙醇和浓硫酸,
故答案为:乙酸、乙酯和浓硫酸;
(2)长导管不能伸到B试管液面下,防止B试管中溶液倒吸入A试管中,丙装置B试管中导管伸入液面下,容易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丙;
(3)乙酸随乙酸乙酯挥发出来,被被碳酸钠吸收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故答案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解析
解:(1)制取乙酸乙酯需浓硫酸作催化剂,A试管中的液态物质有乙酸、乙醇和浓硫酸,
故答案为:乙酸、乙酯和浓硫酸;
(2)长导管不能伸到B试管液面下,防止B试管中溶液倒吸入A试管中,丙装置B试管中导管伸入液面下,容易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丙;
(3)乙酸随乙酸乙酯挥发出来,被被碳酸钠吸收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故答案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浓硫酸稀释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密度大于乙醇和乙酸,所以混合时应该将浓硫酸慢慢加入到乙醇和乙酸中,故A错误;
B.盐酸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无法根据盐酸和碳酸的酸性判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
C.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醛,同时氧化铜被还原生成红色的单质铜,在该反应中铜做催化剂,故C正确;
D.在淀粉用酸催化水解后的水解液中,必须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溶液中的酸,然后再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可看到有银镜出现,否则不会发生银镜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脂类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图是实验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图,请填写下列空白
(1)试管A中加入无水冰醋酸,但加热后得不到乙酸乙酯,原因是______.(2)导管B的作用______.
(3)试管C中的试剂是______,玻璃导管不能插在液面下,原因是______
(4)要将乙酸乙酯从C中混和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______,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5)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未加浓硫酸作催化剂
导气、冷凝
饱和碳酸钠溶液
防止倒吸
分液
分液漏斗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解析
解:(1)乙酸乙酯的制备反应,反应原料为乙酸和乙醇,浓硫酸起催化作用,因此未收集到有香味液体的原因是未加催化剂浓硫酸,
故答案为:未加浓硫酸作催化剂;
(2)导管B兼有导气和冷凝的作用,故答案为:导气、冷凝;
(3)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防止倒吸;
(4)分离乙酸乙酯时先将盛有混合物的试管充分振荡,让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静置分层后取上层得乙酸乙酯,分液操作用到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分液漏斗;
(5)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酒是陈的香”,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试管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试管b中所盛溶液主要作用是______
(3)试管b中的导管要在液面的稍上方,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
(4)该实验中,若用3mol乙醇和1mol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后,能否生成1mol乙酸乙酯?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不考虑原料损耗).
正确答案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酯的分离
防止倒吸
不能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
解析
解:(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吸收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故答案为: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酯的分离;
(3)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否则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4)该实验中,若用3mol乙醇和1mol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后,不能生成1mol乙酸乙酯,因为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1mol乙酸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
故答案为:不能;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主要装置如图所示,主要步骤为:
①在a试管中按体积比2:3:2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乙酸的混合液;
②按图连接装置,小火加热a试管中的混合液,使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b试管所盛饱和Na2CO3溶液中;
③待b试管中收集到约2mL产物时停止加热,撤下b试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其中液体分层;
④分离出纯净的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配制这一比例的混合液,三种药品加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2)写出CH3COOH、CH3CH218OH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步骤③中可观察到b试管中有细小气泡冒出.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该实验步骤④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分离方法是______
(5)若将浓硫酸、甲醇、乙醇、甲酸、乙酸五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上图装置中进行酯化反应,则经步骤④分离出的酯类物质理论上有______种.
正确答案
乙醇、浓硫酸、冰醋酸
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2H5+H2O
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
分液
4
解析
解:(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乙醇中含有少量水,应将浓硫酸加入到乙醇中,防止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液体飞溅,另外,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加入药品的顺序为在一个30mL大试管中注入3mL乙醇,再分别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和3mL乙酸(乙酸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可互换),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药品总用量不能超过10mL),
故答案为:乙醇、浓硫酸、冰醋酸;
(2)实验中用含18O的乙醇与乙酸作用,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所以乙酸脱羟基,乙醇脱氢离子,18O在产物乙酸乙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2H5+H2O,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2H5+H2O;
(3)步骤④中可观察到b试管中有细小的气泡冒出,那是生成了二氧化碳,因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乙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
故答案为: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
(4)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所以混合液会分层,可通过分液存在分离出混合物中的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分液;
(5)甲醇与甲酸、乙酸分别生成甲酸甲酯、乙酸甲酯,乙醇与甲酸和乙酸分别生成甲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所以总共能够生成4种酯类物质,
故答案为:4.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