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是甲、乙、丙3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的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3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3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3套实验装置:

若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1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导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导气和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______

实验步骤:

a.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mL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

b.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c.在试管②中加5mL饱和Na2CO3溶液;

d.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e.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1)步骤a中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

(2)试管②中装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填字母).

A.吸收乙醇                 B.中和乙酸

C.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根据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可知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不插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所以选乙装置;球形干燥管导气的同时也起到防倒吸作用,故答案为:乙;防止倒吸;

(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

故答案为:装置气密性;

(2)碳酸钠溶液能够吸收乙醇,能跟乙酸反应中和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且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所以ABC正确;饱和碳酸钠溶液不影响乙酸乙酯的产率,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C;

(3)实验观察到盛放饱和碳酸钠溶液试管中溶液分层,无色油状液体在上等现象,说明乙酸乙酯物理性质有: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可以闻到香味,

故答案为: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可以闻到香味.

解析

解: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不插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所以选乙装置;球形干燥管导气的同时也起到防倒吸作用,故答案为:乙;防止倒吸;

(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

故答案为:装置气密性;

(2)碳酸钠溶液能够吸收乙醇,能跟乙酸反应中和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且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所以ABC正确;饱和碳酸钠溶液不影响乙酸乙酯的产率,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C;

(3)实验观察到盛放饱和碳酸钠溶液试管中溶液分层,无色油状液体在上等现象,说明乙酸乙酯物理性质有: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可以闻到香味,

故答案为: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可以闻到香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以下问题:

(1)在A试管中配置好体积比为3:2的乙醇和乙酸,加热至沸腾,很久都末有果香味液体生成,原因是______

(2)B试管中所装溶液应为______,乙酸乙酯生成后,将在该溶液的______(填“上”或“下”)层,分离出产品所需的主要仪器是______

(3)与教材采用的实验装置不同,这位老师采用球形干燥管代替长导管,并将干燥管的末端插入B中液面以下,在此处,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有

______,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乙酸乙酯的制备反应,反应原料为乙酸和乙醇,浓硫酸起催化作用,因此未收集到有香味液体的原因是未加催化剂浓硫酸,

故答案为:未加浓硫酸作催化剂;

(2)乙酸和乙醇易挥发,故制得乙酸乙酯中含乙酸和乙醇,加入碳酸钠,可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由于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故生成乙酸乙酯在上层,分离乙酸乙酯和水溶液,采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上;分液漏斗;

(3)球形干燥管容积较大,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使乙酸乙酯充分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起到冷凝的作用,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使乙酸乙酯充分冷凝.

解析

解:(1)乙酸乙酯的制备反应,反应原料为乙酸和乙醇,浓硫酸起催化作用,因此未收集到有香味液体的原因是未加催化剂浓硫酸,

故答案为:未加浓硫酸作催化剂;

(2)乙酸和乙醇易挥发,故制得乙酸乙酯中含乙酸和乙醇,加入碳酸钠,可吸收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由于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故生成乙酸乙酯在上层,分离乙酸乙酯和水溶液,采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上;分液漏斗;

(3)球形干燥管容积较大,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使乙酸乙酯充分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起到冷凝的作用,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使乙酸乙酯充分冷凝.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下列数据:

如图a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

(1)当饱和碳酸钠溶液上方收集到较多液体时,停止加热,取下小试管B,充分振荡,静置.振荡前后的实验现象______(填选项).

A.上层液体变薄    B.下层液体红色变浅或变为无色  C.有气体产生      D.有果香味

(2)为分离乙酸乙酯、乙醇、乙酸的混合物,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分离(图b):

①试剂1最好选用______

②操作1是______,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

③试剂2最好选用______

④操作2是______

⑤操作3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为图(图c)中______(填a、b、c、d)所示,在该操作中,除蒸馏烧瓶、温度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乙酸的适宜温度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反应物中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碳酸钠水解呈碱性,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密度比水小,有香味,振荡时乙酸和碳酸钠反应而使溶液红色变浅,

故答案为:ABCD;

(2)①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所以试剂1最好选用饱和Na2CO3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Na2CO3溶液;

②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所以混合液会分层,可以通过分液操作分离出乙酸乙酯,使用到的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分液漏斗;

③根据流程可知,加入加硫酸能将乙酸钠转化为乙酸,且硫酸难挥发,不影响下步的蒸馏,

故答案为:稀硫酸;

④通过操作1得到乙酸乙酯、碳酸钠、乙酸钠、乙醇的混合液,B为乙酸、乙醇、碳酸钠的混合液,通过蒸馏得到乙醇E,然后加入稀硫酸,再蒸馏得到乙酸,

故答案为:蒸馏;

⑤蒸馏的原理:通过控制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所以温度计水银球要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在蒸馏实验中除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牛角管、锥形瓶,乙酸的沸点为118℃,所以收集乙酸的适宜温度是略高于118℃,

故答案为:b;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略高于118℃;

解析

解:(1)反应物中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碳酸钠水解呈碱性,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密度比水小,有香味,振荡时乙酸和碳酸钠反应而使溶液红色变浅,

故答案为:ABCD;

(2)①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所以试剂1最好选用饱和Na2CO3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Na2CO3溶液;

②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所以混合液会分层,可以通过分液操作分离出乙酸乙酯,使用到的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

故答案为:分液;分液漏斗;

③根据流程可知,加入加硫酸能将乙酸钠转化为乙酸,且硫酸难挥发,不影响下步的蒸馏,

故答案为:稀硫酸;

④通过操作1得到乙酸乙酯、碳酸钠、乙酸钠、乙醇的混合液,B为乙酸、乙醇、碳酸钠的混合液,通过蒸馏得到乙醇E,然后加入稀硫酸,再蒸馏得到乙酸,

故答案为:蒸馏;

⑤蒸馏的原理:通过控制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所以温度计水银球要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在蒸馏实验中除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牛角管、锥形瓶,乙酸的沸点为118℃,所以收集乙酸的适宜温度是略高于118℃,

故答案为:b;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略高于118℃;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了两种酯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①乙酸乙酯的制备(装置如图1);

②乙酸丁酯[CH3COO(CH23CH3]的制备(装置如图2).

制备这两种酯所涉及的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乙酸乙酯的制备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优点为______;制备乙酸丁酯的过程中,直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试管不与石棉网直接接触的原因是______

(2)乙酸乙酯制备时,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两种酯的提纯过程中都需用到的关键仪器是______,在操作时要充分振荡、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先将水溶液放出,最后将所制得的酯从该仪器的______(填序号).

A.上口倒出          B.下部流出           C.都可以

(3)在乙酸丁酯制备中,下列方法可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的是______(填序号).

A.使用催化剂     B.加过量乙酸    C.不断移去产物    D.缩短反应时间

(4)1-丁醇若含有乙醇,有同学认为制得的乙酸丁酯中含有乙酸乙酯.为了证实该观点,可尝试选用下列______(填序号)装置来做实验,请简述与实验结论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______

正确答案

受热均匀,易控制温度

冷凝回流

防止加热温度过高,有机物碳化分解.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分液漏斗

A

B、C

C

将制得的乙酸丁酯进行蒸馏,看能否得到78℃左右的馏分,且该馏分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

解析

解:(1)用水浴加热均匀受热,容易控制温度.

乙酸、丁醇加热易挥发,为减少原料的损失,直玻璃管对蒸汽进行冷凝,重新流回反应器内.

试管与石棉网直接接触受热温度高,容易使有机物分解碳化.

故答案为:均匀受热,容易控制温度,冷凝、回流;防止加热温度过高,有机物碳化分解.

(2)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饱和碳酸钠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增大水的密度,使酯浮于水面,容易分层析出,便于分离.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分液的方法,分液利用的仪器主要是分液漏斗,使用时注意下层液从分液漏斗管放出,上层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酯的密度比水小,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故答案为: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分液漏斗;A.

(3)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可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

A.使用催化剂,缩短反应时间,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加过量乙酸,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1-丁醇的利用率增大,故B正确;

C.不断移去产物,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1-丁醇的利用率增大,故C正确;

D.缩短反应时间,反应未达平衡,1-丁醇的利用率降低,故D错误.

故选:BC.

(4)由表中数据可知,乙酸丁酯与乙酸乙酯沸点相差比较大,乙酸乙酯沸点为77.06℃,可利用蒸馏原理,将制得的乙酸丁酯进行蒸馏,看能否得到78℃左右的馏分,且该馏分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若有则说明含有乙酸乙酯,没有则不含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将制得的乙酸丁酯进行蒸馏,看能否得到78℃左右的馏分,且该馏分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乙酸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

试叙述:该实验反应现象:______

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说明:①药品加入顺序:浓硫酸一定不能第一个加入.

②浓硫酸的作用:______

③饱和碳酸钠作用:______

④此反应是可逆反应

⑤长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______

正确答案

解:

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碳酸钠水解呈碱性,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密度比水小,有香味;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答案为:在碳酸钠溶液层上方有无色油状液体出现,闻到香味;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②乙醇中含有少量水,应将浓硫酸加入到乙醇中,防止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液体飞溅,

③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故答案为:溶解挥发出的乙醇、中和挥发出的乙酸、使生成物分层析出;

⑤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解析

解:

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碳酸钠水解呈碱性,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密度比水小,有香味;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答案为:在碳酸钠溶液层上方有无色油状液体出现,闻到香味;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②乙醇中含有少量水,应将浓硫酸加入到乙醇中,防止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液体飞溅,

③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故答案为:溶解挥发出的乙醇、中和挥发出的乙酸、使生成物分层析出;

⑤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乙酸乙酯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