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TiO2俗称钛白粉,用途广泛,现正广泛开发,将来有机会成为新工业.工业上利用TiO2制备金属钛的流程如下.

已知:Ⅰ:

Ti(s)+O2(g)=TiO2(s)△H=-946kJ•mol-1

2C(s)+O2(g)=2CO(g)△H=-221kJ•mol-1

Ti(s)+2Cl2(g)=TiCl4(g)△H=-815kJ•mol-1

Ⅱ:某温度下各物质的沸点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氯化工序中发生反应:TiO2(s)+2Cl2(g)+2C(s)⇌TiCl4(g)+2CO (g).试计算其反应的△H=______ kJ•mol-1;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在图中作出TiCl4达到平衡后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图.

(2)氯化过程中带入的副产物有FeCl3、SiCl4和AlCl3,可用______方法获得较纯净的TiCl4

(3)TiO2与Cl2反应:TiO2(s)+2Cl2(g)⇌TiCl4(l)+O2(g)△H=+151kJ•mol-1.该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但难以发生,但加入碳后反应能顺利进行,试解析上述原因______

(4)还原工序要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

(5)制取Ti的新工艺是用二氧化钛作阴极,以石墨为阳极,以CaCl2熔盐做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电解而得到Ti,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写出电解制备金属钛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Ti(s)+O2(g)=TiO2(s)△H=-946kJ•mol-1

②2C(s)+O2(g)=2CO(g)△H=-221kJ•mol-1

③Ti(s)+2Cl2(g)=TiCl4(g)△H=-815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③+②-①可得:TiO2(s)+2Cl2(g)+2C(s)⇌TiCl4(g)+2CO (g)△H=-815kJ•mol-1+(-221kJ•mol-1)-(946kJ•mol-1)=-90kJ•mol-1

反应TiO2(s)+2Cl2(g)+2C(s)⇌TiCl4(g)+2CO (g)的平衡常数为:K=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则平衡常数逐渐减小,则TiCl4达到平衡后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图为:

故答案为:-90;

(2)粗TiCl4固体加热易气化,由表中数据可知,TiCl4固体与含有的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蒸馏(分馏);

(3)反应中TiO2(s)+2Cl2(g)⇌TiCl4(l)+O2(g)加入碳后,碳与氧气反应,导致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向着正向移动,

故答案为:降低生成物O2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4)金属钠、钛能够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为了防止高温下Na(Ti)与空气中的O2反应,所以还原工序要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中进行,

故答案为:防止高温下Na(Ti)与空气中的O2作用;

(5)制取Ti的新工艺是用二氧化钛作阴极,以石墨为阳极,以CaCl2熔盐做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电解而得到Ti,电解池中阳极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阴极TiO2中钛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金属Ti和O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TiO2+4e-=Ti+2O2-

故答案为:TiO2+4e-=Ti+2O2-

解析

解:(1)①Ti(s)+O2(g)=TiO2(s)△H=-946kJ•mol-1

②2C(s)+O2(g)=2CO(g)△H=-221kJ•mol-1

③Ti(s)+2Cl2(g)=TiCl4(g)△H=-815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③+②-①可得:TiO2(s)+2Cl2(g)+2C(s)⇌TiCl4(g)+2CO (g)△H=-815kJ•mol-1+(-221kJ•mol-1)-(946kJ•mol-1)=-90kJ•mol-1

反应TiO2(s)+2Cl2(g)+2C(s)⇌TiCl4(g)+2CO (g)的平衡常数为:K=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则平衡常数逐渐减小,则TiCl4达到平衡后百分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图为:

故答案为:-90;

(2)粗TiCl4固体加热易气化,由表中数据可知,TiCl4固体与含有的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

故答案为:蒸馏(分馏);

(3)反应中TiO2(s)+2Cl2(g)⇌TiCl4(l)+O2(g)加入碳后,碳与氧气反应,导致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向着正向移动,

故答案为:降低生成物O2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4)金属钠、钛能够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为了防止高温下Na(Ti)与空气中的O2反应,所以还原工序要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中进行,

故答案为:防止高温下Na(Ti)与空气中的O2作用;

(5)制取Ti的新工艺是用二氧化钛作阴极,以石墨为阳极,以CaCl2熔盐做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电解而得到Ti,电解池中阳极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阴极TiO2中钛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金属Ti和O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TiO2+4e-=Ti+2O2-

故答案为:TiO2+4e-=Ti+2O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学小组以苯甲酸为原料制取苯甲酸甲酯.有关物质的沸点和相对分子质量如表:

Ⅰ.合成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在烧瓶中加入12.2g苯甲酸和20mL甲醇(密度约0.79g/mL),再小心加入3mL浓硫酸,混匀后,投入几粒碎瓷片,小心加热使反应完全,得苯甲酸甲酯粗产品.

(1)该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甲醇过量的原因______

(2)若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有同位素18O,写出能表示反应前后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三套实验室制取苯甲酸甲酯的装置(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均已略去).根据有机物的特点,最好采用______装置(填“甲”、“乙”、“丙”).

Ⅱ.粗产品的精制

(4)苯甲酸甲酯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甲醇、硫酸、苯甲酸和水等,现拟用下列流程图进行精制,请根据流程图填入恰当操作方法的名称:操作I为______,操作Ⅱ为______

(5)以上流程图中加入Na2CO3溶液后,放入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要得到有机层,其具体操作是______

(6)苯甲酸甲酯的产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作用,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收反应生成的水,可以促进酯的生成,浓硫酸起到了吸水剂的作用;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甲醇比苯甲酸价廉,且甲醇沸点低,易损失,增加甲醇的量,可提高苯甲酸甲酯的产率,

故答案为:催化剂和吸水剂;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甲醇比苯甲酸价廉,且甲醇沸点低,易损失,增加甲醇的量,可提高产率;

(2)苯甲酸与甲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的酯化反应为:苯甲酸脱去羟基,据此脱去羟基中的氢原子,二者反应生成苯甲酸甲酯,所以水中18O原子来自苯甲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CO18OH+CH3OHC6H5COOCH3+H218O,

故答案为:C6H5CO18OH+CH3OHC6H5COOCH3+H218O;

(3)由装置图可知,乙图的圆底烧瓶上有冷凝管,充分起到回流作用,甲图和丙图则没有,而本题中反应物甲醇沸点低,苯甲酸、苯甲酸甲酯的沸点远高于甲醇,若采用甲图、丙图,甲醇必定会大量挥发,不利于合成反应,所以应冷凝回流,减少甲醇的挥发,提高产率,

故答案为:乙; 

(4)苯甲酸甲酯不溶于水,操作Ⅰ分离出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采用分液操作完成;甲醇和苯甲酸甲酯相互溶解,二者沸点不同,可以通过蒸馏操作分离,

故答案为:分液;蒸馏;

(5)加入Na2CO3溶液后,放入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要得到有机层,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旋开分液漏斗活塞,用锥形瓶接收下层液体,待下层液体刚好流尽时关闭活塞,将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另一干净的容器(或烧杯)中,

故答案为: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旋开分液漏斗活塞,用锥形瓶接收下层液体,待下层液体刚好流尽时关闭活塞,将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另一干净的容器(或烧杯)中;

(6)12.2g苯甲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20mL甲醇(密度约0.79g/mL)的物质的量为:=0.49mol>0.1mol,

则理论上生成苯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136g/mol×0.1mol=13.6g,则苯甲酸甲酯的产率为:×100%=65%,

故答案为:65%.

解析

解:(1)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作用,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收反应生成的水,可以促进酯的生成,浓硫酸起到了吸水剂的作用;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甲醇比苯甲酸价廉,且甲醇沸点低,易损失,增加甲醇的量,可提高苯甲酸甲酯的产率,

故答案为:催化剂和吸水剂;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甲醇比苯甲酸价廉,且甲醇沸点低,易损失,增加甲醇的量,可提高产率;

(2)苯甲酸与甲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的酯化反应为:苯甲酸脱去羟基,据此脱去羟基中的氢原子,二者反应生成苯甲酸甲酯,所以水中18O原子来自苯甲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CO18OH+CH3OHC6H5COOCH3+H218O,

故答案为:C6H5CO18OH+CH3OHC6H5COOCH3+H218O;

(3)由装置图可知,乙图的圆底烧瓶上有冷凝管,充分起到回流作用,甲图和丙图则没有,而本题中反应物甲醇沸点低,苯甲酸、苯甲酸甲酯的沸点远高于甲醇,若采用甲图、丙图,甲醇必定会大量挥发,不利于合成反应,所以应冷凝回流,减少甲醇的挥发,提高产率,

故答案为:乙; 

(4)苯甲酸甲酯不溶于水,操作Ⅰ分离出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采用分液操作完成;甲醇和苯甲酸甲酯相互溶解,二者沸点不同,可以通过蒸馏操作分离,

故答案为:分液;蒸馏;

(5)加入Na2CO3溶液后,放入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要得到有机层,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旋开分液漏斗活塞,用锥形瓶接收下层液体,待下层液体刚好流尽时关闭活塞,将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另一干净的容器(或烧杯)中,

故答案为: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旋开分液漏斗活塞,用锥形瓶接收下层液体,待下层液体刚好流尽时关闭活塞,将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另一干净的容器(或烧杯)中;

(6)12.2g苯甲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20mL甲醇(密度约0.79g/mL)的物质的量为:=0.49mol>0.1mol,

则理论上生成苯甲酸甲酯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136g/mol×0.1mol=13.6g,则苯甲酸甲酯的产率为:×100%=65%,

故答案为:65%.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实验室可用氯气和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呈红棕色、易与水发生较剧烈的化学反应,100度左右时易升华.如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1、2所示.

(1)写出B中制取Cl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2)当D中有______现象时再点燃D处酒精灯的比较合适.

(3)装置1 和装置2的都有缺点,如果选用2装置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

正确答案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充满黄绿色气体

在E、F之间加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解析

解:(1)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MnCl2+2H2O+Cl2↑,

故答案为:4HCl(浓)+MnO2MnCl2+2H2O+Cl2↑;

(2)D是氯气和铁反应,防止氧气和铁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而产生杂质,所以D中的反应开始前,必须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其方法是B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共绿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D,

故答案为:充满黄绿色气体;

(3)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导气管口较小,D装置中的固体物质易堵塞导管口;氯气是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空,否则会污染环境,所以应该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装置(Ⅱ):装置中有尾气处理装置,但尾气处理装置中是水溶液,会导致E中有水蒸气,会导致氯化铁产品易潮解,所以为防止氯化铁潮解,在瓶E和F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

故答案为:在E、F之间加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的金属离子有Cu2+、Fe2+、Fe3+:实验步骤中试剂①为______(从下列所给试剂中选择,填代号),写出此步骤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检验溶液A中Fe3+的最佳试剂为______(从下列所给试剂中选择,填代号).

a.KMnO4     b.(NH42S         c.H2O2          d.KSCN

(2)由溶液C获得CuSO4•5H2O,需要经过____________、过滤等操作.除烧杯、漏斗外,过滤操作还用到另一玻璃仪器______,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3)制备CaCO3时,应向CaCl2溶液中先通入(或先加入)______(填化学式),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______装置回收(填代号).

正确答案

解: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其中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铁元素以+2、+3价存在,孔雀石与硫酸反应中,少量Fe的氧化物均与硫酸反应,只有SiO2不反应,溶液A中含Cu2+、Fe2+、Fe3+,由工艺流程转化关系可知,实现由溶液A至溶液B转化,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试剂①应为氧化剂,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则溶液B中含Cu2+、Fe3+,加CuO促进铁离子水解转化为沉淀,所以溶液C中主要为硫酸铜,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CuSO4•5H2O;制备CaCO3时,先通入氨气,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生成碳酸铵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氯化铵,反应为: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H2O,则过滤可得到CaCO3

(1)本实验要除去Fe2+、Fe3+等离子,先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可加入H2O2,发生的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因Fe3+遇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可用KSCN检验Fe3+

故答案为:c;2Fe2++H2O2+2H+=2Fe3++2H2O;d;

(2)从溶液中要析出晶体,采用冷却结晶法,然后进行过滤等操作,过滤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等仪器,其中玻璃棒在过滤时起到引流的作用,在蒸发时起到搅拌的作用,

故答案为:加热蒸发、冷却结晶;玻璃棒;搅拌、引流;

(3)CaCl2溶液不能与CO2反应,加入碱能反应,但又不能引入杂质,应通入NH3,发生反应为: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H2O,实验室收集氨气时要注意防止倒吸,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时导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可用倒置的漏斗,

故答案为:NH3•H2O;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H2O;b;

解析

解: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其中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铁元素以+2、+3价存在,孔雀石与硫酸反应中,少量Fe的氧化物均与硫酸反应,只有SiO2不反应,溶液A中含Cu2+、Fe2+、Fe3+,由工艺流程转化关系可知,实现由溶液A至溶液B转化,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试剂①应为氧化剂,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则溶液B中含Cu2+、Fe3+,加CuO促进铁离子水解转化为沉淀,所以溶液C中主要为硫酸铜,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CuSO4•5H2O;制备CaCO3时,先通入氨气,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生成碳酸铵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氯化铵,反应为: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H2O,则过滤可得到CaCO3

(1)本实验要除去Fe2+、Fe3+等离子,先加入合适的氧化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可加入H2O2,发生的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因Fe3+遇KSCN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可用KSCN检验Fe3+

故答案为:c;2Fe2++H2O2+2H+=2Fe3++2H2O;d;

(2)从溶液中要析出晶体,采用冷却结晶法,然后进行过滤等操作,过滤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等仪器,其中玻璃棒在过滤时起到引流的作用,在蒸发时起到搅拌的作用,

故答案为:加热蒸发、冷却结晶;玻璃棒;搅拌、引流;

(3)CaCl2溶液不能与CO2反应,加入碱能反应,但又不能引入杂质,应通入NH3,发生反应为: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H2O,实验室收集氨气时要注意防止倒吸,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时导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可用倒置的漏斗,

故答案为:NH3•H2O;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H2O;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室用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已知反应原理:

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苯甲醇的沸点为205.3C;苯甲酸的熔点为121.7C,沸点为249C,溶解度0.34g(常温);乙醚的沸点34.8C,难溶于水.

试回答:

(1)混合苯甲醛、氢氧化钾和水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带胶塞的锥形瓶    B.玻璃棒和玻璃片  C.烧杯   D.容量瓶

(2)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乙醚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3)操作II的名称是______

(4)在使用如图2所示仪器的操作中,烧瓶内温度计中的水银球的位置应在______(选填图示字母序号)处,该操作中,除图中两仪器外,还需使用的仪器有酒精灯、带附件的铁架台、橡胶塞、石棉网、各种玻璃导管、橡胶管及______等,分离产品的适宜温度是______

(5)操作III的名称是______,产品甲是______,产品乙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所以混合苯甲醛、氢氧化钾和水时,应在带胶塞的锥形瓶中进行,避免与空气过多接触,即A正确,

故答案为:A;

(2)据上述分析,操作Ⅰ为萃取、分液,乙醚溶液中所溶解的主要成分是苯甲醇,

故答案为:萃取、分液;苯甲醇;

(3)乙醚溶液中含苯甲醇,操作II为蒸馏,得到产品甲为苯甲醇,

故答案为:蒸馏;

(4)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支管口,则温度计水银球x的放置位置为b;通过蒸馏分离出的是苯甲醇,蒸馏实验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尾接管)、酒精灯、锥形瓶,根据苯甲醇的沸点可知控制蒸气的温度为205.3℃,

故答案为:b;冷凝管、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205.3℃;

(5)水溶液中含苯甲酸钾,加盐酸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生成苯甲酸,苯甲酸的溶解度小,则操作Ⅲ为过滤,则产品乙为苯甲酸,操作II为蒸馏,得到产品甲为苯甲醇,

故答案为:过滤;苯甲醇;苯甲酸.

解析

解:(1)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所以混合苯甲醛、氢氧化钾和水时,应在带胶塞的锥形瓶中进行,避免与空气过多接触,即A正确,

故答案为:A;

(2)据上述分析,操作Ⅰ为萃取、分液,乙醚溶液中所溶解的主要成分是苯甲醇,

故答案为:萃取、分液;苯甲醇;

(3)乙醚溶液中含苯甲醇,操作II为蒸馏,得到产品甲为苯甲醇,

故答案为:蒸馏;

(4)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支管口,则温度计水银球x的放置位置为b;通过蒸馏分离出的是苯甲醇,蒸馏实验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尾接管)、酒精灯、锥形瓶,根据苯甲醇的沸点可知控制蒸气的温度为205.3℃,

故答案为:b;冷凝管、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205.3℃;

(5)水溶液中含苯甲酸钾,加盐酸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生成苯甲酸,苯甲酸的溶解度小,则操作Ⅲ为过滤,则产品乙为苯甲酸,操作II为蒸馏,得到产品甲为苯甲醇,

故答案为:过滤;苯甲醇;苯甲酸.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乙酸乙酯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