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共728题
图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点的纸带,纸带固定在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后面,A、B、C、D、E为选好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s。由以上数据可从纸带上求出小车在运动中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以及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c=________m/s。
正确答案
2.5;0.75
如图所示为接在频率为50Hz的低压交流电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袋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点是依次所选的计数点,但第三个计数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均有4个实际打下的点未画出,则由图示数据可求得,该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打第3个计数点时,该物体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17 ;0.510
某同学用电火花计时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测定”的实验,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取一段实验纸带,从0点开始每间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3、4,如图所示。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电火花计时器打下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_m/s。
正确答案
0.20,0.19
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______
A 打点计时器 B 天平 C 交流电源 D 直流电源 E 细绳和纸带
F钩码和小车 G 秒表 H 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I 刻度尺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此实验必须把没有滑轮的一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B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C 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 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
(3)做本实验时要求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你在实验中是如何操作的?______
(4)下图是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则B点的瞬时速度υB=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
正确答案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通过纸带探究小车的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因此不需要测量质量,同时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通过打点已经记录了小车运动的时间,所以不需要直流电源和秒表.
故答案为:BDG.
(2)A、该实验探究的是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由于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大小是相同的,因此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尽量多打点,释放前应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故B正确;
C、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尽量多打点,同时为了使打点更稳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是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再释放小车,故C错误;
D、根据对C选项的论述可知D正确.
故选BD.
(3)为了使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以防撞坏实验器材,可以采用如“用手按住小车”等方法进行处理.
故答案为:如“用手按住”等方法.
(4)利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所以B点的瞬时速度为:
vB==
=0.26m/s.
由题目中数据可得:△S=aT2为常数,其中△S=4mm,T=0.1s,所以解得a=0.4m/s2.
故答案为:0.26,0.4.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用刻度尺量得AB=1.50cm,EF=3.10cm,可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由此可进一步求出打下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正确答案
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x1,B到C之间的距离为x2,后面依次为x3、x4、x5,由于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m-xn=(m-n)aT2,
得:x5-x1=4aT2,
a==
m/s2=0.4m/s2,
又因式△x=aT2,
所以:x5-x1=4aT2=4△x
解得:△x=0.4cm
故:x2=x1+△x=1.9c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B==0.17m/s
故答案为:0.4,0.17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