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A球的动量是7kg•m/s,B球的动量是3kg•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

APA=5kg•m/s,PB=5kg•m/s

BPA=6kg•m/s,PB=4kg•m/s

CPA=-2kg•m/s,PB=12kg•m/s

DPA=-4kg•m/s,PB=17kg•m/s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碰撞前系统总动量:p=pA+pB=10kg•m/s,由题意可知mA=mB=m,碰前总动能为:+=

A、如果pA′=5kg•m/s,pB′=5kg•m/s,系统动量守恒,碰撞后的总动能:+=,故A可能;

B、PA=6kg•m/s,PB=4kg•m/s,系统动量守恒,但是后面小球速度大于前面小球速度,不符合事实,故B错误;

C、PA=-2kg•m/s,PB=12kg•m/s,系统动量守恒,碰后的总动能:+=,不符合事实,故C错误;

D、PA=-4kg•m/s,PB=17kg•m/s,系统动量不守恒,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滑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中,弹簧两端分别与静止的滑块N和挡板P相连接,弹簧与挡板P的质量均不计;滑块M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它与挡板P碰撞(不粘连)后开始压缩弹簧,最后,滑块N以速度V0向右运动.在此过程中(  )

AM的速度等于0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BM与N具有相同的速度时,两滑块动能之和最小

C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M的初动能的

D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M的初动能的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M与P碰撞压缩弹簧时,M做减速运动,N做加速运动,开始时M的速度大于N的速度,当M与N速度相等时,弹簧被压缩到最短,弹簧弹性势能最大,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MN速度相同时,两滑块的动能之和最小;故A错误,B正确;

B、设相等时的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2mv

解得v=v0 .则弹簧的弹性势能EP=mv02-(3m)v2=mv02-=EK0;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6•安徽模拟)如图,有一个光滑轨道,水平部分MN段和圆形部分NPQ平滑连接,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质量为m的A球以v0=4的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水平轨道上质量为2m的B球发生碰撞,碰撞中两个小球组成的系统共损失的机械能为碰撞前A球动能的一半.两球可视为质点.试通过计算判断碰撞后B球能否达到圆形轨道的最高点.

正确答案

解:设碰后A、B球速度分别为vA、vB,由动量守恒知

mv0=mvA+2mvB

碰撞中两个小球组成的系统共损失的机械能为碰撞前A球动能的一半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vB==2   vB=(舍去)

设B球在最低点速度为vN时刚好能运动到圆形轨道的最高点,由机械能守恒可知

由P点重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知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vN=

由于vB<vN,所以碰后B球不能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

答:碰后B球不能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

解析

解:设碰后A、B球速度分别为vA、vB,由动量守恒知

mv0=mvA+2mvB

碰撞中两个小球组成的系统共损失的机械能为碰撞前A球动能的一半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vB==2   vB=(舍去)

设B球在最低点速度为vN时刚好能运动到圆形轨道的最高点,由机械能守恒可知

由P点重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知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vN=

由于vB<vN,所以碰后B球不能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

答:碰后B球不能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两滑块在同一光滑的水平直导轨上相向运动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用闪光照相,闪光4次摄得的闪光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闪光的时间间隔为△t,而闪光本身持续时间极短,在这4次闪光的瞬间,A、B两滑块均在0~80cm刻度范围内,且第一次闪光时,滑块A恰好通过x=55cm处,滑块B恰好通过x=70cm处,则

(1)碰撞发生在x=______

(2)碰撞发生在第一次闪光后______秒; 

(3)设两滑块的质量之比为mA:mB=2:3,试分析碰撞前后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是否相等?______(填“是”或者“不是”)

正确答案

解:(1)碰撞发生在第1、2两次闪光时刻之间,碰撞后B静止,故碰撞发生在x=60cm处.

(2)碰撞后A向左做匀速运动,设其速度为vA′,

所以vA′•△t=20,

碰撞到第二次闪光时A向左运动10cm,时间为t′

有vA′•t′=10,

第一次闪光到发生碰撞时间为t,

有t+t′=△t,

得t=

(3)碰撞前,A的速度大小为:vA==;B的速度大小为vB==

取向左为正方向,设mA=2m,mB=3m,

则碰撞前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2mvA+3mvB=-2m+3m=

碰撞后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2mvA′=2m=

故碰撞前后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相等.

故答案为:

(1)60cm;(2)△t; (3)是.

解析

解:(1)碰撞发生在第1、2两次闪光时刻之间,碰撞后B静止,故碰撞发生在x=60cm处.

(2)碰撞后A向左做匀速运动,设其速度为vA′,

所以vA′•△t=20,

碰撞到第二次闪光时A向左运动10cm,时间为t′

有vA′•t′=10,

第一次闪光到发生碰撞时间为t,

有t+t′=△t,

得t=

(3)碰撞前,A的速度大小为:vA==;B的速度大小为vB==

取向左为正方向,设mA=2m,mB=3m,

则碰撞前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2mvA+3mvB=-2m+3m=

碰撞后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2mvA′=2m=

故碰撞前后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相等.

故答案为:

(1)60cm;(2)△t; (3)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多级火箭的概念.把火箭一级一级的接在一起,三级火箭从上到下依次为运载物、第三级、第二级和第一级构成,实际应用中一般不会超过四级,可以简化成模型,运载物的质量为M,每一级的质量为m,当运载物和三级物离开地面时已经具有速度v0,点火过程连续,上次一点火后紧接着点火下一级(可以看成反冲现象),每一级物分离时速度大小均为,每次分离时间t,M=3m忽略空气阻力,不考虑燃料消耗质量,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第一级与火箭主体分离时,求火箭主体速度.

(2)最后一次分离运载物获得推力为多大.

正确答案

解:(1)火箭分离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第一级分离时:(M+3m)v0=(M+2m)v1+m×,解得:v1=v0

第二级分离时:(M+2m)v1=(M+m)v2+m×,解得:v2=v0

第二级分离时:(M+m)v2=Mv3+m×,解得:v3=v0

(2)对运载物,由动量定理得:Ft=Mv3-Mv2,解得:F=

答:(1)当第一级与火箭主体分离时,火箭主体速度为v0

(2)最后一次分离运载物获得推力为

解析

解:(1)火箭分离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第一级分离时:(M+3m)v0=(M+2m)v1+m×,解得:v1=v0

第二级分离时:(M+2m)v1=(M+m)v2+m×,解得:v2=v0

第二级分离时:(M+m)v2=Mv3+m×,解得:v3=v0

(2)对运载物,由动量定理得:Ft=Mv3-Mv2,解得:F=

答:(1)当第一级与火箭主体分离时,火箭主体速度为v0

(2)最后一次分离运载物获得推力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质量m1=0.2kg的小球,从光滑水平轨道上的一端A处,以v1=2.5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轨道的另一端B处固定放置一竖直光滑半圆环轨道(圆环半径比细管的内径大得多),轨道的半径R=10cm,圆环轨道的最低点与水平轨道相切;空中有一固定长为15cm的木板DF,F在轨道最高点C的正下方,竖直距离为5cm.水平轨道的另一端B处有一质量m2=0.2kg的小球,m1、m2两小球在B处发生的是完全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经过C点时,小球m2对轨道的作用力的大小及方向?

(2)m2小球打到木板DF上的位置?

正确答案

解:(1)在B处m1与m2发生的是完全弹性碰撞,有

m1v1=m1v1′+m2v2′①

m1v12=m1v12+m2v22   ②

  由①②式解得:

v1′=0,v2′=v1=2.5m/s

由B到C的过程,机械能守恒,有

m2v22=m2g2R+m2vC2带入数据得:vC=1.5m/s

在C点对m2,根据向心力公式得:

m2g+N=m2

带入数据解得:N=2.5N

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轨道的作用力大小为2.5N,方向竖直向上;

(2)小球从C飞出做平抛运动,有

vC=

带入数据解得:x=0.15m=15cm,所以物体刚好落在木板的D点上.

答:(1)经过C点时,小球m2对轨道的作用力大小为2.5N,方向竖直向上;

(2)m2小球打到木板DF上的D点.

解析

解:(1)在B处m1与m2发生的是完全弹性碰撞,有

m1v1=m1v1′+m2v2′①

m1v12=m1v12+m2v22   ②

  由①②式解得:

v1′=0,v2′=v1=2.5m/s

由B到C的过程,机械能守恒,有

m2v22=m2g2R+m2vC2带入数据得:vC=1.5m/s

在C点对m2,根据向心力公式得:

m2g+N=m2

带入数据解得:N=2.5N

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轨道的作用力大小为2.5N,方向竖直向上;

(2)小球从C飞出做平抛运动,有

vC=

带入数据解得:x=0.15m=15cm,所以物体刚好落在木板的D点上.

答:(1)经过C点时,小球m2对轨道的作用力大小为2.5N,方向竖直向上;

(2)m2小球打到木板DF上的D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6所示,国际花样滑冰锦标赛男女双人自由滑项目中,我国著名选手申雪、赵宏博在决赛中的一个瞬间,他们正以相同的速度v0在光滑冰面上前进,当赵宏博用力将申雪向后推出后,申雪单腿沿直线匀速运动后继而做出优美的旋转动作,若赵宏博以速度大小为v向后推出申雪,则赵宏博的速度大小变为 (设赵宏博的质量为M,申雪的质量为m)(  )

A(v0+v)

B(v0-v)

CM+(v0-v)

DM-(v0-v)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以赵宏博与申雪两人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动量守恒,以两人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m)v0=Mv1+mv,解得:v1=v0+(v0-v),故C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一质量为M=1.5kg的物块静止在光滑桌面边缘,桌面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1.25m.一质量为m=0.5kg的木块以水平速度v0=4m/s与物块相碰并粘在一起,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

正确答案

解:(1)对m与M组成的系统,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设碰后共同的速度为v,有

     mν0=(m+M)ν  

     解得v=1m/s

   碰撞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得△E=3J 

(2)物块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设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为x,有

     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

      

     解得t=0.5s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

      x=vt=0.5m

答:(1)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3J;

   (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x=0.5m.

解析

解:(1)对m与M组成的系统,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设碰后共同的速度为v,有

     mν0=(m+M)ν  

     解得v=1m/s

   碰撞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得△E=3J 

(2)物块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设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为x,有

     竖直方向作自由落体:

      

     解得t=0.5s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

      x=vt=0.5m

答:(1)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3J;

   (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x=0.5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木板,其左端放有一重物,右方有一竖直的墙.重物质量为木板质量的2倍,重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使木板与重物以共同的速度v0向右运动,某时刻木板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设木板足够长,重物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为g.

正确答案

解:木板第一次与墙碰撞后,向左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

再反向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与重物有共同速度,再往后是匀速直线运动,直到第二次撞墙.

木板第一次与墙碰撞后,重物与木板相互作用直到有共同速度v,动量守恒,有:

2mv0-mv0=(2m+m)v,解得:v=

木板在第一个过程中,用动量定理,有:mv-m(-v0)=μ2mgt1

用动能定理,有:-=-μ2mgs

木板在第二个过程中,匀速直线运动,有:s=vt2 

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t=t1+t2=+=

答: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为

解析

解:木板第一次与墙碰撞后,向左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

再反向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与重物有共同速度,再往后是匀速直线运动,直到第二次撞墙.

木板第一次与墙碰撞后,重物与木板相互作用直到有共同速度v,动量守恒,有:

2mv0-mv0=(2m+m)v,解得:v=

木板在第一个过程中,用动量定理,有:mv-m(-v0)=μ2mgt1

用动能定理,有:-=-μ2mgs

木板在第二个过程中,匀速直线运动,有:s=vt2 

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t=t1+t2=+=

答:木板从第一次与墙碰撞到再次碰撞所经历的时间为

下一知识点 : 碰撞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动量守恒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