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量守恒定律
- 共6204题
如图,水平面MN右端N处与水平传送带恰好平齐且很靠近,传送带以速率v=1m/s逆时针匀速转动,水平部分长度L=1m.物块B静止在水平面的最右端N处,质量为mA=1kg的物块A在距N点s=2.25m处以v0=5m/s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再与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若B的质量是A的k倍,A、B与水平面和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2,物块均可视为质点,取g=10m/s2.
(1)求A到达N点与B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2)求碰撞后瞬间A与B的速度大小;
(3)讨论K在不同数值范围时,A、B碰撞后传送带对它们所做的功W的表达式.
正确答案
解:(1)设碰撞前A的速度为υ1,由动能定理得:
得:=4m/s
(2)设碰撞后A、B速度为υ2,且设向右为正方向,A与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AB速度相同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υ1=(mA+mB)υ2
得:m/s
(3)①如果AB能从传送带右端离开,必须满足:
解得:k<1
传送带对它们所做的功为:W=-μ(mA+mB)gL=-2(k+1)
②当υ2≤υ时有:k≥3
即AB返回到传送带左端时速度仍为υ2
故这个过程传送带对AB所做的功为:W=0
③当1≤k<3时,AB沿传送带向右减速到速度为零,再向左加速,
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到传送带的左端,
在这个过程中传送带对AB所做的功为:
解得:
答:(1)A到达N点与B碰撞前的速度大小是4m/;
(2)碰撞后瞬间A与B的速度大小是m/s;
(3)①k<1,W=-μ(mA+mB)gL=-2(k+1).
②k≥3,W=0;
③当1≤k<3时,.
解析
解:(1)设碰撞前A的速度为υ1,由动能定理得:
得:=4m/s
(2)设碰撞后A、B速度为υ2,且设向右为正方向,A与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AB速度相同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υ1=(mA+mB)υ2
得:m/s
(3)①如果AB能从传送带右端离开,必须满足:
解得:k<1
传送带对它们所做的功为:W=-μ(mA+mB)gL=-2(k+1)
②当υ2≤υ时有:k≥3
即AB返回到传送带左端时速度仍为υ2
故这个过程传送带对AB所做的功为:W=0
③当1≤k<3时,AB沿传送带向右减速到速度为零,再向左加速,
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到传送带的左端,
在这个过程中传送带对AB所做的功为:
解得:
答:(1)A到达N点与B碰撞前的速度大小是4m/;
(2)碰撞后瞬间A与B的速度大小是m/s;
(3)①k<1,W=-μ(mA+mB)gL=-2(k+1).
②k≥3,W=0;
③当1≤k<3时,.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增加,原子的总能量增加
B.α射线是原子核发出的一种粒子流,它的电离能力在α、β、γ三种射线中是最弱的
C.原子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现象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并大幅度降低其温度,它的半衰期不发生改变
(2)竖直平面内的轨道ABCD由水平滑道AB与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滑道CD组成AB恰与圆弧CD在C点相切,轨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轨道的D点静止释放,沿着轨道运动恰停在水平滑道AB的A点.已知圆弧滑道的半径为R,物块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轨道ABCD的质量为3m.若为了保证小物块从A点刚好滑到滑道的D端而不离开滑道,在A点应给物块多大的初速度?
正确答案
解:(1)A、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电子的动能增加,而电势能减小,且电势能减少得多,故原子总能量减小,故A错误.
B、α射线是原子核发出的一种粒子流,它的电离能力在α、β、γ三种射线中应是最强的,故B错误.
C、原子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现象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只是换种形式存在,符合质能联系方程.
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并大幅度降低其温度,但它的半衰期不发生改变,因为半衰期只由原子核本身因素决定与外界条件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2)、设物体从D点滑到A点时具有的共同速度为v,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3m+m)v=0 ①
解得 v=0
说明两物体都停下,此过程中能量守恒,所以有
mgR=μmgL ②
物体刚好滑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速度相同,设为v1,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
m=(m+3m)
③
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有
m
-
(3m+m)
=mgR+μmg ④
由①②③④式解得 =
.
故若为了保证小物块从A点刚好滑到滑道的D端而不离开滑道,在A点应给物块 =
的初速度.
解析
解:(1)A、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激发态时,电子的动能增加,而电势能减小,且电势能减少得多,故原子总能量减小,故A错误.
B、α射线是原子核发出的一种粒子流,它的电离能力在α、β、γ三种射线中应是最强的,故B错误.
C、原子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现象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只是换种形式存在,符合质能联系方程.
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他稳定元素中并大幅度降低其温度,但它的半衰期不发生改变,因为半衰期只由原子核本身因素决定与外界条件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2)、设物体从D点滑到A点时具有的共同速度为v,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3m+m)v=0 ①
解得 v=0
说明两物体都停下,此过程中能量守恒,所以有
mgR=μmgL ②
物体刚好滑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速度相同,设为v1,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
m=(m+3m)
③
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有
m
-
(3m+m)
=mgR+μmg ④
由①②③④式解得 =
.
故若为了保证小物块从A点刚好滑到滑道的D端而不离开滑道,在A点应给物块 =
的初速度.
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A=5kg和mB=4kg,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0.4和μB=0.5,开始时两物体之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不拴接),并用细线将两物体拴接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细线剪断,则两物体将被弹簧弹开,最后两物体都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弹簧弹开两物体以及脱离弹簧后两物体的运动过程中,A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A=μAmAg=20N,方向水平向右;B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B=μBmBg=20N,方向水平向左,可知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故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故A正确.
B、在弹簧弹开两物体以及脱离弹簧后两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整个系统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在两物体被弹开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先大于摩擦力,后小于摩擦力,故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
D、对任一物体,根据动量定理得:-μmgt=-P,得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由上分析可知,两个物体的动量P的大小相等,所受的摩擦力f大小相等,故滑行时间相等,应同时停止运动.故D错误.
故选:AC.
(2015秋•陕西校级月考)2015年9月3日,为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56门礼炮鸣放70响,举行盛大阅兵仪式,若某个礼炮弹质量为m,从地面竖直升空h高度后速度减小到零,爆炸成质量相等的两块弹片,礼炮弹升空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恒为f,礼炮弹爆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为E且全部转化为两块弹片的动能,求:
(1)礼炮弹从地面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礼炮弹的冲量;
(2)礼炮弹爆炸后瞬间其中一片的速度大小.
正确答案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得:h=at2,
上升过程的时间:t=,
空气阻力的冲量:I=ft=f,方向:竖直向下;
(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2××
v2,
解得,速度:v=;
答:(1)礼炮弹从地面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礼炮弹的冲量大小为:f,方向:竖直向下;
(2)礼炮弹爆炸后瞬间其中一片的速度大小为.
解析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得:h=at2,
上升过程的时间:t=,
空气阻力的冲量:I=ft=f,方向:竖直向下;
(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2××
v2,
解得,速度:v=;
答:(1)礼炮弹从地面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礼炮弹的冲量大小为:f,方向:竖直向下;
(2)礼炮弹爆炸后瞬间其中一片的速度大小为.
甲、乙两溜冰者,质量分别为50kg和52kg,甲手里拿着一个质量为2kg的球,两人均以2m/s的速度在冰面上相向滑行,甲将球抛给乙,乙再将球抛给甲,这样抛接若干次后,乙的速度变为零,则甲的速度为______ m/s.
正确答案
0
解析
解:以两人和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设甲溜冰者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选择开始和最后两个状态列方程得:
(M甲+m球)v0-M乙v0=M乙×0+(M甲+m球)v,
代入数据解得:v==0m/s,
故答案为:0.
介子有两个夸克构成,而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研究介子可通过用高能电子与之作非弹性碰撞来进行.由于碰撞过程难于分析,为掌握其主要内涵,人们发展了一种简化了的“分粒子”模型.其主要内容为:电子只和介子的某部分(比如其中一个夸克)作弹性碰撞.碰撞后的夸克再经过介子内的相互作用把能量和动量传给整个介子.
该物理现象可用下面的典型模型来描述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及动能为E的电子,与介子的一个质量为m1的夸克作弹性碰撞,介子里另一个夸克的质量为m2(m1≠m2),夸克间以一无质量的弹簧相连.碰撞前夸克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自然长度L.所有运动都是一维的,忽略一切相对论效应.则碰撞后运动过程中夸克m2可能具有的动能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以电子和夸克m1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设碰撞前电子的速度为V0,碰撞后电子的速度为V1,夸克m1的速度为V2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Mv0=Mv+m1v1
由于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前后系统动能不变
M
=
Mv2+
m1
M
=E
v1=
m1和m2作用过程中,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m2的动能最大,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m1v1=m1v′1+m2v2,
根据能量守恒得:m1
=
m1
+
m2
解得:v2=
所以m1的夸克的最大动能是Ek=m2
解得:Ek=E,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半径相等的两个小球甲和乙,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若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碰撞前两球动能相等,则碰撞后两球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上述分析知EK甲=EK乙,因为=
,所以
,∵m甲>m乙∴P甲>P乙.甲乙相向运动,故甲乙碰撞后总动量沿甲原来的方向,甲继续沿原来的方向运动,乙必弹回.所以乙的速度不可能为零,故A正确.
B、因为乙必弹回,故速度不为零.B错误
C、因为碰撞后甲乙都沿甲原来的方向运动,故甲乙速度不为零,C正确
D、碰撞后甲乙均沿甲原来的方向运动,都不反向,D错误
故选:AC.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一定初速度v0从木板的左端开始向木板的右端滑行,滑块和木板的水平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象可知,在运动的过程中,滑块与木板的速度不同,始终与木板存在相对运动.故A正确.
B、D滑块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终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同,则知滑块在t1时刻滑块从木板上滑出.故B错误,D正确.
C、从图线的斜率可知,滑块的加速度大小小于木板加速度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a=,两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可知滑块的质量m大于木板的质量M.故C错误.
故选:AD.
(2016•青浦区一模)在光滑水平面上沿x轴正方向作直线运动的物体A质量为m1,速度为v1=2m/s;另一个物体B质量为m2,以v2=4m/s的速率沿x轴负方向迎面向A运动,若两物体相碰后粘在一起并且恰好停止运动,则m1:m2=______;若两物体相碰后粘在一起并以v′=1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则m1:m2=______.
正确答案
2:1
5:1
解析
解:以A、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
①若两物体相碰后粘在一起并且恰好停止运动
由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得
m1v1=m2v2
所以=
=
=
,
②若两物体相碰后粘在一起并以v‘=1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
由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得
m1v1-m2v2=(m1+m2)v′
所以2m1-4m2=m1+m2
m1=5m2
=
;
故答案为:2:1,5:1.
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木排,停在静水中.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人从木排两端由静止开始同时向对方运动,当质量为m1的人到达木排另一端时,另一人恰到达木排中间.不计水的阻力,则关于此过程中木排的位移s的大小和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假设木排向右后退,运动时间为t.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则甲的平均速度v1=,乙的平均速度为v2=-
,M的平均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1v1+m2v2+MV=0
代入得到 m1+m2(-
)+M
=0
解得s=-
AD、根据上述表达式可知,若m1>,s<0,说明木排向左运动,位移大小s=
,故A正确,D错误.
B、若m1<,s>0,说明木排向右运动,位移大小s=
.故B正确.
C、若m1=,s=0.故C正确.
故选:AB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