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以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文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 ]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最深远的影响是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B推动了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

C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D促使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末期,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持续上升。原因是

[ ]

A纽可门蒸汽机的发明

B改良蒸汽机得到推广

C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

D能源消费的日趋单一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位研究新消费主义的学者指出:新消费主义使整个阶级开始购买他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东西。社会模仿效应使本来只买“体面用品”的人开始购买“奢侈用品”,使本来只买“必需用品”的人开始买“体面用品”。这种大众消费主义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西班牙

B法国

C荷兰

D英国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鸦片战争后不久,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描写当时西方某国家:“帆樯云集,百货流通,富饶遂为西国之最。”该国家应是

[ ]

A荷兰

B英国

C西班牙

D美国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的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里的“工具”是指

[ ]

A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导致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D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在1759年指出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不得人心,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他这样说主要是为了防止

[ ]

A城乡差别的扩大

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在各国统治基础,这是因为             

[ ]

A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B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C工业革命把劳动从农村引向城市   

D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东方日益属于西方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第二次工业革命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第一次工业革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