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 共114题
建国初期,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
正确答案
√
1949年以来,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据国际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采取了哪一个外交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一致同意以什么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55年在万隆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周恩来握手的美国总统是谁?两人握手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求同存异;促成了会议的成功。
(4)尼克松;中美关系正常化(或缓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于上图所示会谈期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这里的“原则”指什么?这些原则对处理当时和以后的国际事务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除提出上述“原则”外,还取得了哪两大外交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72年2月27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在当晚的宴会上,尼克松宣称:“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他满怀信心地说:“今后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建造一座跨越1.6万哩和22年的敌对情绪的桥。”
——《谈判大师周恩来》
(3)你同意材料二中尼克松说的“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的结论吗?试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4)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后有新变化,举例说明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做出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成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逐步得到亚非各国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1954年,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同意,上海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对世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尼克松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台湾问题仍然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和台海地区和平的不稳定因素。
(4)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试评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2)援助:提供军事援助;提高中国的政治地位;提供贷款援助;原因:日本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帮助中国抗战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特点:较为公开透明;具有包容性或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举例: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
(4)改革开放后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多边外交奠定了基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趋于缓和(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亚非国家间有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可能。因此,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
材料二 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它们当中很多国家长期以来感到苦恼,一方面它们不愿同我们对立,另一方面讨好强大的中国又对它们有利。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它们害怕投票赞成接蚋中华人民共和图会受到我们的某种处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它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团是如何化解“关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的?中国的这一外交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基辛格所说的“阿尔巴尼亚提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解决了这一争论。影响;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拉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阿尔巴尼亚提案”是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