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古取江山,屡先西北而后东南,盖自上而下,其势顺而易……况江之北,河之南,古称中州鱼米之地……今弃之不顾,徒以苏杭繁荣之地,一经挫折,也不必久远。”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据材料回答:

       材料论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对此,洪仁玕提出哪些观点?试结合史实对其观点加以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论述的核心问题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2)洪仁玕认为失败的原因一是没有夺取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战略要地——中原地区,而是选择了不易防御的苏杭之地;二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洪仁玕的观点是片面的。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但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进取心减退,日益腐化,争权夺利,酿成“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力量。太平天国虽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但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是无法实现的。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没有科学的世界观,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是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只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在土地分配方面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中的核心是哪一个?(2分)

(3)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依据材料三,结合其实践效果,略谈你的认识。(6分)

正确答案

⑴《天朝田亩制度》。 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平均分配土地)( 4分)

⑵政治革命。( 2分)

⑶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认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其它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给分) ( 6分)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归纳的能力。第(1)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太平天国知识的识记和理解,通过“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可知是指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其在分配土地时的基本主张应该是平均分配土地。第(2)题考查的是学生关于“三民主义”这一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材料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这三个革命中,民权是民族、民生的基础,故核心应该是民权也就是政治革命。第(3)题通过对上述三则材料的概括与总结进行比较与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经三个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但由于其空想性及落后性注定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但由于此阶级的两面性也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共的领导加上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最终领导革命的胜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代中国多灾多难,危机重重,各阶层、各阶级前仆后继,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抗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上有天国,地上有天国,天上地上同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开天国是也。

——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

材料二: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森严。诸王出行,“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材料三:见下图。

1945年9月9日中国 南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图片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场景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可得出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无法摆脱封建特权思想,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事件: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原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的相互配合;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美苏对日作战。

(3)认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历史评价,是指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分析、评判,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论断。在历史上,凡是促进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人和事都是进步的,反之,则是消极的落后的要用历史的观点,要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查、评论,不能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另一方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去考查、分析评价对象,讲清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落后性。据此评价

(1)有人说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披着民主外衣的专制统治,消极作用大,你如何评价呢?(10分)

(2)对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争议较多,其中有论点是太平天国都天京之后,建立的就是一个封建政权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10分)

正确答案

(1)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使德国很快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6分),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专专制主义色彩,使德国逐渐走上军事侵略道路,但总的平说积极作用要大于消极作用。(4分)

(2).①太平天国虽然“反封建”,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得到贯彻执行,照旧交粮纳税以承认和维护封建土地占有制,也并未真正保护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6分)

②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搞的是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甚至是少数人享受特权的封建家长制统治。(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的要求,评价历史事件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去考查、分析评价对象,讲清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落后性。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使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进了德意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但这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的传统,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2)太平天国政权及其性质在太平天国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太平天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对于太平天国政权及其性质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因为依据的材料、研究的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得出了结论也很不一样。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封建政权说、农民革命政权说、农民政权的封建化说。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论证必须严谨,论据要充分。

点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已有的历史知识,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进行分析判断,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评价,就是历史评价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有益于他们智力的发展,也是高考历史考查的基本能力之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2分)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丁怎样的努力?(8分)这一努力呈现怎样的特点?(3分)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2分)

正确答案

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2分)

努力: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8分)

特点: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各阶级各阶层结成统一战线;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革命呈现艰巨性、曲折性、长期性。 (3分)

启示:只有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实践证明,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进行了哪两次大规模的斗争?(4分)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4分)

(2)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4分) 抗战时期中共始终坚持了什么抗战路线?(3分) 抗战相持阶段中共在华北地区取得了什么战役的胜利?(3分)

(3)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6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何伟大意义? (6分)

正确答案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4分)

辛亥革命: 推翻帝制、建立民国。(4分)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4分)

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3分); 战役:百团大战(3分)

(3)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6分)

胜利意义:标志半殖民社会结束,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增强  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它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分南京是我国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建立的两个政权的名称及其性质。(4分)

(2)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颁布的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两部著名文献。(2分)

并结合两部文献的内容.简析其性质(6分)

(3)这两部文献最终的结局如何?导致这些结局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分)

正确答案

(1)太平天国---农民阶级政权;南京临时政府—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4分)

(2)《资政新篇》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办保险事业;文教上提倡兴办学校;外交上主张自由通商。(3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3分)

(3)《资政新篇》没有实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充分的经济基础,是由阶级局限性和社会性质决定的。(3分)

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上两个人物可知一个是洪秀权,一个是孙中山,结合所学知道一人领导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然后注意几个关键词,反映时间的“旧民主主义”反映地点的“南京”就可答出。

第一小问考查的就是再认再现的能力,注意“体现历史发展方向”这个要求,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应该是什么。第二小问考查的是学生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要结合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通过内容说明其性质,一定要把内容答出。

第一小问考查的是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这一问,是什么结局就直接回答。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归纳、比较、概括的能力,审题时注意要回答的是“导致这些结局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在各自的原因中,找出相同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 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改其室为礼拜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此为拯民出於迷昧之途,入於尤明之国也。

二 禁演戏修台建醮。先化其心之惑,使伊所签助者,转助医院、四民院、学馆等,乃有益於民生实事。                                           

——《资政新篇》

材料二 如图

同文馆旧址                    万木草堂

材料三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派与厌世派,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洪仁玕的主张。(2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同文馆与万木草堂在办学目的上有何不同之处?(4分)

(3)据材料三概括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并分析该办学理念在当时的积极作用。(7分)

正确答案

(1)主张:改庙宇为礼拜堂;开设新式学校、医院。(每点1分,2分)

(2)同文馆的办学目的是培养洋务运动所需人才;

万木草堂的办学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培养维新人才。(每点1分,共2分)

(3)理念:主张学术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每点1分,2分)

积极作用: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推动学术的发展(开创一代学术自由的新风);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每点1分,共3分)

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改其室为礼拜堂”可知是指改庙宇为礼拜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可知是指开设新式学校、医院。

(2)结合所学知识,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万木草堂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新式学堂。因此一个是为洋务运动培养人才,一个是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

(3)注意材料信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可知是指蔡元培的“学术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再与新文化运动联系分析作用,在蔡元培办学期间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基地,推动学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分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 ]

A北伐失利

B定都天京

C天京陷落

D天京事变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太平天国进入南京后,曾一度取消了原来的商业活动,没收了南京城中各店铺的物资归国库。不久,准许天京城外设立商铺,后期,天京城内也恢复了市场,准许商人自由贸易。导致太平天国商业政策变化的社会因素是

①商品经济有比较深厚的社会根基②太平天国的阶级属性发生了质变

③《资政新篇》的经济方案得到全面实施④消灭商品经济的空想方案行不通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太平天国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