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个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人物:林则徐。贡献:虎门销烟。

(2)主张: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学习西方选进军事技术。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材料四:变法图存。

(3)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4)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同:“君民共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王制》  

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 但他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康有为“托古改制”,把作为变法理论依据的进化论,与古老的公羊三世说揉合在一起,把改制的核心内容——君主立宪,与传统的民本主义食二为一。他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引伸民权思想的“大义”。 

——刘向平《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演化及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且具有什么意义及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思想的内容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近代中国政治和思想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材料分析,上述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民本(或君舟民水);君主要施“仁爱”。

(2)提出民权;批判君权。意义: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影响。局限性:未提出新制度的建设方案;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范畴)。

(3)内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特点:“托古改制”,将传统儒家民本思想与西方思想相结合。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民主进程(推动了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

(4)贯穿民本思想;不断继承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

材料二  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

材料三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 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市宪制度;宣传近代 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日的。

(2)“略”(言之有理即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康有为在宣传西方政治学说时对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其思想特点是

[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正确答案

D
下一知识点 : 梁启超《变法通议》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