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4.己知丙烷的燃烧热△H=-2215kJ·mol-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55 kJ

B220 kJ

C550 kJ

D1108 kJ

正确答案

A

解析

依据:C3H8(g)+5O2(g)=3CO2(g) + 4H2O(l)     △H=-2215kJ·mol-1

4×18 g      2215 kJ

知识点

反应热和焓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氨是合成硝酸.铵盐和氮肥的基本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25.氨的水溶液显弱碱性,其原因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0.1 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溶液的pH          (填“升高”或“降低”);若加入少量的明矾,溶液中的NH4+的浓度          (填“增大”或“减小”)。

26.硝酸铵加热分解可得到N2O和H2O,250℃时,硝酸铵在密闭容器中分解达到平衡,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若有1mol硝酸铵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          mol。

27.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若生成1mol N2,其△H=          kJ·mol-1,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NH3•H2ONH+ 4+OH  ;降低;增大。

解析

有电离平衡体系:NH3•H2ONH+ 4+OH,①“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即就是加入NH4+——增大铵离子浓度,电离平衡逆向移动,OH-浓度降低,溶液的pH降低;②“加入少量的明矾”,则因氨水与Al3+反应:3NH3•H2O+ Al3+ =Al(OH)3↓+3 NH4+,故NH4+浓度增大。

考查方向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方程式书写及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依据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原理。

易错点

加入明矾对铵离子浓度的影响判断——碱与盐的反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NH4NO3N2O+2H2O ;c(N2O)c(H2O)2; 4。

解析

依据“硝酸铵加热分解可得到N2O和H2O”,直接书写配平:NH4NO3(s)N2O(g)+2H2O(g);其K= c(N2O)c(H2O)2,注意250℃时水为蒸汽、而硝酸铵是固体。因为+5和-3价的N均归中为+1价,故转移电子数是4。

考查方向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常数。

解题思路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归中”原理、及平衡常数公式。

易错点

平衡常数表达式、及电子转移数。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39。

解析

能量过程图看出:N2O(g)+NO(g)=N2(g)+NO2(g) ,这就是生成1 mol N2的反应,故其△H=(+209 - 348)kJ·mol-1= —139 kJ·mol-1。注意:反应物断键吸热取正值(+)、生成物成键放热取负值(—)。

考查方向

化学反应与能量及焓变的计算。

解题思路

依据图示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计算。

易错点

焓变数值没有正负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4 分

15.在体积均为1.0L的量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CO2(g)+c(s)2CO(g) △S>0、△H<0

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

C体系中c(CO):c(CO2,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正确答案

B,C

解析

A.由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增大可知△S>0,由图中温度高平衡时c(CO2)小,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可知△H>0,故A错误;B.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曲线I为加入0.1molCO2,曲线II为加入0.2molCO2,若平衡不移动,体系的总压强为P(状态Ⅱ)=2P(状态Ⅰ),但加压CO2(g)+C(s)⇌2CO(g)平衡逆向移动,为使c(CO2)相同,则加热使平衡正向移动,则体系的总压强为P(状态Ⅱ)>2P(状态Ⅰ),故B正确;C.状态II、状态Ⅲ的温度相同,状态II看作先加入0.1molCO2,与状态Ⅲ平衡时CO的浓度相同,再加入0.1molCO2,若平衡不移动,Ⅱ状态CO的浓度等于2倍Ⅲ,但再充入CO2,相当增大压强,平衡右移,消耗CO,则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故C正确;D.状态I、状态Ⅲ的温度不同,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则逆反应速率为V(状态Ⅰ)<V(状态Ⅲ),故D错误;

故选BC.

考查方向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A.由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增大可知△S,由图中温度高平衡时c(CO2)小可知△H;B.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曲线I为加入0.1molCO2,曲线II为加入0.2molCO2,加压CO2(g)+C(s)⇌2CO(g)平衡逆向移动;C.状态II、状态Ⅲ的温度相同,状态II看作先加入0.1molCO2,与状态Ⅲ平衡时CO的浓度相同,再加入0.1molCO2,若平衡不移动,Ⅱ状态CO的浓度等于2倍Ⅲ,但再充入CO2,相当增大压强,平衡右移,消耗CO;D.状态I、状态Ⅲ的温度不同,温度高反应速率快.

易错点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及平衡的建立,为高频考点,把握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图象分析为解答的关键,选项BC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中等.

知识点

反应热和焓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8.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 O2(g) ΔH1=571.6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 H2O(g) =CO(g)+ H2(g)ΔH2=131.3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 H2O(g)=CO(g)+3H2(g)ΔH3=206.1kJ·mol–1

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

D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kJ·mol–1

正确答案

D

解析

A.反应①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B.反应②为吸热反应,错误。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不变。错误。D.由反应情况看反应①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反应②是吸热反应焓变不随催化剂而改变,ABC说法都是错误的;根据盖斯定律,③-②得CH4(g)=C(s)+2H2(g)其焓变ΔH=206.1-131.3=74.8kJ·mol–1。D选项正确。

考查方向

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解题思路

方程式怎么相加减,ΔH就怎么相加减。

易错点

不会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

反应热和焓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0.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4(s) + CO(g)CaO(s) + SO2(g) + CO2(g)    ΔH1=+218.4kJ·mol-1(反应Ⅰ)

CaSO4(s) + 4CO(g)CaS(s) + 4CO2(g)          ΔH2=-175.6kJ·mol-1(反应Ⅱ)

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v1)大于反应Ⅱ的速率(v2),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反应热和焓变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反应热和焓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