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共614题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包括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文化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政治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社会主义因素主要包括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条件和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条件。A、B选项为经济方面的因素,C、D选项为政治方面的因素。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命题:
新文化运动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正确答案
新文化运动最早是由陈独秀在1915年发动的在思想文化领域追求和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经历了五四运动前和五四运动后两个阶段,在五四运动前,经过对封建专制主义伦邵道德等的批判和打击,启发了人们的觉悟,为马克思主义等各种流派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无产阶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因而,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
暂无解析
毛泽东集中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新民主主义论》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论人民民主专政》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故选D。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 [详解]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它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经验的总结。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已经开始,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认了“平等与正义”、“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为新中国的司法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B项说法错误,应选。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基本原理与新中国的政权和法制建设相结合,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第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第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故ACD表述正确。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表现在______
A.新的革命阵线,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B.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领导
C.新的革命指导思想,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新的革命性质,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特点的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是:第一,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由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第二,从革命阵线看,它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第三,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而不再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第四,有了新的前途,它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以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为目的的革命。由于有无产阶级的正确领导,才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因此,备选项A、B、C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既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备选项D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理论成果主要表现为( )。
A.比较准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
B.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主要内容基本确立
C.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
D.对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析]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的一些思想内容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理论成果的表现,它包括:比较准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对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农民阶级特点的认识,以及工农联盟思想,故正确答案为A、C、D。选项B是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的重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社会十的社会主义因素包括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文化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政治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民展。”社会主义因素主要包括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条件和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条件。A、B选项为经济方面的因素,C、D选项为政治方面的因素。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下列思想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B.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C.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联盟的思想
D.关于社会主义时期两个联盟的思想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在课堂上,同学甲和同学乙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同学甲认为: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学乙认为: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②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③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
下列选项中,均为正确的组合是:( )
A.同学甲①和同学乙①
B.同学甲②和同学乙③
C.同学甲③和同学乙②
D.同学甲①和同学乙③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
[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推动的历史进程,它的每一发展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因此,甲①表述正确。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而非剩余价值学说,因此,甲②表述错误。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定的治国方略。因此,甲③表述错误。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已经开始了。因此,乙①表述错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不断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乙②表述错误。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产生了四次重大创新。这四次重大创新分别是:第一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第二次,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第三次,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第四次,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命题。因此,乙③表述正确。
毛泽东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这句话指出了
A.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B.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