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共614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基本特点是
A.无产阶级的(通过共产党)领导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D.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特点的认识。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新的革命范畴、新的革命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法和新的社会前途。因此,本题全选。
下列有关对五四运动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意义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国革命性质和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
C.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D.具有以往的历次革命运动所不具备的广泛性和不妥协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后,认为“中国现时确实还处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这是十分明显的”。“革命的动力,基本上依然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现在则可能增加一个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转变,那是将来的事。在将来,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性质的认识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1) 毛泽东认识到中国现时仍处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基命阶段,即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仍然是这一阶段革命的中心任务,因而,必然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动力最为广泛,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 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性质以及革命的阶段性,对于指导中国革命意义重大。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他说的“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即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才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终建立起新中国。
(4)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科学论断,是在认真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不同阶段的任务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这个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实践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说。
解析
暂无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 [详解]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它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经验的总结。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已经开始,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认了“平等与正义”、“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为新中国的司法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B项说法错误,应选。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基本原理与新中国的政权和法制建设相结合,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第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第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故ACD表述正确。
下列有关对五四运动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意义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国革命性质和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
C.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D.具有以往的历次革命运动所不具备的广泛性和不妥协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基本特点是
A.无产阶级的(通过共产党)领导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D.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特点的认识。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新的革命范畴、新的革命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法和新的社会前途。因此,本题全选。
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评述,正确的有( )
A.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D.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的共同之处是( )。
A.领导力量都发生了转变
B.革命的主要对象都发生了转变
C.革命的基本纲领都发生了转变
D.革命指导思想都发生了转变
正确答案
B,C
解析
两个转变的共同之处有二:一是革命的对象都发生了转变,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过程中,主要革命对象由封建主义转变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过程中,革命的对象再一次发生转变,即由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主要对象转变为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要对象。二是革命的基本纲领发生了转变,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过程中,由资产阶级制定的反封建革命纲领转变为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基本革命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过程中,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基本革命纲领转变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纲领。A项,革命领导力量的变化只发生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期,即由资产阶级转变为无产阶级;D项,革命指导思想只在第一次转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即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转变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因此A、D项被排除。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有
A.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联盟的思想
B.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C.无产阶级必须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D.关于社会主义时期两个联盟的思想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析]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有不同内容和不同特点。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与非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两个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的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香港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A、D选项正确。
整风运动
正确答案
1942年春至1945年夏,中国共产党为了加强党的建设开展了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以延安为中心逐渐扩大到全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整风运动的步骤是:首先认真学习研究文件,然后联系实际检查思想、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此基础上,写出个人思想总结。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