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共614题
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到底取决于( )。
A.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
C.他们的行动是否果断
D.他们的愿望是否善良
正确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自己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取决于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行动是否果断、愿望是否善良,而是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 ( )
A.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C.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D.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特色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多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选D。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人类解放包括
A.从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B.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
C.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D.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共产主义社会有三大特征,一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二是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三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马克思认为,那时,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及其指导下的实践却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规律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所以选项B观点错误。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那时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选项ACD正确。
试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第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因此,就不能识别真正的朋友和敌人,放过了主要的民族敌人帝国主义。对于封建势力,没有去触动封建土地制度和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结果是袁世凯反动政权代替了清王朝。
第二,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它也不能充分地发动和依靠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阶级,因此也就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孤立了自己。
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组织松懈,内部派系纷杂,在革命胜利发展时已经四分五裂,甚至一部分革命者转化为了新官僚、新军阀、新政客。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部分革命者力图挽救垂败的革命,但未能获得成功。
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真正建立和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他们缺乏通过长期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决心和勇气,因此,他们不得不向掌握反动势力的袁世凯迁就和妥协。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辛亥革命给封建主义以致命的一击,使民主主义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之后,帝国主义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基础。
第四,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辛亥革命之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随之发展壮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第五,辛亥革命对近代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尤其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有着明显的影响。
总之,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历史证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
暂无解析
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理论成果主要表现为( )。
A.比较准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
B.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主要内容基本确立
C.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
D.对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析]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的一些思想内容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理论成果的表现,它包括:比较准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对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农民阶级特点的认识,以及工农联盟思想,故正确答案为A、C、D。选项B是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的重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阶级基础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C.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
D.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的共同之处是( )。
A.领导力量都发生了转变
B.革命的主要对象都发生了转变
C.革命的基本纲领都发生了转变
D.革命指导思想都发生了转变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这两个转变之间的相同点。两个转变的共同之处有二:一是革命的对象都发生了转变,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过程中,主要革命对象由封建主义转变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过程中,革命的主要对象转变为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要对象。二是革命的基本纲领发生了转变,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过程中,由资产阶级制定的反封建革命纲领转变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基本革命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过程中,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基本革命纲领转变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纲领。A项,革命领导力量的变化只发生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期,即由资产阶级转变为无产阶级;D项,革命指导思想只在第一次转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即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转变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因此AD项被排除。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有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联盟的思想
B.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C.产阶级必须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D.关于社会主义时期两个联盟的思想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析]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有不同内容和不同特点。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时期的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与非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两个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的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A、D选项正确。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民主革命战胜强大敌人的三大法宝。
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
材料1: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六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87年9月)
材料2: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群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97年9月)
请回答:
分析产生两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经验。
正确答案
“两次飞跃”的主要经验是:
(1)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防止“左”又反对右,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贯彻“两次飞跃”及其“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和根本方法。因此,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一定能够不断开拓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不断实现新的飞跃。
(3)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使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