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共5766题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共576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汉书》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上从其计”的结果是

A导致了王国问题的产生

B形成了郡国并行制

C平定了诸侯王叛乱 

D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最终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与普鲁士俾斯麦统一德意志相同因素中没有

A推行了正确的内外政策,排除了阻碍统一的外部力量

B隋王朝、普鲁士王国成为了实现统一的中心力量

C开皇之治,铁血政策准备了实现统一的实力

D战乱与分裂使两国民众,希望结束分裂,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了监察地方官吏,北宋政府设置了

A刺史

B通判

C知州

D三司使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阶级的利益

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划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材料中的“此制”(  )

A选拔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B发掘人才也埋没了其他方面的杰出人才

C人才由地方官考核后任命官职

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应诞生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西汉时期,窦太后(对汉景帝)说:“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确定西汉早期

A皇帝不能推翻丞相的决定

B国家大事丞相都要参与决策

C丞相位高权重

D“高皇帝约”具有最高权威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段史料可以说明

A汉高祖认为秦灭亡于暴政

B汉代封建王侯是主体制度

C汉代诸侯国规模远逊于周

D汉代制度对秦制有所承袭

正确答案

D
下一知识点 :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