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共5766题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共576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记载:“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这一记载说明我国

A全面推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B继续坚持农业集体化道路

C改造了农村的基层政权机关

D正在变革传统的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这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飞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中国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B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描述的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包产到户”的实行

D土地改革运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彻底清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B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贯彻改革开放的战略

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现在,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群众正在前进。我们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同志对这一历史性变革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某些上层建筑的改革赶不上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这一历史性变革是指

A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B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的牵引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有

①农民土地所有权的确立②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调整

③市场与计划调节方式并用④分配方式转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83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其根本目的是

A彻底清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B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贯彻改革开放的战略

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