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民族精神
- 共6649题
(10分)材料三:雷锋,这个普通的名字已成为越来越鲜明的时代符号。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雷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哪都能找到雷锋的痕迹。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半个世纪以来,在雷锋粮神的鼓舞下几代中国人奋发图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焕发出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正确答案
①有利于奏响主旋律,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2分)②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培育文明风尚;(2分)③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2分)④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2分)⑤雷锋精神作为的转化为物质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对于动员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分)
本题以雷锋,这个普通的名字已成为越来越鲜明的时代符号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弘扬雷锋精神知识的理解。可以从奏响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011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责任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的历史,竭力避免再出现骨肉同胞兵戎相见。两岸应积极面向未来,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平等协商,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
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6分)
正确答案
①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两岸的统一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不竭的力量之源。两岸统一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中华文化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两岸统一,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等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
本题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伟大民族精神等方面分析回答。
探究题:2011年9月,是第八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某校全体师生就结合建国62周年,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民族精神的具体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请你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题,写一份面向全体师生的倡议书。(10分)
要求:1:必须结合《文化生活》“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来写倡议书2、字数在300字以内。
正确答案
略
(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节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检以养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民间发起的“光盘”行动(即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莱打包带走), 使倡导节约、抵制浪费的风气日益浓厚,也彩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材料二 目前,越来越多的网民不但将自己吃剩的“光盘”拍照上传网上、更有网民开始“随手拍”他人的浪费行为,但有人认为,随手拍下他人的消费情况,也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对于近期越来越流行的“光盘”行动,大部分网民表示认可,愿意借鉴并从自身做起,也有网民认为养成节俭的消费意识不是靠一次集中行动就能解决的。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崇俭抑奢之风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12 分)
(2)哲学使人聪明给人智慧。请运用矛盾观对材料二中网民的言行进行简要评析。 (5 分)
(3)假如你参加了“光盘”行动,请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应该怎样做到节俭? (9 分)
正确答案
(1)①崇俭抑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②社会群体以实际行动践行节俭精神,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③当代社会需要节俭,节俭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导向;
④节俭精神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每点3分,共12分)
(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网民响应“光盘”行动号召,厉行节俭,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扬,但是如果影响了他人正常、合理的消费,就造成了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犯。(3分)
②矛盾两个方面的地位和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我们应该支持“光盘”行动在号召节俭方面的积极作用。(2分)
(3)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积极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
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节俭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养成节俭消费意识,需要长期的引导。
(每点3分,共9分)
试题分析:(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节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崇俭抑奢”在文化生活角度,应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去考虑。并通过结合材料展开来表述。
(2)本问限定的答题范围是矛盾的观点。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矛盾的观点”这一角度包括哪些知识点;其次是带着这些知识点去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归纳出这些知识点并结合材料展开说明。材料中“目前,越来越多的网民不但将自己吃剩的“光盘”拍照上传网上、更有网民开始“随手拍”他人的浪费行为,但有人认为,随手拍下他人的消费情况,也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等;材料中“对于近期越来越流行的“光盘”行动,大部分网民表示认可,愿意借鉴并从自身做起”体现了抓主流的观点。
(3)本问限定的答题范围是发展的观点。首先,明确发展的观点主要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发展的动力等知识点。其次,通过对材料的把握来确定用到的知识点,并结合材料展开说明即可。
材料一:2012年9月11日,当日本政府与栗原签署“购买”钓鱼岛的合同时,中国沸腾了,中国人们沸腾了!一种已多年未曾见过的情景又出现在中国大地,一种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曾出现过的爱国情愫弥漫着中国。
材料二:自9月11日日本政府非法购岛以来,北京、广东、重庆等全国多地开展示威游行抗议日本政府,抵制日货的活动。但在一些地方的正当合法游行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行为,一些游行活动中出现了“打砸抢”行为,活动被妄为分子利用。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作为中国公民,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正确答案
(1)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2分)
②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分)
(2)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2分)
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振兴中华的力量,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做贡献。(2分)
③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把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立足自己工作岗位,从小事做起。(2分)
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要讲究方式,要杜绝用非法手段来进行“爱国”,更要防止自己的爱国行为被少数不法分子以爱国为名加以利用。(2分)
(其它只要言之有理,都可适当给分,总分不超过8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日本政府非法购岛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审读设问,第(|)问是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从爱国主义的地位、作用两个角度回答。第(2)问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振兴中华的力量。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要讲究方式,要杜绝用非法手段来进行“爱国”,更要防止自己的爱国行为被少数不法分子以爱国为名加以利用。等角度思考即可。
点评: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知识的整合,如考生不能熟练掌握知识则极易丢分。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为国家为民族不懈艰苦奋斗、建立丰功伟绩的90年,也是不断培育伟大精神、弘扬优良传统的90年。90年来,我们党培育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这些伟大精神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是我们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创美好新生活的不竭精神动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需要继续大力弘扬这些伟大精神。
(1)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 (4分)
(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8分)
正确答案
(1)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具体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①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②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的90年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知识的理解。
(1)可以从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具体体现、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等方面回答。
(2)可以从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等方面回答。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样,主流的与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与落后的相互交织,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主旋律,越需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意识,牢牢掌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牢牢掌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12)
正确答案
(1)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弘扬和传播民族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3分)
②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3分)
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3分)
④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加强公民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3分)
⑤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3分)
⑥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3分)(每小点3分,答对4点给满分,总分不超过12分)
略
(14分)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在90年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不断从中华民族精神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伟大精神;党所培育形成的伟大精神,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需要继续大力弘扬这些伟大精神。
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大力弘扬这些伟大精神的必要性是什么?(6分)
(2)在当代中国,我们应如何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正确答案
(1)这些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明体现,弘扬这些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创美好新生活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6分)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8分)
本题考查对民族精神的理解,难度一般,设问指向性明确。第一问考察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即回答“为什么”。第二问设问限制在“怎么样”,回答时只需回答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举措既可,注意要点全面,稍作阐释。
(28分)当前,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
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控制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
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9分)
材料二 近年来,以《潜伏》、《亮剑》等为代表一批红色影视片在各大主流媒体竞相播放,他们以不同的手法诠释了中华民族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使广大观众受到强烈震撼。
(2)试运用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回答红色影视热播的现实意义。(9分)
材料三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
征,艺术形式和内容各具特色。自20世纪50年代起,新疆各种演出团
体不断跨越天山,走向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使以木卡姆艺术为代表的
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熠熠生辉。也正因为有着丰富多
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中华文化才显得雍容磊落、气象万千。
(3)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
正确答案
(1)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
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
荣的和谐世界。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
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每点3分)
(2)①红色影视所张扬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会产生高昂奋进的巨大精神动力,有利于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②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③有利于粉碎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抵制各种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每点3分)
(3)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新疆各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异彩纷呈。(3分)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新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熠熠生辉,说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分)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3分)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分)
(注:若学生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首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以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
(1)中华文化包容性可以从含义、要求二个角度加以分析。
(2)弘扬民族精神现实意义可以从全民族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3)本小题要求结合材料找出其文化生活的依椐,可以看出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0分)
正确答案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分)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7分)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有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原因。属于对教材知识的简单再现,对教材掌握的较为熟悉就可以回答出来,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同时,要注意的是回答本题的时候,不对忽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即所谓有“三精一魂”,也是重要的采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