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8年5月,一场突然降临的大地震,让数万生命被吞噬于瓦砾之下。当我们痛感灾难无情之时,也看到了一幅幅与死神争夺生命的充满英雄壮举的画面。在抗震救灾现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迎风飘扬的军旗;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奋不顾身的共产党人……英雄们的身影。他们是一个民族的旗帜,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本色,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可贵品格,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社会风尚,抗震救灾精神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

⑴请说明抗震救灾精神主要体现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哪些方面?(6分)

⑵在当代中国,我们青年学生责无旁贷地必须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请说明我们在今天怎样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7分)

正确答案

(1)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6分)

(2)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2分

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分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弘扬时代精神,投身社会实践。2分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1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09年9月是第五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中小学广泛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12分)

正确答案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4分)

(2)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分)

(3)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闪烁着时代光辉的中华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具有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1)为什么说闪烁着时代光辉的中华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物?

(2)杰出人物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3)有人认为,上述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和精神的确是很高尚,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学习这种精神只是一句空话。请你简要评价这种观点。

正确答案

(1)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在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大批体现民族精神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杰出人物。②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它能够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闪烁若时代光辉的中华民族精神,能够造就出一大批杰出人物。

(2)①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体现了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②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①题中所述观点能够认识到杰出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尚人格和精神是正确的,但否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则是错误的。②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丰硕成果,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克难奋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要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必须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所以杰出人物以及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是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而是在我们的身边,学习他们的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国人民的实际行动,是中华民族振兴大业的迫切需要。

第(l)问涉及两个知识点,一是中华民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二是中华民族精神造就杰出人物主要体现的是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其中说明中华民族精神造就杰出人物是重点。第(2)问主要是指出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所体现的道理。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优秀的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第(3)问是要求评价题目所提供的观点。首先应对该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看是否正确或看其中包含了什么正确成分和错误成分。然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最后应联系实际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这一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胡锦涛同志强调,在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某校高二(1)班为了配合学校开展“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准备开展以下活动:①举办一次展览,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民族精神的具体成果。②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格言和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最能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事迹。

假如你是这次展览的策划者,请你将这次将要展览的主要内容的要点写出来(至少三点)(3分),以及对这次活动的总体认识(5分)。

正确答案

①主要内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2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材料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同时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历经了雨雪冰冻灾害、“3·14藏独打砸抢事件”、“汶川大地震”,使中国人经受了检验和洗礼。随着抗震救灾的胜利,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尤其是神舟七号顺利发射升空,进一步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彰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精神。

材料二:某班同学在网上浏览相关信息时发现了这样一首诗:

献给坚强的中国

当风雪阻断归路, 我们彼此取暖! 当主权面对挑战, 我们亮出利剑!

当圣火遭遇屈辱, 我们义无反顾! 当病毒吞噬生命, 我们用爱弥补!

当列车冲出轨道, 我们竭诚互助! 当震撼撕裂大地, 我们开山辟路!

勇敢面对磨难,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加油,同胞! 加油,中国!

同学们被诗中流露的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深深感动。

结合材料回答:

(1)当前为什么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2)分析当前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正确答案

(1)①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②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样就能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①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与精神支柱。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各国人民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化、西化。④必须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⑤我们应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肩负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再造中华文化之辉煌。

本题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与解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可从为什么、怎么样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 ]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继承和创新,为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具体的价值判断与导向。这表明

[ ]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求遵循古训②弘扬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为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 ]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情怀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 ]

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③表明了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茉莉花》、《云南映象》走出国门,到动画片《中华小子》热播法国并摘得法国动画大奖;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到上海城市舞蹈公司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卷起强劲的“中国风”……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越来越热。这些现象表明

[ ]

A中华文化能够取代其他民族文化

B中华文化呈现多国文化的丰富色彩

C世界各国文化逐渐被中华文化同化

D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广泛传播

正确答案

D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我们的民族精神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