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 共60题
“民以食为天,国以金为基,君以政得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民以食为天,国以金为基”古语回答,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是什么?依据“君以政得民”古语回答,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第(1)问的两项制度为标准谈谈盛唐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两项制度和“盛唐状况”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经济制度: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制度: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2)状况:①在经济、政治上出现了“开元盛世”。②社会政治转为清明。③农业、手工业、商业较前代有了发展,经济上出现了“国有金,民有食”。④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外邦朝之、社会较为和谐。⑤唐诗兴盛,出现了文化史上的顶峰。
(3)看法:①自然经济一方面维护了人民的生存并巩固了统治者的封建统治秩序,另一方面阻碍了社会经济向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发展。②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稳定了国家的统一,但也压抑了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 “民生主义,就是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并且要有便宜的饭吃”; “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 就在“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 “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三 二战后,欧洲社会福利国家出现。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四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化时代,人们开始享受电灯、电话、汽车、飞机、化学工业等发明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人们的民生民计得到极大的改善。第三次科技革命更是把人类带入信息化时代,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科技革命成果日益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之中,民生民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和迈进。
(1)依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目的和基础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后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与1905年有何新变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民生问题的材料,你得到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1 )态度:隋炀帝置百姓于不顾,仍然征发兵役、徭役;唐太宗关心民间疾苦、重视赈灾。举措:减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徭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
(2 )目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抑制贫富分化;实现阶级平等。基础:大力发展实业( 或资本主义工商业) 。变化:1905 年办法是实现平均地权,将土地国有,做到家给人足。1924 年的办法增加“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 ,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
(3 )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资助金额高。原因:①经济:新科技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物质财富剧增。②政治:战后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资产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盛行;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
(4 )启示:依靠科技发展推动民生改善;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重视民生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与时代相适应;统治者(统治阶级)注重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民生问题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解决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六年,诏曰:“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其无师傅,安可以临兆民者哉?”“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耳目股肱,寄于卿辈。”“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
材料二:唐太宗的家族本身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典型,他的祖母、母亲、妻子都是鲜卑族人。特别是由于唐太宗具有远见卓识和杰出的才能,能够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远利益和边疆安定考虑问题,因而他比以往任何封建帝王都懂得民族政策的重要性,以仁义取信于各民族,不轻易诉诸暴力。这就是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实行的民族接近政策即怀柔政策。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怀柔政策”的主要表现。唐太宗的做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减少决策的失误。
(2)表现:在东突厥地区建立羁縻府州;在西突厥地区建立安西都护府;率先垂范,与鲜卑族通婚;与吐蕃通婚,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启示: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繁荣的重要保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可得乎?”(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贞观政要》
材料三: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中国通史全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你如何评价秦始皇的这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国家的根本是什么?农业的根本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措施:实行郡县制。评价: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2)民为国本;不失时为农之本。
(3)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
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科举制④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
[ ]
正确答案
下列词句①休养生息②杯酒释兵权③犯颜直谏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 ]
正确答案
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 ]
正确答案
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 ]
正确答案
唐太宗对隋亡深有感触,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为此他采取的治国策略是:
①选官“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②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③颁布的法律体现仁义为本,刑法为末的原则④完善科举制,扩大选官对象
[ ]
正确答案
中华民族的历史,不仅记录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文功武略,也传扬着松赞干布、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的旷古传奇。在我们薪火相传的记忆中,既有胡服骑射、关山飞渡;又有苏武牧羊、昭君出塞。历史事实告诉我们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民族团结是国家和人民之福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形成的④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