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的形成。中国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一个国家形成的历史见证。

材料一:秦朝和清朝疆域的示意图。

材料二: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摘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中国疆域再次扩大,远迈汉唐,亦超越元代,清朝盛世时疆域辽阔。

――摘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问题:

(1)简要叙述汉、唐、元三代是如何“开疆拓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康雍乾三朝”又是如何“开疆拓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以上历史疆域的变迁中,你认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汉代: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天山南北与内地联为一体。唐代:对西部疆域的拓展超过汉代,设有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军防守。元代:设置行省制度,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吐蕃由中央的宣政院兼管,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2 )东北:康熙时两次在雅克萨之战打败俄军,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西北:乾隆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派军驻守,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当地军政。 西南:雍正派驻藏大臣直接监督西藏政务;乾隆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东南:康熙时清军攻占台湾,设台湾府,驻军守备。

(3 )中国历史发展呈现出大一统的趋势;呈现出疆域拓展的特征;呈现出多民族融合的特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管辖一直是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

(1)比较唐朝疆域与秦朝疆域,指出唐朝在哪两个区域拓展比较大,分别设置了什么行政机构来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朝管理西藏和台湾地区的机构分别是什么?清朝是如何加强对它们的管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个清王朝(1644—1912年)时期,我国东北地区疆域有什么变化?这一时期导致疆域变化的原因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西北和东北。在西北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在东北设置了黑水都护府。

(2)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1684年设置台湾府。

(3)1689年,清政府与俄国签定了《尼布楚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属于中国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通过《爱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导致疆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外国列强的侵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统治原有的部众。突厥首领在长安被任为五品以上将军、中郎将的官员有一百多人,“殆与朝士相半”。定居长安的突厥人将近一万家之多。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卷

材料二 兄弟现在想到一处调和的方法,即拿汉族来做个中心,使之同化于我,并且为其他民族加入我们组织建国的机会。仿美利坚民族的规模,将汉族尽管扩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的单一民族国家。故将来无论何种民族参加于我中国,务使尽化于我汉族。本党所持的民族主义,乃积极的民族主义。诸君不要忘记。

——1921年3月6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

材料三 有必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少数民族。世 界上有很多和中国一样的多民族国家,但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处理好多民族之间的关系,中国的民族政策为世界在处理多民族关系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席瓦格斯教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方式。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言论反映了一种“大汉族主义”思想,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的民族政策”指的是我国哪一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方式: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安抚(任命为官、定居长安);册封;和亲(答对其中任意四点即可)。积极作用: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第一种答案:赞同。理由:孙中山在这里将汉族作为各族的中心,而且让其他民族同化于汉族,没有尊重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使少数民族在汉族面前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第二种答案:不赞同。理由:孙中山的这一观点是在国内军阀混战和西方压迫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团结各少数民族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并不存在歧视其他少数民族的思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影响:对中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世界:为世界其他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一种范例。

下一知识点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3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