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 共2470题
患者,男性,56岁。贲门癌引起上腹部疼痛、呕吐、厌食、黑便,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嘱患者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半坐卧位可引流腹腔渗液至盆腔,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物的吸收;减轻切口缝合部位的张力,减轻疼痛;使膈肌位置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故选E。
做纤维胃镜术时,患者宜取
正确答案
解析
做纤维胃镜术时,患者宜取左侧卧位头稍后仰。
患者,男,35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在全麻下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第2天,患者应采取的体位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术后第二天应采取头高足低位,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患者,男,45岁。近半年发现站立时阴囊有肿块,呈梨形,平卧时消失。查体:外环扩大,嘱患者咳嗽时指尖有冲击感,平卧时手指压迫内环处再嘱患者站立咳嗽,肿块未再出现。 患者术后宜采取的体位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术后平卧位,膝下垫枕,使膝关节屈曲,阴囊抬高。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
李女士,75岁,体重约40kg,某护士独自为患者翻身时,下面操作不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为患者翻身时一要注意患者安全、舒适;二要节力。护士一人帮助患者翻身时应让患者仰卧,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曲,先将患者的下肢和肩部移向护士侧,再轻推患者使其转向对侧。这样翻身时患者的重心离护士较近,有利于患者的安全。
患者,男,35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在全麻下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正确的体位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患者行的是全麻手术,刚返回病房时尚未清醒,此时应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
患者,男,35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在全麻下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术后第2天采取此卧位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术后第二天应采取头高足低位,利用重力作用,可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男,40岁。近几日出现低热,乏力,右侧胸部呈剧烈针刺样疼痛,深呼吸时加剧,医生诊断为右侧胸膜炎。 患者应采用的体位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胸痛病人采取患侧体位有3大好处:一是可以通过限制胸廓运动而减轻胸痛;二是可以有利于健肺进行代偿;第三还可以防止病灶向健侧扩散。
患儿,女,4岁,测体温39.6°C,遵医嘱为患儿灌肠。患儿灌肠过程中的体位为
正确答案
解析
左侧卧位使得乙状结肠、降结肠处于下方,利用重力作用使灌肠液顺势流人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男,40岁。近几日出现低热,乏力,右侧胸部呈剧烈针刺样疼痛,深呼吸时加剧,医生诊断为右侧胸膜炎。 患者采用此种体位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胸痛病人采取患侧体位有3大好处:一是可以通过限制胸廓运动而减轻胸痛;二是可以有利于健肺进行代偿;第三还可以防止病灶向健侧扩散。
处于被动卧位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被动卧位是指病人自身无变换体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的病人
病人王某,因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病人回病室后应采取何种体位
正确答案
解析
术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腰椎穿刺后6小时内让患者采取去枕仰卧位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腰椎穿刺后,脑脊液可自穿刺处漏出,造成颅内压降低,为了防止颅内压降低,腰椎穿刺后6小时内应让患者采取去枕仰卧位。
患者,男性,56岁。贲门癌引起上腹部疼痛、呕吐、厌食、黑便,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嘱患者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比较简单,半坐卧位可引流腹腔渗液至盆腔,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物的吸收;减轻切口缝合部位的张力,减轻疼痛;使膈肌位置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故选E。
患者,男,35岁,因“头部外伤”急诊入院,浅昏迷。CT提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在全麻下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第2天,患者应采取的体位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术后第二天应采取头高足低位,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