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5.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7.  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

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1937年9月,而题中是1937年8月,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内迁,可以看出国民政府积极保护民族工业,准备持久战,国共两党也没有争夺资源,故B项正确C项错误;企业的转移并不能说明经济中心转移到西部,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以及对时序性知识的把握。

解题思路

历史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科,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时间信息,另外要一分材料说分话,不能想当然。

易错点

一是分不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时间,错选A,二是容易把企业内迁夸大为经济中心转移,内迁只是部分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0.1935年,当日军进一步威胁平津华北地区时,蒋介石先后向平汉路南段沿线及京沪线南段沿线调集了20余万中央军,开始把非嫡系的地方部队去应付残存在南方等地的共产党小股武装。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共产党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威胁已全面解除

B蒋介石开始把来自日本的威胁放在了重要地位

C日本全面侵华严重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

D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统一战线工作成效显著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中央军”(嫡系部队)——对抗日军

”非嫡系“——应付共产党

这一对比体现了蒋介石虽然与共产党仍处于敌对状态,但此时其军事重心已向对抗日军倾斜,当前的主要矛盾已是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间的矛盾。A错误,B非题干表述内容,D未提及。

考查方向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情况,国民党方面的态度变化。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内容,抓准题中关键词及带有感情色彩的措辞:“1935年”,“中央”、”开始““非嫡系”、”应付“,以此把握蒋介石的态度变化。

易错点

受所学内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影响,不能有效把握题中所示内容,不能找出蒋介石此时的态度变化。

教师点评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应该用做语文阅读理解的思维做该题。难度:较难。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5.第一张《新华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创刊,有《蒋委员长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还有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四个方面论述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对上述资料所给的信息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报纸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战斗中起到鼓动前进的作用

B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报纸凸显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精神

C国共双方都强调了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决心

D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日军,配合国民党友军协同作战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显示报纸发表一些重要鼓舞士气的文章,对于争取民族独立,鼓动前进起到了作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仅仅提出国共两党都发表了关于抗战的文章,但是没有两党的团结抗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全民族抗战和持久抗战,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了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牵制日军和配合国民党协同作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4.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  )

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

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正确答案

A

解析

  1943年,中美中英废除旧约,改订新约,这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战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

  不平等条约并未彻底废除,故B项错误;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才改变,故C项错误;

  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是1945年抗战的胜利,故D项错误。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5.第一张《新华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创刊,有《蒋委员长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还有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四个方面论述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对上述资料所给的信息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报纸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战斗中起到鼓动前进的作用

B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报纸凸显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精神

C国共双方都强调了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决心

D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日军,配合国民党友军协同作战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显示报纸发表一些重要鼓舞士气的文章,对于争取民族独立,鼓动前进起到了作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仅仅提出国共两党都发表了关于抗战的文章,但是没有两党的团结抗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全民族抗战和持久抗战,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了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牵制日军和配合国民党协同作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6.1938年2月蒋介石下令重要钢铁厂择要迁移,国民政府组建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开始钢铁厂的大规模内迁,在重庆大渡口建成了抗战后方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如下图所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钢铁厂的内迁()

A为即将开始的全面抗战提供保障

B直接阻滞延缓了日军的侵略进程

C为抗战大后方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D促进了沿海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抗日战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5.第一张《新华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创刊,有《蒋委员长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还有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四个方面论述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对上述资料所给的信息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报纸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战斗中起到鼓动前进的作用

B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报纸凸显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精神

C国共双方都强调了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决心

D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日军,配合国民党友军协同作战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显示报纸发表一些重要鼓舞士气的文章,对于争取民族独立,鼓动前进起到了作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仅仅提出国共两党都发表了关于抗战的文章,但是没有两党的团结抗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全民族抗战和持久抗战,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了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牵制日军和配合国民党协同作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