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 共502题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之一。下图是浙江省某城市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学校周边地区实地考察后绘制的某城所在地区聚落的分布特征图。据此回答问题。
(1)请你描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的特征,并判断该城镇的空间形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A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在不断扩大。结合上图比较分析A城市往a、b两个方向发展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拟在B、C、D三处规划水泥厂、印染厂、大学城。你会选择在哪一处建大学城?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城两部丘陵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明矾矿,该小组在附近的矿区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采矿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请你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露天矿开采对矿区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沿公路干线分布,平原多于山区。属于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形态。
(2)往a方向发展改造河滩沙地,不占用农田;靠近河流,用水便利。b方向接近铁路,交通便利;土地开阔,发展余地大。
(3)选择在B处。位于城市冬季风的上风向,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上游,环境质量较好。
(4)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水体污染;造成粉尘等大气污染;带来了固体废弃物污染。
读局部河流和植被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图中L和S沿线植被带的变化差异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图中东北部河流流向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该地的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L沿线以高寒草原为主,植被单一;S沿线由东南向西北,植被由常绿阔叶林逐渐过渡至温带草原,变化复杂。L线地处高原,气候高寒、热量缺乏、地形平坦、气候单一,植被变化少;S线地处湿热河谷向高原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东南部热量充沛,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植被变化复杂。
(2)东北部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原因:东北部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沿山麓沟谷发育由西北流向东南。
(3)沿河谷分布。原因: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人口和城市分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浙江省宁波鄞江的上游樟溪流在到达鄞江镇后,就呈一个"丫"字状形式分为两岔,一支流入鄞江,一支流入南塘河。鄞江是"江",而南塘河是"河"。南塘河水流经鄞西,既灌溉了这里的农业,又成了宁波市的饮用水源。
材料二:它山堰位于鄞江上游出山处的四明山与它山之间,是用条石砌筑的一座上、下各36级的拦河滚水坝。堰顶长42丈,用80块半条石板砌筑而成。堰身中空,用大木梁作支架。据记载,堰的设计可做到"涝则七分水入于江(奉化江),三分入于溪(南塘河),以泄暴流;旱则七分入溪,三分入江,以供灌溉"。它山堰灌渠示意如下图所示:
(1)宁波已被列入全国性的缺水城市之一,成为丰水地带的缺水型城市。试分析宁波缺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鄞县,许多村镇名称大多带有堰、埭、锲、塘、墩、桥、汇、江、港、浦等历史痕迹。据此推断当地村落形态多呈______状,试分析当地聚落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山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位于四川省与它山堰建设理念相似的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宁波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季节性缺水严重;河流短小,河川径流量有限;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城市生产、生活污水造成了水污染,水质不断下降。(合理即可)
(2)线(带);主导因素为河流。原因:南方平原地区河网密布,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和供水条件。
(3)排涝、灌溉;都江堰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该市街道的走向是否合理?为什么?
3.欲在该市布局一大型超市,应布局在甲、乙、丙、丁四地中的________地较为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房地产开发商计划购买甲、乙两块地建设高级住宅,你认为应选购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高,西南低) 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
2.合理;该城区街道走向与子午线呈30°~60°夹角,利于采光。
3.乙 临近住宅区;位于城市环路与干道的交会处
4.甲 位于河流上游且在盛行风的上风地带,环境优美;毗邻文化区;有交通干道与市区相连
1.等高线向数值高(地势高)的地方凸出才会有河流,所以该地东北高,西南低。
2.为充分利用光照,街道的走向应与子午线呈30°~60°的夹角,图中的道路呈东北—西南和西北—东南走向,因此合理。
3.超市要求靠近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地区,图中乙位于住宅区,且交通便利。
4.甲位于上风、上水地带,且接近文化区,又有便捷的交通与市区相连,所以为高级住宅区。
24.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P城市示意图,回答问题。
(1)简要评价主城区对外交通运输线(高速公路、铁路)布局的合理性。
(2)P市计划在A、B两处布局港口和旅游度假区。请给出合理的布局方案,并简述理由。
正确答案
(1)高速公路在城市的边缘对市内交通的干扰小,布局合理,铁路穿过城市内部对主城区市内交通有一定干扰,布局不合理。
(2)A处为旅游度假区,理由:该处附近有大面积沙滩,环境优美。
B处为港口,理由:该处等深线密集,水域较深,航行条件较好;地形较平坦,有利于港口建设;靠近新区并与主城区有便利的交通,与城区联系方便。
略
下图为甲市周边地区和甲市示意图。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湿润多雾,河流湍急,矿产资源丰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甲市河流向__________方向流动,甲城市的市区范围沿__________和__________伸展。
(2)简要评价甲市钢铁工业的发展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综合利用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该地区可以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厂。
正确答案
(1)东南;河流;铁路线
(2)有利:附近有煤铁资源;水源丰富;铁路交通便利(答交通便利或水运便利不得分)。
不利:受地形限制,平地少。
(3)钢铁工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河谷地带,污染气体不易扩散;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雨雾。
(4)硫酸厂、建材厂、水泥厂(任答1点)
读2010年12月1日欧洲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1)和甲国某城镇规划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城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其成因是此时A城天气状况可能是__________。
(2)甲国农业主要为畜牧业,其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图2中该城镇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城镇向北扩展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D、E两处选建一化工厂,你认为较合适的是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天气晴朗,较温暖,风力较小
(2)市场;气候
(3)河流;交通条件的变化(铁路的修建)
(4)D;位于该镇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和河流下游,不会给居住区的大气和水带来污染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下,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_____。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____。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③交通通达度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_________(填字母),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___区,因为这里租金_____。此图反映了_______对土地租金高低的影响,仅在此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为_________。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区。
(5)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区。
(6)图中A、B、C中占地面积最小的是_____(填字母)。
正确答案
(1)C
(2)B
(3)A;商业区;最高;离市中心远近;同心圆模式
(4)住宅区
(5)工业区
(6)A
读以下资料和图回答问题
资料一 黑龙江省伊春市素有“祖国林都”、“红松的故乡”之称,是我国最大的专业化林业资源型城市,现已形成了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3月17日确定其为国家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在目前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经济和生态危困的境况下,伊春市作为典型的森林资源型城市,如何通过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料二 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右图)
(1)小题1:读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分析影响伊春市发展的动力和阻力。
(2)小题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春市进一步发展经济,可以从哪些方面挖掘潜力?
(3)小题3:伊春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
正确答案
小题1:动力:资源开发;资金的投入;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技术引进。阻力:环境的恶化;资源枯竭;人口规模大;人才缺乏。
小题2:优化产业结构,促使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变;立足本地区区位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发展旅游业;培育和引进人才;优化环境。
小题3:实施循环经济,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小题1:图中上升箭头均为动力,下降箭头均为阻力。
小题2:答题思路可以参照鲁尔区工业的复兴措施。如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等。
小题3:答题思路参照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到有,增长的幅度最大。
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如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
(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1)因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便利地带,而A居于市中心,因此为城市的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大,并包含了等级低的B。
(2)大中城市住宅区呈现等级分化,且有背向发展的趋势。其中低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内城区和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据图,C区附近为郊区工业用房,应为低级住宅区。
(3)汽车销售店要求交通便利,且店面占地较多,适宜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外缘。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的主导区位是靠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人才、技术保障;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地租高低)是其主要因素。另外,收入的不同也会导致住宅区分化,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历史文化、种族宗教等都会影响、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下图是某个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计划在A处建印染厂,是否合理?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若从A、B、C、D、E五处中选建自来水厂和钢铁厂,则自来水厂最适合建在____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钢铁厂最适合建在________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1)合理,污水排放量大,需接近河流下游
(2)C,位于河流上游,水源清洁,水质好。
D,钢铁厂位于垂直于主导风向的郊外,有利于保护城市生活环境;该地附近有铁矿,且铁路交通便利。
略
下图中Ⅰ—Ⅱ—Ⅲ是某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商业用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2分)
(2)假如阶段Ⅲ中甲、乙是住宅区分化的结果,则甲、乙两地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 ,
属于中高级住宅区的是 , 简述判断理由。(4分)
(3)指出生产用地在Ⅱ—Ⅲ阶段变化的主要趋势,并分析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早期(Ⅱ阶段)只分布在城市几何中心,晚期(Ⅲ阶段)不仅城市几何中心有,在交通干线交汇处也有了新的商业中心。(2分)
(2)甲,乙(2分)甲与工业区相邻,乙位于高地且位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空气质量好。(2分)
(3)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2分)原因:随着城市发展地价上涨,而市区外缘地价较低;对市区环境污染小;便于产品和原料的运输。(任答两点得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要看清楚图中商业用地、生活用地、生产用地的图例,注意辨别商业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及范围的变化。由图可知商业用地早期(Ⅱ阶段)只分布在城市几何中心;在晚期(Ⅲ阶段)不仅城市几何中心有,而且在环路与交通干线交汇处也有了新的次级商业中心。
(2)注意图中生活用地与生产用地的相互关系及其图中风向玫瑰图中最大、最小风频的辨别。由图可以推断甲与多处生产用地相邻,说明工业企业数量多,环境质量差,应属于低级住宅区分布;乙处附近没有生产用地说明基本没有工业企业,而且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由此可知该处地势较高,由风向玫瑰图可知位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所以乙地空气质量好,环境质量优美适宜于中高级住宅区分布。
(3)仔细观察图中工业用地的位置变化和占地面积多少的变化,从城市功能区布局原则、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等方面分析原因。由图可以看出生产用地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原因:随着城市发展,工业用地的增多,工业布局在市区外缘对市区环境污染小,利于保护城市环境;市内地价上涨,而市区外缘地价较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便于产品和原料的运输。
读“某大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图中①地功能区最有可能为 区。(1分)
(2)图中工业区与城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其作用是 。(1分)
(3)若在P、Q、R三点中选一处建设大型商业批发中心,最适合的地点是 处。理由是 、 (3分)
(4)该市政府提出了加快②地卫星城的建设,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影响?(2分)
正确答案
(1)商业(中心商务)(1分)
(2)减轻工业生产对城市居民的干扰和污染,保护城市环境。(1分)
(3)P地(1分) 地价低 交通最优原则(位于城郊高速路边,交通通达度好)(2分)
(4)分散中心城市人口和工业;分散中心城市职能;加速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任两点给2分)
试题分析:
(1)图中①为市中心,且交通通达度好,故为商业区。
(2)防护带的作用是可以净化空气,降低城市污染,保护城市环境。
(3)P地与其他两地相比,位于近郊,土地租金低,有公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4)卫星城可以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市中心城市人口压力,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 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2分)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4分)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方案?请阐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正确答案
(1)文教(1分) 住宅(1分)
(2)① (1分) 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1分);城市外围,地价低(1分)
(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2分);最小风频上风方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2分)
(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一:东北部(1分)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2分)
二:西南部(1分) 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2分)
试题分析:
(1)公共事业用地主要指公共服务事业的用地,例政府、文教、医疗等;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是住宅用地。
(2)大型批发市场要遵循交通最优原则,①在城市边缘,占地面积广,地价低;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3)化学工业污染大气和水源,图示化学园区在城市东北方,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最小风频上风方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
(4)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两种方案都有利有弊,选其一答,要阐述好处的理由。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原有的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西南部:地势较高,在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的工业布局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角度看都是合理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下图表示B—C—D一线地租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1分)
(2) 该地区的主导风向可能是______________风。(1分)
(3) A地考虑建一大型工厂,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可 ____厂(1分),其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4分)。
(4) 图中B、C两地适合建造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是________地(1分),其布局符合________最优原则(1分)。这里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是 (2分)。
(5)A、D两地居民区中,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1分),理由是____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1)B(1分)
(2)偏南风(或东南风、西南风和南风)(1分)
(3)钢铁(1分)有煤、铁资源;交通运输便利;水源丰富;位于城市下风区的郊区(每点1分,共4分)
(4)B 交通最优 交通便利;地租较低。(4分)
(5)D 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3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可知工业区一般布局在地租较低的城市边缘地区,由图可知在B—C—D一线,B处是工业区,位于城市的边缘地租应当最低,由B到C,距市中心越来越近,地租逐渐增加,到达C处,有交通干线交汇,地租最高,然后由C到D再次逐渐降低,由于D处靠近风景区,此处地租应当比B处高,故应该选择B项。
(2)工业区往往有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般布局在城市边缘地区,而且在河流的下游、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由题干可知该城市的工业布局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角度看都是合理的,由图可知该城市的工业区大部分布局在城市的北部,所以该地区的主导风向可能是偏南风(或东南风、西南风和南风)。
(3)由图可知该城市有煤、铁资源,A地靠近铁矿产地,有铁路与煤矿产地相通,交通运输便利;而且A地近河流的下游地区,水源丰富;从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角度,位于城市下风区的郊区有利于保护城市大气环境,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所以A地适合建设钢铁厂。
(4)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属于商业网点,商业网点的布局有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C处位于市中心附近,地租高,不适合建设;B处位于城市边缘地区,地租较低;而且靠近交通干线,交通便利,符合交通最优原则,所以适合建造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是B处。
(5)高级住宅区的居民一般经济收入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高。通过读图观察比较A、D两地的周边环境可知,A地居民区靠近工业区,环境质量差,不可能是高级住宅区;D处居民区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而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高,应当是高级住宅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