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苯和浓溴水用Fe作催化剂制溴苯

B氯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水解后加入AgNO3溶液检验Cl-

CCH4和Cl2光照制得纯净的CH3Cl

D乙烯通入含Br2的CCl4溶液制得CH2BrCH2Br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有:

①预测物质的性质;

②观察物质的外观;

③解释和结论;

④实验和观察.

其中,正确的顺序为(  )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原因是淀粉能与Cl2发生显色反应

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是由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物质能溶于浓硝酸

C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D常温下,浓硫酸可储存在铁质或铝制器皿中说明常温下铁和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钠、镁分别与水反应,可证明钠、镁的金属性强弱

B用氯化镁、氯化铝分别与过量浓氨水反应,可证明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用铁、石墨与硫酸铜溶液组成原电池,可证明铁、铜的金属性强弱

D把氯气通入到硫化钠的水溶液中,看到淡黄色沉淀,可证明氯气、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5种溶液,它们分别是:①KCl;②Ba(NO32;③NaOH;④(NH42SO4;⑤FeCl3.若要求不用任何外加试剂鉴别它们,则鉴别的先后顺序是(  )

A⑤④①③②

B⑤③④②①

C②④③①⑤

D③②④⑤①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应用化学学科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或所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通过镁、锌、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比较不同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C根据铁制品表面的锈可用稀盐酸溶解除去的事实,说明铁锈主要成分是酸性氧化物

D打开盛装浓盐酸的试剂瓶塞,观察现象,了解盐酸的某些物理性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出的是(  )

A苯、酒精、硝基苯

B食盐、烧碱、硝酸铵

C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

D氧化铜、二氧化猛、活性炭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或鉴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通常是先向试液中滴加B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稀盐酸

B向某溶液中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若未嗅到氨的气味,则说明该溶液中无铵盐

C某白色固体与强酸溶液接触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钙

D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通常是向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进行性质比较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比较Cu、Fe2+的还原性;Cu加入FeCl3溶液中

B比较氯、溴非金属性;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

C比较镁、铝金属性:镁、铝(除氧化膜)分别放入4mol•L-1NaOH溶液中

D比较高锰酸钾、氯气的氧化性;高锰酸钾中加入浓盐酸

正确答案

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综合实验设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