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 ]

A用氧炔焰焊接金属

B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

C用乙烯作果实的催熟剂

D用聚乙烯塑料薄膜作食品保鲜膜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①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通过酸性KMnO4溶液后,干燥气体;

②除去硝基苯中混有的少量NO2: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待分层后分液

③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加入浓溴水后过滤取滤液;

④除去乙醇中混有的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⑤除去乙炔中混有的少量H2S:通过CuSO4溶液后,洗气;

⑥除去溴苯中混有的少量溴:加入KI溶液,充分反应后,弃去水溶液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与原子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下列各项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

A甲苯能使KMnO4溶液褪色,苯不能

B乙炔能发生加成,乙烷不能

C苯酚与NaOH溶液作用,乙醇不能

D甲苯苯环上氢原子比苯分子中的氢原子易被溴原子取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 ]

A乙烯

B乙炔

C

D乙苯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 ]

A乙炔在溴水中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B溴水和苯在铁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

C甲烷和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D甲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正确答案

A,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乙烷、乙烯、乙炔共同具有的性质是

[ ]

A都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B都能够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分子中各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

D都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乙炔的叙述中,既不同于乙烯又不同于乙烷的是

[ ]

A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能跟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能跟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D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烯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乙烷、乙烯、乙炔、苯、甲苯共同具有的性质是

[ ]

A都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B能够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分子中各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

D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都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一组物质是

[ ]

AKOH,SO2,CH≡CH

BSO2,CH≡CH,CH2=CH2

CCH≡CH,CH2=CH2,CH4

DCH2=CH2,CH4,苯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分别完全燃烧1mol下列有机物时,生成水最少的是

[ ]

A甲烷

B乙烷

C乙烯

D乙炔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气态烃A,1 mol能与2 mol HCl完全加成生成B,B上的氢原子被Cl原子完全取代需要8 mol Cl2,则A可能是:()

A丙炔

B2-丁炔

C2-丁烯

D2-甲基丙烯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叙述的乙炔的结构和性质中,既不同于乙烯,也不同于乙烷的是

A存在不饱和键

B不易发生取代反应,易发生加成反应

C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当总质量一定时,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充分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为一常量,且生成CO2质量也为一定值的是

A甲醛、乙醇、乙二醇

B苯、苯酚、苯乙烯

C乙炔、苯、苯乙烯

D甲烷、乙烷、乙烯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CaC2和ZnC2、Al4C3、Mg2C3、Li2C2等都同属离子化合物,请通过对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启示,判断下列产物正确的是()

AZnC2水解生成乙炔C2H2

BAl4C3水解生成丙炔C3H4

CMg2C3水解生成丙烯C3H6

DLi2C2水解生成乙烯C2H4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CH=CH—CH=CH—CH=CH—)的高分子有可能成为导电塑料。2000年诺贝尔(Nobel)化学奖即授予开辟此领域的3位科学家。下列高分子中可能成为导电塑料的是()

A聚乙烯

B聚丁二烯

C聚苯乙烯

D聚乙炔

正确答案

D
下一知识点 : 烃的含氧衍生物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烃和卤代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