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现取4.6 g A与5.6 L氧气(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后只生成CO2、CO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5.4 g,碱石灰增重4.4g。回答下列问题:

(1)4.6g A中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  ,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   

(2)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3)可以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法确定有机物A的结构,请完成下表:

正确答案

(10分)

(1)0.6 mol     0.2 mol                                       (各2分)

(2)C2H6O                                                     (2分)

(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气态烷烃和乙烯等体积混合时,1体积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同温同压下4.75体积氧气。试回答:

(1)该烷烃的分子式为           

(2)该烷烃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正确答案

(1)C4H10

(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气态烃A和B按2︰3(体积比)混合后,取0.1mol与一定量氧气混合燃烧,产物为CO、CO2和水蒸气。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灼热的CuO及碱石灰,最后碱石灰增重7.04g。求A和B可能的分子式

正确答案

A的分子式为CH4,B的分子式可能为C2H6、C2H4、C2H2

(1)碱石灰吸收的CO2包括燃烧生成的CO2及CO转化(还原CuO)成的CO2,即0.1mol混合烃中的C转化成CO2的总量,共为7.04g÷44g/mol="0.16mol"

可知:1mol混合烃含碳1.6mol,所以混合烃一定含CH4

(2)设另一烃分子中含x个碳原子

(1)令A为CH4,则有

(x—1.6)/ 0.6 = 2/3,解得x=2

B可能是C2H6、C2H4、C2H2

(2)令B为CH4,则有

0.6 /(x—1.6)=2/3,解得x=2.5(不合理,舍去)。

以此得A的分子式为CH4,B的分子式可能为C2H6、C2H4、C2H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 已知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200。取1.48 g A完全燃烧后,将燃烧产物通过碱石灰,碱石灰的质量增加2.12g;若将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的质量增加0.36 g;取1.48 g A与足量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336L。

(21)1.48 g A完全燃烧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2)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23)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且A经催化氧化后分子中只有一种氢原子,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4)将a g A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全部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吸收,则固体质量增加

____________g。

正确答案

(8分)

(1) 0.04(2分)                                  (2) C4H4O6(2分)    

(3) (2分)               (4) 或其它的化简结果均可(2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A、B、C为三种单质(其中A为固体,B、C为气体),D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溶液呈红褐色,B、C反应的产物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E.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2)F中加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0分)(1)A是__铁__,B是氯气,C是__氢气__.

(2) FeCl2_+_2 NaOH= Fe(OH)2+2NaCl

_4 Fe(OH)2_+O2+2H2O= 4Fe(OH)3___ 。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6分)某含氧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其中C的质量分数为40%,H的质量分数为6.67%,求:

(1)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2)写出符合该分子式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写出两个即可)

正确答案

(1)C2H4O2  (2)CH3COOH, HCOOCH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燃烧法是测定有机化合物化学式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一定温度下取0.1 mol某气态烃A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蒸气,放出热量Q kJ,将生成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7.2 g,碱石灰增重17.6 g。将烃A加入酸性KMnO4溶液或Br2的CCl4溶液,均能使它们褪色。

(1)写出烃A的分子式                  

(2)已知烃A分子结构高度对称且有两个甲基,请写出烃A的结构简式                  

(3)写出烃A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的化学方程式                                 

(4)烃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合成一种塑料,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正确答案

(8分)(1)C4H8(2分);(2)CH3CH=CHCH3(2分);

(3)CH3CH=CHCH3+Br2         CH3CHBrCHBrCH3(2分);

(4)nCH3CH=CHCH3      (2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4分)

(1)药物黄麻碱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

的鼻塞等。服用麻黄碱的不良反应是有时会出现由于中枢兴奋所导致的不安、失眠等,

晚间服用最好同服镇静催眠药以防止失眠。麻黄碱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请写出麻黄碱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2)药物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10H15ON    (2)非处方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按下面的实验过程填空: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a)橙黄色 (b)橙红色 (c)蓝色(d)紫色

(1)2FeBr2+3Cl2=2FeCl3+2Br2(2)2FeCl3+2KI=2FeCl2+2KCl+I2(3)2KI+Br2=I2+2KBr

因发生反应(1)2FeBr2+3Cl2=2FeCl3+2Br2。所以,加CCl4分层后,上层是FeCl3水溶液呈橙黄色(a);下层是溶有溴的CCl4油层,呈橙红色(b)。在上层FeCl3水溶液中加少量KI淀粉液,因发生反应(2)2FeCl3+2KI=2FeCl3+2KCl+I2,I2使淀粉变蓝色(c);下层加少量KI淀粉液,发生反应(3)2KI+Br2=I2+2KBr,虽然此反应也生成了I2,与上层不同的是碘遇淀粉并不显蓝色,而是碘从淀粉溶液中被萃取到CCl4里,碘在CCl4里显紫色(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关于卤化银分解实验的设计

有关卤化银的感光性,可按以下方法来进行实验:

试剂和仪器: 0.1 mol·L-1的NaCl、NaBr、KI溶液,2%的AgNO3溶液。500 mL圆底烧瓶、大烧杯、聚光电筒。

实验步骤:

(1)将3只预先注有4/5容积蒸馏水的圆底烧瓶用大烧杯垫托安置于讲台上,使之处于较好的视觉高度,编号。

(2)依次往上述烧瓶中加入2至5 mL NaCl、NaBr和KI溶液,振荡摇匀。

(3)慢慢地往烧瓶中滴加AgNO3溶液,边滴边振荡,可三名同学同时操作,3种胶体同时制作,便于比较。注意观察胶体形成的效果,要求胶体颜色明显,无浑浊状态。

(4)胶体制备好后,记录时间,用聚光电筒进行爆光(或置于阳光下),观察分解反应的速度及颜色等现象的变化,做好记录。

结论:分解速率:在同样光照条件下,AgBr分解最快,先由浅黄色透明状变成灰黑色浑浊态,时间约2 min;AgCl次之,由乳白透明状变成灰白浑浊态;AgI最慢,较长时间才略有变化。

问题:

1.你认为本实验有何优点?

2.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盐时发现,在黑暗中此盐并无气味,而在光照时开始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此盐是

A.氟化银        A.氯化银             C.溴化银            D.碘化银

正确答案

 1.本实验操作简便,所需时间短,效果明显,反映了光对本组实验的作用,说明了光及试剂对化学效应的影响,解决了AgX光解反应速率变化规律,在相同条件下,AgX的光解速率是:AgBr>AgCl>AgI。这也解释了工业上以AgBr明胶粒作为胶卷感光材料的原因。这对激发同学们勇于探求化学奥秘的热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B

1.本实验的成功要点在于将卤化银制成相应的胶体,AgX形成胶体,其粒子直径在10-9 nm和10-7 nm之间。比表面增大,化学活性就大大提高,有利于光解反应在自然条件下发生。

2.卤化银中,氟化银不具有感光性,而其它三种中,只有氯化银是白色的。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NaBr、NaI混合液中,含NaBr 0.1mol,NaI 0.2mol。通入vL(标准状况)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

当v的取值范围为0<v<2.24L时,固体剩余物质成分是                

当固体剩余物质成分是NaCl时,v的取值范围为                      

当固体剩余物质成分是NaCl和NaBr时,v的取值范围为                 

正确答案

NaBr、NaI、NaCl;v≥3.36L;2.24L≤v<3.36L

本题综合考查碘易升华的特性、卤素单质的氧化性以及相关的计算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反应的先后顺序:氯气首先置换出碘,然后才置换出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尖嘴管有液体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1)若A为HCl气体,B为石蕊试液,则形成红色的喷泉。试分析红色喷泉形成的原因。

(2)请你根据喷泉形成的原理,选择适当的A和B来完成喷泉实验(至少通过三种途径且其中一种喷泉为有色)。将你的选择填入下表。

 

A

B

喷泉颜色

途径1

 

 

 

途径2

 

 

 

途径3

 

 

 

(3)已知气体压强p、体积V、温度T、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可用克拉珀龙方程式表示:pVnRTR为常数).你能否根据此关系再找出能够完成喷泉实验的其他条件?

正确答案

(1)当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由于氯化氢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体压强比大气压小得多,故水被通过导管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由于HCl的水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喷泉为红色。(2)

 

A

B

喷泉颜色

途径1

HCl

AgNO3溶液

白色

途径2

Cl2

NaOH溶液

无色

途径3

CO2

NaOH溶液

无色

途径4

Cl2

淀粉碘化钾溶液

蓝色

途径5

Cl2

溴化钠溶液

橙色

(3)由克拉珀龙方程可知,通过降低温度和增大体积的方法也能够形成喷泉。

本题既是结论开放型试题,又是内容开放型试题和思维策略开放型试题。在内容上联系物理知识,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对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考虑喷泉形成的途径和喷泉实验成功的因素时,思维的发散性和结论的开放性强。概括起来讲,喷泉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到一定的程度。减小气体压强的途径有:①设法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n(将气体溶解或将气体反应掉);②增大气体的体积V。可能一些同学至此会发出疑问:烧瓶体积是固定的,如何增大?我们不妨把上述装置中滴管的胶头取下,接上一个压瘪的有较强张力的橡皮球,由于橡皮球的胀大,原烧瓶中的气体体积是不是增大了!也可以在取下胶头的滴管上接上一个针栓压至0刻度的针筒,通过抽动针栓同样可以增大气体的体积;③降低气体的温度T(用冰水或用其他制冷剂冷却)。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一种变色眼镜的镜片和普通照相感光胶片中含有卤化银。镜片变化是因为卤化银在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式是                        ,照相感光胶片曝光的化学反应是    

                                   

(2)在我国干旱严重的华北地区,近年来利用飞机、高炮或火箭等运载工具向过冷支层中播撒碘化银(AgI)或干冰,实现人工增雨(或人工增雪),达到减灾的目的。下列有关人工增雨的评述中,你认为不甚理智的是

正确答案

(1)2AgX2Ag+X2  2AgBr2Ag+Br2 (2)D

变色玻璃中是把卤化银与微量的氧化铜密封到玻璃中。当太阳光或紫外线照射时,卤化银会分解产生银原子。银原子能吸收可见光,玻璃变暗。当放到暗处,在氧化铜的催化下Ag原子和卤原子结合。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碘缺乏症遍及全球,多发生于山区。南美的安第斯山区、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和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区是高发病地区。我国云南、河南等10余省的山区发病率也较高。据估计我国患者大约有1000万人。为控制该病的发生,较为有效的方法是食用含碘食盐,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碘是合成下列哪种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雄性激素

(2)长期生活在缺碘山区,又得不到碘盐的供应,易患

A.甲状腺亢进      B.佝偻病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糖尿病

(3)可用盐酸酸化的碘化钾和淀粉检验食盐中的碘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4)已知KIO3可用电解方法制得。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KI+3H2OKIO3+3H2↑。在某温度下.若以12 A的电流强度电解KI溶液10 min.理论上可得标况下氢气___________L。

正确答案

(1)B (2)C

(3)5KI+KIO3+6HCl===6KCl+3I2+3H2O  5∶1 溶液变蓝

(4)0.837

此题重点考查了一些卫生保健的常识及与其有关的化学知识。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这一病症可用食含碘食盐的方法来预防,这些内容属于卫生保健的常识性知识。但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及如何制取碘盐中所需的KIO3,则需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在酸性条件下,IO3可氧化I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变为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I+KIO3+6HCl=6KCl+3I2+3H2O。I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其物质的量之比为5∶1。

本题的第(4)小题是利用电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依据QIt和1个电子的电量为1.60×10-19C

n(e)==7.475×10-2 mol

V(H2)=mol×22.4 L·mol-1=0.837 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化学上将SCN、OCN、CN等离子称为“类卤离子”。现将KSCN溶液滴加到酸性Fe3+溶液中,溶液立即变成红色。将此红色溶液分成两份:一份中加入KMnO4溶液,红色褪去;(1)向另一份中通入SO2时,红色也消失;(2)再滴加少量KMnO4溶液,其紫色也褪去。(3)试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以上三部分颜色变化的原因(方程式可以不配平)。

正确答案

(1)Fe(SCN)2++MnO4+H→Fe3+(SCN)2+Mn2+H2O

(2)Fe(SCN)2++SO2+H2O→Fe2+SO42+SCN+H

(3)Fe2+MnO4+H→Fe3+Mn2+H2O

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类卤离子”的信息。SCN-与Cl-相似,被氧化后则生成(SCN)2。Fe3+与SCN-形成的络离子和分子有6种,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有多种写法,均属合理答案。此题涉及的知识点有:氧化性:MnO4->(SCN)2>Fe3+.所以.MnO4-滴入Fe(SCN)2+溶液中.将SCN-氧化为(SCN)2,使血红色褪去;滴入Fe2+的溶液中,MnO4-的紫色褪去。Fe3+可氧化SO2而破坏Fe(SCN)+2的组成,所以,SO2通入Fe(SCN)+2后,也使血红色褪去。考向指南:《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像这种信息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类卤素”是经常考到的知识点,我们应该可以依据卤素的性质推测“类卤素”的性质,并进行应用。“类卤素”如:(CN)2、(SCN)2、(OCN)2、IBr等性质与卤素相似,表现在氧化性、与碱溶液反应生成卤化物和次卤酸盐、与Ag+结合的生成物的难溶性等。但是,由于类卤素的组成不是一种元素,其各元素的化合价有差别,以致在参加化学反应中价态的变化与卤素单质不完全相同。如IBr+H2O=HBr+HIO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等。

下一知识点 : 烃的含氧衍生物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烃和卤代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