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成绩令人瞩目:西部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社会事业建设得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其中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调度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读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1)目前甲地区正在大力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丙图中气候类型与乙图中城市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连接甲乙两区域的大型工程沿线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不同而导致的环境整体特征的差异。(2分)

(3)西电东送中线工程,该地区水能十分丰富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列举四大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西气东输工程,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是什么?(2分)

正确答案

(1)石油,天然气(2分)

(2)不同,水分(2分)

(3)①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②地处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转换处,落差大(2分)

(4)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4分)

(5)缓解该区能源不足;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促进该区经济发展。(任答两条2分)

(1)根据图示:甲地区为新疆,目前新疆地区正在大力开发的能源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

(2)根据气候资料图,丙图为温带季风气候;而乙图中的城市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气候类型不同。连接甲乙两区域的大型工程是西气东输;自然带的东西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分异的基础是水分。

(3)西电东送中线工程,主要将长江上游的水电输送到华东地区。长江上游地区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处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转换处,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4)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为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5)本题考查西气东输的意义。西气东输工程是双赢工程,对上海的影响主要有:缓解该区能源不足;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促进该区经济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厂址选择:水电站应建在B处。

选址理由:因为B处等高线较为密集,表示B处较A处河流的落差要大,水力资源更为丰富。

(2)自然条件:①地处山前平原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耕;②位于山前冲积平原区,因为大量的矿物营养成分从山上顺地势沉积于此处,所以土壤肥沃;③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④河流众多,便于农业灌溉。

社会经济条件:①水陆交通发达;②靠近大城市,有广阔的农产品市场。

建水电站的影响:①可以蓄水以保证在初春、秋季农业发展有充足的水资源;②增强河流的调洪能力;③廉价的水电资源可以解决农村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从而可以防止农村地区对山地植被资源的破坏。

(3)自然条件:地处平原地区,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人口的聚集;河流众多,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发达,为城市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人口众多;水陆交通发达。

(4)建铜矿开发企业的优越的区位优势:①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淡水资源丰富;③充足廉价的水电资源;④便利的交通;⑤农业发达;⑥地处山前平原地区,平坦的地势利于工业企业的建设。

铜矿开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将给当地水资源的水质和空气状况造成极大的威胁。

(1)读图可知A、B两处均有河流经过,比较等高线,B处比A处更为密集,说明B处水能资源更为丰富,而且地处峡谷地带,建电站工程量小。

(2)此题综合性较强,分析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时,注意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全面考虑。其中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土壤、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市场、发展历史等多方面,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指出哪些是有利的区位条件。关于建水电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可以从灌溉、发电、防洪等方面加以阐述。

(3)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也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分析。农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所以良好的农业生产区位也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前条。因此本题回答时与第②题有许多相似之处,回答时注意措辞使用及区分其不同之处。

(4)有色金属冶金工业耗能较多,所以建立冶金工业除了本区有丰富的矿产之外,还要求淡水资源丰富以及有丰富廉价的电能。再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除了上述条件之外,交通、农业基础、地形等方面也属于本区的优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国是一个世界矿产出口大国,2011年中国成为该国第一大出口国,两国贸易日益频繁。下图为该国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1)简述甲地人口密度低的自然原因。

(2)说明乙地所在区域降水少而形成荒漠景观的主要原因。

(3)评价该国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

正确答案

(1)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湿热的环境不利于人类生活。(2分)

(2)此地区位于东南信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稀少;(2分)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加剧了干旱程度。(2分)

(3)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矿产多分布在山区,距西部沿海港口较近;国际市场广大;矿产资源位于地震带,地形复杂,开采成本高(每点2分,答出3点即得满分6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判断甲地位于平原地区,根据纬度可以判断,属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湿热的环境不利于人类生活。所以人口密度小。

(2)根据纬度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此地区位于东南信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所以降水稀少。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加剧了干旱程度。在沿海狭长地区形成了荒漠景观。

(3)根据经纬度或轮廓判断,图示国家是秘鲁。该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矿产多分布在山区,距西部沿海港口较近,国际市场广大。矿产资源位于地震带,地形复杂,开采成本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山西省(1980一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3一6,完成下列问题。

(1)A图显示____投资比重大,体现了____的地位,以便充分发挥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

(2)B图显示电力投资比重已接近煤炭工业的投资比重,在煤和电之间,突出________,其意义在于:①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

(3)C图显示在冶金工业中比重明显向耗大的_______工业倾斜,此工业在山西省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能源工业       主导产业

(2)电力       改善能源工业的结构          变输煤为输电,减轻煤炭外运压力          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增加收益

(3)有色冶金       电力充足;铝土矿丰富

第(1)题,①山西.省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原煤生产、电力工业都属能源工业,在山西省当属主导产业。第(2)题,近年来,变输煤为输电是重要变化。一是为了减轻原煤外运压力,二是为了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第(3)题,山西除了煤炭资源丰富外,还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的炼铝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1分)

(2) 山西省煤炭资源有哪些特点?                               (2.5分)

(3) 煤炭资源的开发除有丰富的资源条件外,还需要哪些外部条件? (1.5分)

(4) 由图可知,山西省能源的加工转换主要方式:一是                            

二是                              。                    (1分)

(5) 从经济效益看,山西省输       好于输       ;从环境效益看,山西省输         

好于输                                                  (2分)

(6) 从能源转换效率来看,变化特点是                 ;说明的问题是               

                                                                               

                                                                       。(2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赣南地区,长期以来以单一的传统稻作农业生产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赣南地区逐步形成了以脐橙产业为龙头的生态综合立体农业开发模式。在赣南某地脐橙生态观光园纵目远眺,但见山顶林木茂密,山腰橙果满枝,山下稻田绿浪起伏,河湾池塘白鸭相嬉。赣南人开始走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发展的道路。上图是我国赣南某地农业生产流程。

(1)简述赣南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赣南地区推广生态综合立体农业开发模式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小;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不稳定,多洪涝和干旱灾害;土壤以红壤为主,种植水稻需改良土壤等。

(2)社会效益: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剩余劳动力,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生态效益: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的局面,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利用沼气解决生活能源,减少对林木的砍伐,利于保持水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赣南红壤丘陵地区,长期以来一直以单一的传统稻作农业生产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赣南地区逐步形成了以脐橙产业为龙头的生态综合立体农业开发模式。在赣南某地脐橙生态观光园纵目远眺,但见山硕林木茂密,山腰橙果满枝,山下稻田绿浪起伏,河湾池塘白鸭相嬉。赣南人开始走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发展的道路。

(1)简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证赣南脐橙产量和出口量的增加,使其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后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文资料,分析赣南地区推广生态综合立体农业开发模式的主要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利于多种经营;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较好,利于水稻种植和林果业的发展;河流较多,灌溉水源丰富,利于渔业和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2)增加科技投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善冷藏保鲜技术;开拓国内外市场。

(3)社会效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生态效益;利用沼气解决生活能源,减少对林木的砍伐;增加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环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赣南红壤丘陵地区,长期以来一直以单一的传统稻作农业生产为主。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赣南地区逐步形成了以脐橙产业为龙头的生态综合立体农业开发模式。在赣南某地脐橙生态观光园纵目远眺,但见山顶林木茂密,山腰橙果满枝,山下稻田绿浪起伏,河湾池塘白鸭相嬉。赣南人开始走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发展的道路。

(1)简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证赣南脐橙产量和出口量的增加,使其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后应采取哪些主要措

         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文资料,分析赣南地区推广生态综合立体农业开发模式的主要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利于多种经营;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较好,利于水

         稻种植和林果业的发展;河流较多,灌溉水源丰富,利于渔业和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2)增加科技投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善冷藏保鲜技术;开拓国内外市场(描述时必须有表示变化

         的词语)

(3)社会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生态效益:利用沼气解

         决生活能源,减少对林木的砍伐;增加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环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森林资源中,松科植物占总量的60%;竹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松、竹产地采收松花粉、竹叶,并进行加工,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时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国珍专营店和网点,并对其集中管理,使许多下岗人员重新拥有工作,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为人民群众送去了健康。

材料二: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生态产业链示意图

 (1)分析图示产业链的建立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产业链形成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是;扩大了松树、竹子的种植面积,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吸纳了当地劳动力,扩大了就业。

(2)资金的保证,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便利的交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撒赫勒地区通常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500毫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撒赫勒地区遭受罕见大旱,并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致使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前后有20多万人因饥饿而死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业不断向西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撒哈拉沙漠和我国西北地区均气候干旱,分别简析其成因。(8分)

(2)结合材料说出撒赫勒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人为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撒哈拉沙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或东北信风控制,水汽少)(2分);西海岸受寒流影响,湿度降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任答一点得2分)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2分);地形(青藏高原、山岭)阻挡,阻碍水汽深入;蒸发旺盛(任答一点得2分)

(2)人口增长(2分),人类活动不当(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2分)

试题分析:(1)从撒哈拉沙漠所处的纬度位置分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受东北信风控制,水汽少;同时,它的西海岸有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又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加剧干旱。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受南侧青藏高原、东侧众多山岭阻挡,阻碍水汽深入;蒸发旺盛,所以降水少,气候干旱。

(2)读材料可知人口的急剧增加,出现过度农垦等人类活动,使荒漠化加剧。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