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在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陕西省北部的曹辛庄,大多数家庭都用煤炭取暖做饭,就像中国偏远农村常见的那样。但这个小村庄里有户人家不必拉煤,一个养猪场、一个发酵池、一根输气管和一台发电机就可以供应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用能,甚至还能把多余的卖掉赚点外快。

材料三:下图为1980年至2008年该村庄农业部分变化情况示意图。

(1)材料一所示地区农业发展符合_____农业发展模式。

(2)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我国沼气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大多数家庭都用煤炭取暖做饭"相比,这个小村庄里的这户人家的做法有哪些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生态

(2)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我国不仅具有丰富的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源,而且农村地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为农村沼气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在的市场。

(3)①在解决能源供应问题的同时,粪便等发酵后剩余的沼渣是良好的肥料,可减少化肥的使用;②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比燃煤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少得多,有利于净化空气。这种做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吉林省西部改造沙漠荒地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景观图”和“简化的系统框图”。该系统的目的是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图的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增加粮食产量

    B、喂养牛羊

    C、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

    D、提高经济效益

    E、粪肥

(2)以该系统的农业产品为原料,可以发展_______、________等加工业。

正确答案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C,A,D,B,E

(2)木材加工,造纸,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任取2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某生态工业园以循环经济观念和模式,建立的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生产模式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产模式最适宜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推广。

(3)简述该生产模式对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资源的低投入和高利用;废弃物的低排放和资源化

(2)广东、广西、台湾、海南、云南、福建(任填其中两省即可)

(3)使该生态工业园内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和利用;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4)我国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压力大;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利用率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环境问题严重;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资料一: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龙井生态农业,是集英国贵妃鸡、美国七彩山鸡、竹鼠等特色珍禽养殖;百香果、红心蜜柚、美国早实核桃、中草药等名优水果种植;活禽屠宰、分割、熟食深加工、动物标本工艺品加工;农家乐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专业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农业园。

资料二:

下图是龙井生态链种养循环图。

阅读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资料二,说出该农业生态园哪些方面形成废物资源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该农业生态园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食品加工的废弃物用于生产沼气;种植业的秸秆用于生产沼气;珍禽养殖、黄粉虫、竹鼠的粪便用于生产沼气;珍禽的皮毛用于制作观赏标本等。

(2)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使用有机肥料,实现绿色优质;使用沼气能源,较少植被破坏;促进餐饮、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果草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任写4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乙表为近期我国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表。甲图和乙表的关联性体现如丙图所示。读图表,回答问题。

(1)若此关联图发生在甲图中的A处,则丙图空格中①表示                        

②表示                   ,主要危害是                                   

                                                                          

(2)若此关联图发生在甲图中的B处,则丙图空格中①表示                      

②表示                                      

(3)乙表中可能是由于生态环境较差引起贫困的是                         ;

2008年5月以来由于自然原因促使人口贫困数量突然增多的省份是                 

(4)甲图中C处生态环境包括                       

该处的主要防治措施为                                                      

正确答案

(1)土地荒漠化  过度放牧、过渡开垦   农牧业生产受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水土流失 破坏植被、轮荒

(3)甘肃 四川、

(4)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采育结合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若此关联图发生在甲图中的A处,表示内蒙古东部的草原牧区,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原破坏,而加重了当地的荒漠化问题。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可参照课本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危害,主要从引起沙尘暴和对农牧业的破坏等方面分析。

(2)若此关联图发生在甲图中的B处,表示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过度放牧等导致植被的破坏,而导致当地水土流失严重。

(3)因生态环境较差而引起贫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西南等边界地区。

(4)图示C地区表示云贵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西南林区的破坏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的石漠化。治理措施主要针对形成上述环境问题的原因:滥砍滥伐、植被破坏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洞庭湖形态变化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角度看,洞庭湖属于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2)从图中可看出洞庭湖的面积已经_____           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保护洞庭湖的方法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湿地 调节气候 调蓄水量 净化水体 释放氧气 美化环境 

(2)大大缩小 大量的泥沙淤积 盲目围湖造田

(3)入湖各河流沿岸节约用水,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引水量,增加入湖水量;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沿湖地区退耕还湖

试题分析:(1)湿地是指常年或经常有水覆盖的陆地表面,故洞庭湖属于湿地生态系统。注意“生态功能”的要求,故不包括经济效益。湿地生态系统能涵养水源、条件气候、净化水质、吸附有毒有害物质、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环境功能。(2)图示反映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其原因应结合自然原因(泥沙淤积)和人为原因(围湖造田)两方面分析。(3)保护湿地应从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入手,主要结合湿地面积的缩小原因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常规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湿地的基本生态环境功能和我国洞庭湖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并能结合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可持续发展措施等内容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和答题的完整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相关材料,并根据材料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东北黑土分布图(图10)。

(1)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阐明该地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分)

(2)要解决该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开荒)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3分)

正确答案

(1)黑土退化严重(1 分);土地利用不合理,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土地沙化、盐碱化加剧(1 分);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资源急剧减少(1 分);水土流失严重(1 分)。

(2)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1 分);防止黑土的冲刷,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并植树造林(1 分)。保护湿地(保护沼泽)(1 分)。

(3)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1 分);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1 分);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1 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东北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东北种植业发展过程中,不注意黑土的保护,植被破坏导致黑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对湿地和沼泽进行开垦,破坏了沼泽生态环境,导致沼泽对生态环境的调节功能。

(2)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东北粮食生产最需要注意的是黑土保持工作。黑土保持工作可以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等。

(3)本题考查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途径。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主要应该向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借鉴丰富经验。所以途径有: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点评:东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判断,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8分)

(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人为原因主要有                                                    

(2)丙所在地形区是            ,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                    ,当地能源结构特点是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                       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4)图中各城市生产与生活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                ,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5)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       为主,冬季采暖季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             污染最为突出。

(6)从以上事例,可以总结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          性特点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将下列字母填入相应的方格内:

    A、资源的摄取  B、产品生产制造  C、产品废弃物处理

(2)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传统生产方式只注意___________处理,清洁生产方式却注意从原料开采

    ——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___________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3)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目的。这使得人类的

    社会生产多以牺牲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价,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使人类陷入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危机。

(4)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___________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改变

    传统的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

    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以实现_________和_________,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________和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BAC

(2)末端;全过程

(3)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提高消费水平;资源;环境;资源;环境

(4)环境承载能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环境压力;资源耗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西省交城县城西的安定村积极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生态农业模式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经济效益分析表。(单位:元)

(1)在冬季,多余的沼气就引到日光温室里燃烧,除了直接产生热量,提高温室的温度以外,还增加了温室中CO2的浓度。CO2的浓度的增加,有利于蔬菜产量的提高。试从两个方面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产模式的主要生态意义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产模式的主要经济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山西地理环境特点,请你提出进一步改进该模式的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O2属于温室气体,具有保温作用;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2)使用沼气,减少柴草的燃烧,有利于植被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减少煤炭使用,减少大气污染;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土壤污染。

(3)减少作物秸秆的燃烧,实现作物秸秆还田,增加农田肥力,减少化肥使用,增加产量;蔬菜质量提高,收入增加;生产过程中,减少农药、化肥、有机肥等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使用沼气,节省了燃料开支,降低了生活费用。

(4)山西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将沼气池建在温室,能提高沼气利用效率;冬季,将猪圈迁入温室,能提高猪的生长速度。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