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 共346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开采主要采用水平井和岩层压裂技术(即将大量水夹杂着化学物质、泥沙,用高压注入地 下井,压裂邻近的岩石构造,扩张裂口,使天然气能流入井中得以收集).美国是目前 世界页岩气开采量最大的国家,其页岩气单位热值的使用价格约为汽油的一半。下图为美国本土页岩气储藏地的分布。
(1)据图概述美国页岩气储藏地的空间形态及分布特点。(4分)
(2)简析近十年美国一些投资公司加大页岩气开采量的原因。(4分)
(3)据初步勘探表明,我国四川盆地边缘也有丰富的页岩气储藏。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进行大规模开采,请说明理由。(4分)
正确答案
(1)多呈块状,分布范围较广,分布不均匀,集中地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
(2)页岩气较清洁,价格较低;美国能源消费量大;美国资金雄厚,技术成熟;页岩气投入市场,前景广阔。
(3)不赞同。对资金和技术要求高;对地质环境影响大;开采技术水平较低。
赞同。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试题分析:
(1)读图,美国大部分地区有页岩气分布,分布范围较广,形态多呈块状,分布不均匀,美国东北部地区分机较集中。
(2)美国能源消费量大,减排压力大,页岩气较清洁,价格较低,页岩气投入市场,前景广阔。美国是发达国家,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开采技术成熟。所以在加大开采量。
(3)这是一个主观发挥题,要求回答能自圆其说。页岩气开采对资金和技术要求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有限。页岩气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大,开采要压裂岩层构造,而四川盆地的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所以不赞同。
页岩气是较清洁能源,开发页岩气,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缓解减排的压力。所以赞同。
下图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和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14分)
(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左上图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2)指出图中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有利条件。(6分)
正确答案
(1)变化特点:快速增长。
主要原因: 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剧; ②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 ③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8分)
(2)①风力大,处于风能资源丰富区。 ②靠近东部消费市场 ③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④国家政策支持(6分)
试题分析:
(1)读左图,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电成本肯定是下降的,所以曲线是发电成本,柱状图是装机容量,根据图中左纵轴数据判断,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特点是快速增长。人类现在能大量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矿物能是不可再生资源,矿物能在逐渐枯竭,而能源需求不断增大,供需矛盾加剧。风能资源是清洁能源,开发风能资源,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科学技术进步使风力发电成本下降,所以风电装机容量增长快速。
(2)读右上图,根据图例可知,甲地风力大,处于风能资源丰富区。甲地离东部消费市场 近,市场广阔。甲地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有国家政策支持。适宜发展风电。
下图为某区域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 根据信息判断,图中A、B、C、D四城市中最有可能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______和________。
(2) A城市的主导工业部门按区位因素分类属于_______指向型工业,该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_______工业。
(3) 为促进区域工业的发展和联系,B、C两城市之间修建了铁路。铁路建成后,B城市最有可能形成以_________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地域,B城市重工业比重将会明显增加。
(4)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本区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的某些城市将面临哪些问题?请你为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正确答案
(1)B C(每空1分)
(2)原料 纺织(棉纺织)(每空1分)
(3)钢铁(每空1分)
(4)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破坏环境突出;自然资源枯竭.(答出2个要点即可,2分)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环境整治,美化环境;发展高等教育,建立科研机构等.
试题分析:
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BC两地煤铁资源丰富,可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
第(2)题,本题考查工业主导因素,A地区盛产棉花,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宜发展棉纺织工业。
第(3)题,本题考查工业联系,B地铁矿石资源丰富,在便利的交通联系下结合C地的煤资源B城市最有可能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地域。
第(4)题,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本区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重工业,这种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将面临一系列环境问题。解决措施应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环境治理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局部区域示意图考查工业联系、主导因素、城市区位因素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应用。
(9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共有煤炭、森工、石油等各类资源城市118个。2008年3月17
日,国务院确定了包括森工城市黑龙江伊春在内的第一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2009
年3月6日,国务院又确定了包括煤炭城市山东枣庄在内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
伊春、阜新、大庆、辽源为“十一五”规划的首批资源性城市转型试点。
材料二 资源型城市类别及所占比例变化图
材料三 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与1952年相比,1 984年新增的资源型城市类别有 。(2分)
(2)下列关于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变化趋势的正确叙述是 (1分)
①煤炭型城市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 ②冶金型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③非金属型、森工型城市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资源型城市的数量增加
(3)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影响伊春市发展的阻力。(3分)
(4)枣庄作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已初步转型。请你为该市今后
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3分)
正确答案
(1)石油、森工(2分)
(2)C(1分)
(3)森林资源枯竭(1分)、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恶化)(1分)、人口规模小,人才缺乏(1分)
(4)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促使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发展环境。(答对3点得3分)
试题分析:(1)通过材料二资源型城市类别及所占比例变化图可知,1952年发展了煤炭、冶金和非金属三个产业,1984年发展了煤炭、冶金、石油、森工和非金属五个产业,所以增加了石油和森工产业。
(2)通过材料二资源型城市类别及所占比例变化图可知:非金属型、森工型城市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资源型城市的数量增加。
(3)通过材料三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可知,在中年期,优势为:资源、资金、人才、技术;劣势为: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和人口规模。
(4)通过材料一可知,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如枣庄,可通过“优势资源开发,不足问题进行整治”这一原则,从“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促使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
点评:本题组通过两则材料,以东北地区和枣庄为例,考查了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材料一为文字,要求学生注意挖掘信息,材料为两幅图,要求学生会读图,能获取有关信息来解题。
(16分)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是一种使用方便,燃烧值高的新型潜在能源。主要分布于海底沉积物和陆上永久冻土带中。据初步估算,全球可燃冰资源量约为21×1015m3,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倍,足够人类使用千年以上。美国、日本等国均已经在各自海域发现并开采出天然气水合物。2007年,我国在A远景区(图18)首次采集到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可燃冰样品的国家。
材料二 中国已探明可燃冰资源(预测远景区)分布示意图(下图)。
(1)描述中国已探明可燃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6分)
(2)A远景区可燃冰资源极其丰富,但至今仍未进入商业开发阶段,分析A远景区大规模开发利用可燃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3)B远景区南、北两侧地形区出产的农产品均以品质高而著称,试比较其品质高的自然原因的差异。
(4分)
正确答案
(1)总体分布不均(2分);集中分布在南海大陆坡(或南海边缘地区)(2分),青藏高原(祁连山、漠河)等拥有永久冻土的地区(2分)。
(2)开发不慎可能导致天然气泄漏,加剧全球变暖;引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进一步可能引发海啸,危害沿海人类活动;破坏海洋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任取3点得6分)
(3)北侧: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光照强,昼夜温差大(2分);
南侧:地势高,空气稀薄,所以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或地势高,气温低,所以作物生长周期长)(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中可燃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分布于海底沉积物和陆上永久冻土带中”,以及形成条件“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合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从图中可燃冰资源的具体分布区,不难总结出中国已探明可燃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总体是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有形成条件的地区,南海大陆坡(或南海边缘地区),青藏高原、祁连山、漠河等拥有永久冻土的地区。
(2)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海底沉积物和陆上永久冻土带中,分析大规模开发利用可燃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根据所学的开发矿产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的知识来分析,开发矿产资源会影响地形地质水文生物等,利用过程中会影响气候,造成环境污染。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开发不慎可能导致天然气泄漏,加剧全球变暖;A远景区位于我国南海大陆架,开发可能引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甚至可能引发海啸,危害沿海人类活动;开发活动会破坏海洋环境,危害生物多样性。
(3)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B远景区南、北两侧地形区出产的农产品之所以品质高,其主要自然原因都是有独特的气候条件。主要是地形和位置不同引起的气候差异。北侧位于河西走廊,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南侧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光照强能加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使瓜果之类色泽鲜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从而出产优质农产品。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包鄂(位置见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黄河两岸,是内蒙古最重要的经济圈和城市带,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呼包鄂地区主要由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城市组成。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包头不仅是内蒙古最大的城市,也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火车头”;鄂尔多斯则是新兴的草原都市,是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成为全国最富的城市。
(1)描述图示区域城市分布特点。(6分)
(2)包头和鄂尔多斯都是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请你根据材料中信息为这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3)鄂尔多斯用短短5年时间,建成了基础设施齐全、能安置100多万人口的新区康巴什。在西部地区像这样大力发展大城市的做法,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8分)
正确答案
(1)图示区域城市分布空间上具有不均衡性,(3分)主要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3分)
(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加强资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污染治理,搞好生态保护;强化自主创新,通过技术跨越带动产业升级;加强区域合作,优化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稀土高端产品;发挥地区优势,高起点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新兴产业(或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任答其中5点,10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观点一:合理。理由: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8分,仅表明观点不得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观点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地区人口分散,产业基础薄弱;城镇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不相适应,出现入住人数极少的“鬼城”。(8分,仅表明观点不得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区域城市分布需要从疏密方位、主要分布规律等方面回答,常用的答题语句模式如“沿……分布”。
(2)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还要从资源上做文章,因此需要明白资源型城市通常存在的问题,比如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严重等。针对这些缺点,常见的发展措施有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措施。
(3)此题可从大城市本身的特点和西部自身的条件进行分析。大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人口,更大的经济支撑。这些人口的涌入需要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还有保持社会稳定的经济发展为其提供就业岗位。若同意,需要从大城市的带动作用上分析。而不同意的观点,则需要从大城市的缺点和西部薄弱的基础设施上入手分析。
( 28 分)内蒙古自治区近年经济高速增长,被我国经济学界称之为“内蒙古现象”。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自然带分布图(图甲)。
材料二: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被称为崛起的“金三角(图乙)。三城市人口
只占自治区的四分之一,2011 年的 GDP 却占全区的一半。
材料三:稀土行业是内蒙古“金三角”地区的重要行业,但长期以来,稀土产品一直以
原料型产品为主,稀土深加工技术一直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与此 相随的是稀
土的乱采滥挖、产业无序发展、环境破坏严重、产品廉价出口等一系列问题。图 丙 为稀
土产业链金字塔模式图。
(1)内蒙古自治区植被类型主要以_____为主,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_____(4 分)
(2)分析内蒙古自然带类型多样的主要原因。(4 分)
(3)分析“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6 分)
(4)目前“金三角”地区的稀土行业过分依赖 T1 环节,产生了哪些生态破坏问题?治理这
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 分)
(5)“金三角”地区要吸引稀土终端应用企业入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6 分)
正确答案
(1)(温带或中温带)草原(2分);畜牧业(2分)。
(2)①南北跨纬度大,热量差异大(2分)
②东西跨经度广(距海远近差异大),水分差异显著(2分)
(3)①矿产种类多、储量大(或煤、铁、稀土资源丰富);
②有黄河流经,水资源较充足;
③交通较便利;④有西部大构台优惠政策。(答对3点得6分)
(4)问题:①植被破坏;②土地退化(沙化或荒漠化);③地表形态被破坏。(答对2点得4分)措施:①加强对稀土矿的管理,禁止乱采滥挖;(2分)
②对矿山进行绿化,改善生态环境。(2分)
(5)①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强稀土开发利用技术的研发;
②吸引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③完善(高速)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
④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提高环境质量。(答对3点得6分)
试题分析:
(1)内蒙古纬度较高,位于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主要是温带或中温带草原。降水少,位于半干旱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2)读图甲可以看到,内蒙古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纬度 看,该省南北跨纬度大,热量差异大,适宜不同热量带作物生长。从经度看,该地东西跨经度广,距海远近差异大,所以东部和西部的水分差异显著,从东向西,随着降水量减少,植被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种类多样。
(3)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资源、交通、水源、政策、市场等方面分析。读图乙,根据图例可知,该地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煤、铁、稀土资源丰富。该地有黄河流经,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有铁路经过,交通较便利。有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支持。
(4)读图丙,可以看到T1 环节主要是稀土的开采、分离、冶炼。开采地下资源,必然造成植被破坏,引起土地退化、沙化或荒漠化。开采过程中地表形态也被破坏。所以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必须加强对稀土矿的管理,禁止乱采滥挖。对矿碴也可处理,不能随意堆放。对矿山进行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5)读图丙,终端应用主要是高科技电子、激光、光纤通讯、超导等技术应用。这些高技术产业对技术、环境、交通、通讯等方面要求高。所以该地必须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强稀土开发利用技术的研发。吸引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高速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提高环境质量。
(28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图”及“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
材料2:“1951一1997年该地区年平均温度、水稻种植面积及单产的变化图”
(1)据材料1信息判断①、②、③三地适宜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3分)
(2)结合调水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差异说明“北水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该地区水稻生产的变化,并筒述其原因。(8分)
(4)指出图中②地区主要灾害类型,并说明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8分)
正确答案
(1)林地耕地草地(3分)
(2)辽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辽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嫩江(松花江)水量充沛;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答对三点即可,共9分)
(3)变化:种植面积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每点2分,共4分)原因:气温上升,使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2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2分)(其他答案合理的,可给分)
(4)图中②地区地处东北平原,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风沙、洪涝、寒潮等。(4分)
防灾措施:①兴建防护林体系,防风固沙;减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等,
②兴修水利工程,起到防洪、灌溉等作用。(4分)
略
下图中A城市作为闻名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赢得了华夏“煤都”的盛誉。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解放后我国在A城市适当发展纺织工业,主要是考虑到
小题2:图中以太原为起点向北并沿滹沱河向东的交通线,联系两大地形区,跨越地势两大阶梯。影响该交通线走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正确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试题分析:
小题1:注意材料信息“A城市作为闻名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而在重工业基地附近发展轻工业,主要是为了调整职工的性别比需要。
小题2:直接根据图示的铁路线走向分析,铁路线走向避开陡坡,沿地势平坦地区延伸,故判断影响该交通线走向的主要区位因素为地形。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材料和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影响工业布局和交通线走向的主要区位因素。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和“我国受益于西气东输的部分上市公司简况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
⑴“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_______问题。( )(单选)
⑵输气管道尽量经过大、中城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目前,我国用于“西气东输”沿线的水土保持工作的投资重点是四段中的_______(填序号)段。
⑷进一步开发西部天然气,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找出表格中因“西气东输”工程而受益最多的上市公司,请你分析其受益最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2分)
(2)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减轻城市大气污染。(2分)
(3)③(2分)
(4)有利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答出两点得4分)
(5)“西气东输”工程需要大量钢管,从而使新兴铸管生产规模扩大,收益增加。(2分)
⑴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的问题。
⑵输气管道尽量经过大、中城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减轻城市大气污染。
⑶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其中③地位于黄土高原。
⑷本题考查西气东输的意义。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的意义为有利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⑸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表格数据,受益最大的为新兴铸管,可能原因是“西气东输”工程需要大量钢管,从而使新兴铸管生产规模扩大,收益增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