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2分)读陕北地区图(下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陕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对比古长城两侧(地形区)的地势差异。(8分) 

(2)说出图中城市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6分) 

陕北地区是国家批准的我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该地将成为国家西电东送基地、西气东输基地、大型煤化工基地、大型商品煤基地。

(3)简述陕北地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资源条件,并说出当地能源对外输送的主要方式。(8分)

正确答案

(1)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550毫米之间;(2分)

自东南向西北(或自南向北)递减。(2分)

地势差异:长城以南(东)地势起伏大(沟壑纵横);(2分)长城以北(西)地势平坦。(2分)

(2)特点:各城市均沿河而建。(2分)

原因:当地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2分)河流沿岸地势较平坦,(2分)适宜城市建设。

(3)资源条件: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天然气资源。(2分)

能源输送方式:煤炭主要通过铁路、公路运输;(2分)石油、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输送;(2分)通过输电线路输送电能。(2分)

试题分析:

(1)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我们主要是从图中提取信息,从降水量的数值和递变的方向两个角度来分析。如下图:

可以看出数值的大小: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550毫米之间;变化的方向很容易得出,自东南向西北

递减。一般分析地势差异,我们都是习惯从等高线着手,但是本题没有等高线,那么我们只能间接的通过河流的流向(水往低处流)来进行分析,古长城的以南有多条河流从该地发源,说明古长城的以南应该是地势高低起伏大。

(2)结合上题的分析图,城市在分布上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是沿河分布。河谷地区一般地势比较平坦,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河流还可以提供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并且还可以起到航运的功能。

(3)结合图例和材料知道,该地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向外输送主要是铁路和公路,石油、天然气可以采用管道运输,那么电能则可以采用输电电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把下水库的水抽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把上水库的水放至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它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 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且宜为事故备用。

材料二  福建省仙游抽水蓄能电站(下图),首台机组预计将于2013年10月31日投入 商业运行,将建有集雨面积为4.0km2的上水库和集雨面积为17.2km2的下水库,上下水 库落差470多米。

(1) 分析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条件。(10分)

(2) 说明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意义。(10分)

正确答案

(1)(10分)位于山区(或者有适合建坝的地形条件),(2分)有一定库容的两个水库之间有一定的落差,(2分)且距离较近;(2分)位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2分)本地区有电能利用的高低谷之分(电能利用不稳定),用电低谷时有电能剩余。(2分)

(2)(10分)本区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有利于保证能源稳定供应;将用电低谷的多余低价电能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电价较高时放出,降低用电成本;缓解用电紧张状况、保证用电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任答5点得10分)

试题分析:

(1)通过审题可知“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把下水库的水抽至上水库”,所以减少这种电站必须要有利于兴修两个水库,且两水库的距离较近且有一定的落差,这样才能起到发电的功能;此外该地区应有电力负荷的高峰和低谷之分,只有这样才有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必要和可能。

(2)建设抽水蓄能电站能够该区域的能源不足现象,因为福建省的煤炭、石油等能源不足且现在由于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大;而且福建仙游地区降水丰富、地形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此外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可将低谷是电能储存起来一者可以降低用电成本,二来可以缓解用电紧张的状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地区森林、铁矿和水能资源丰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的工业体系。据上述信息并应用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0)。

(1)该地区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

①__________、②机械工业、③__________、④铁矿开采工业、⑤__________。

(2)在图中的一系列工业部门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___,以它为中心而形成的工业地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四种工业中,与该地区主导工业部门联系密切的是(  )

(4)一些工厂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有的是由于生产上的联系,有的则是为了共同利用______________。

(5)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_______________,这样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l)水电站  钢铁工业   木材加工工业(或森林工业)(3分)

(2)钢铁工业 工业地域面积大,发育程度高(2分)

⑶B (1分)

(4)基础服务设施和廉价的劳动力(1分)

(5)近距离集聚 工业地域 充分利用资源和公共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降低运费和能耗,提高经济效益(每空1分,共3分)

本题考查区域的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1)开发利用水能资源,需要建水电站。发展机械工业主要需要钢铁工业的原料,且铁矿开采工业,可为钢铁工业提供原料,故③表示钢铁工业;森林资源开发,主要发展⑤森林工业或木材加工工业等。(2)图示钢铁工业的相关产业多,工序复杂,故形成该地区的主导工业。以钢铁工业为中心发展的工业地域一般占地面积大,发育程度高,可能形成工业城市。(3)焦化厂和烧结厂为钢铁工业提供原料。(4)工业集聚可共同利用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等。(5)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布局上往往集中在一起,即形成工业集聚,工业集聚而形成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优点主要从运费、生产联系和信息交流、共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其上游称南盘江。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已先后建成大化、龙滩、天生桥二级(低坝)、岩滩、天生桥一级(高坝)、白龙滩等6个电站。为华南、西南电网输入了巨大的优质电能,有效地改善了华南、西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效益。

材料二 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

(1)简述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表崎岖,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4分)

(2)有利影响: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 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不利影响: 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2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红水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红水河位于喀斯特石山区,地表崎岖,河流落差大,所以水力资源丰富。

(2) 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可以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 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变成以清洁的水电为主的能源结构,从而 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水能的梯级开发,沿河有众多的水库修建,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大量水库的修建,导致泥沙在库区沉积,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泥沙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三角洲面积减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斯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经西安、南昌,南下广州,东至上海,加上若干条支线,管道总长度超过7 000 km。建成后,土库曼斯坦将在30年内每年向中国提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

材料二:下图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及中国西气东输线路图。

(1) 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到达中国霍尔果斯的这条天然气管道,穿越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天然气管道沿线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4分)

(2) 简述中国与中亚进行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4分)

(3) 简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对中国产生的有利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紧缺。(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2)地缘相近,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短,安全性好; 中亚能源资源丰富,而中国能源资源紧张,市场广阔。(4分)

(3)增强能源安全; 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 缓解东部大气污染状况。(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

试题分析:

(1)读图,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到中国霍尔果斯的这条天然气管道,穿越地区主要位于大陆内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多,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容易引发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紧缺等生态环境问题。

(2)中国与中亚地区地缘相近,陆上相邻,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短,安全性好。 中亚能源资源丰富,而中国能源资源供应紧张,双方能源合作的市场广阔。

(3)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有利于增强中国的能源安全,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的使用量,从而 缓解东部大气污染的程度,改善大气的质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分)风能是一种安全可靠,无污染的新能源,全球的风电开发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可开发风能超过10亿千瓦。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1)据图说明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状况。(8分)

(2)评价我国风电资源开发的条件。 (12分)

正确答案

(1)风能资源丰富区:东南沿海(2分)及其岛屿(2分).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新疆地区,内蒙古地区,甘肃北部等)(2分)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岭南侧/雅鲁藏布江谷地等地风能资源贫乏(2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2)有利:我国风能资源可开发地区广,储量丰富;洁净,可再生;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能源市场需求量大等(6分) 任答三点,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不利:风场占地面积广;选址对自然环境有一定要求;季风气候,风力不稳;对生态环境有一定负面影响;风能资源分布区与市场地不匹配等(6分)任答三点,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分布情况要分为两个方面:丰富和贫乏。看图例:资源丰富颜色最深的位于东南沿海以及台湾和海南等岛屿以及内蒙古地区;资源较为丰富的颜色在新疆地区、甘肃的北部、东北地区、青海地区。资源贫乏的颜色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四川盆地等地区。

(2)从图上以及文字描述可知:有利: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分布面积广,开发地区多。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可以再生,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

不利:风力发电厂要求土地面积大;对于场地的选址也有要求:对于我国来说属于季风气候,风力不稳定。对生态环境也有影。从地区上分析风力分布区和市场需求区不匹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为世界某国家水系分布图,近年来,该国政府相继颁布了《森林和自然资源保护法》等一系列相关法令,其中明文规定严禁滥伐林木,禁止出口木材,所需木材从邻国进口。依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该国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2)说明该国大力保护森林资源的对改善当地环境的重要作用?(5分)

正确答案

(1)该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地处南亚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形陡峻,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4分)

(2)保护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止生态环境恶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能减少洪水滑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5分)。

试题分析:(1)水能资源主要从河流的落差和河流流量两方面分析,注意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2)结合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附近,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从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经纬度位置、地形特征等基本信息,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影响水能资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4分)

正确答案

(1)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4分)

(2)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较低。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4分)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从单位GDP能耗看呈下降趋势。原因是科技的投入和重化工业比重下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蒙古国经普查探明有80多种矿物,下表是蒙古国部分矿产的储量。

表:蒙古国部分矿产的储量

材料二: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地形比较单一,平均海拔1600米。蒙古国提出“北水南调”计划,先在蒙古境内的北部边城苏赫巴托尔附近处筑一道150米高的拦水大坝,将色楞格河等河水堵截在蒙古境内,使之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然后引至扎门乌德(下图)。

(1)蒙古国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4分)

(2)蒙古国的地形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总体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4分)

(3)蒙古的矿产资源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征。2011年,矿产品出口占蒙古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8%以上,说明蒙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矿产品的_______值低。(6分)

(4)蒙古国“北水南调”工程建设存在哪些困难?(6分)

(5)中蒙合作发展越来越密切,依据蒙古国的优势,请分析中国投资者适合在蒙古国投资发展哪些产业?(8分)

正确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4分)

(2)高原  南高北低(4分)

(3)种类多,储量大    附加(6分)

(4)输水线路长;没有现存河道和湖泊可利用;蒙古国地势南高北低,需要筑拦水高坝;蒙古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不足;气候干燥,冬季严寒,给施工带来困难。(6分,答对其中3点给满分)

(5)有丰富的畜牧产品,可以投资发展畜牧产品加工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投资发展采矿业;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矿产品加工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投资发展旅游业。(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共8分)

试题分析:

(1)位于亚洲内陆国的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是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国家,畜牧业的发展会导致草场破坏,植被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所以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2)根据材料二的提示“蒙古国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地形比较单一,平均海拔1600米”,可知蒙古国的地形类型主要是高原,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该国总体地势是南高北低。

(3)根据材料一表中数据,可知蒙古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2011年,矿产品出口占蒙古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8%以上,说明蒙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矿产品的附加值低。

(4)由于蒙古北低南高,不利于“北水南调”,需要提高水位,气候干旱,经济发展水平低,承担不了大量的投资资金,南北3条调水线路都超过500公里,调水距离远,所以蒙古国“北水南调”工程建设存地势起伏大、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和线路长等困难。

(5)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蒙古国部分矿产的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可知蒙古国的优势表现在矿产资源、畜牧业和旅游资源等,所以中国投资者适合在蒙古国投资发展畜牧产品加工业、矿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