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 共346题
(22分)阅读下列相关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林线有上限和下限之分。读中国高山林线上限海拔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描述中国高山林线上限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
(2) 在M山区东侧的某些区域,森林只出现在山顶及山腰,而山麓地带反而没有森林出现。试分析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4分)
(3)东北林区是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区,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加大综合开发力度,请说明理由。(6分)
正确答案
(1)特点:高山林线上限的位置呈现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2分),同纬度相比,西部山区的林线上限要高于东部山区(2分)。
原因:低纬度方比高纬度热量充足,林线高(2分);西部山区远离海洋,大陆性比较强(2分),在树木生长季节气温远比东部山区高(2分),西部高山地区多地形雨,所以西部山区林线高(2分)。
(2)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在横断山区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出现森林(2分);背风坡形成焚风效应,因此森林无法向下延伸(2分)。
(3)有必要。理由: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2分);依托森林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促进林区经济发展(2分);加强林区的管理与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没必要。理由:可保持原始生态环境(2分);若采育失调,会导致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2分);过度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观察图可知,中国高山林线上限分布特点①南北方向上:大致自南向北递减;②东西方向上:同纬度地区,西部上线高于东部。原因主要有①受太阳辐射影响,大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②西部多山地,多地形雨,加之距海远,晴天多,树木生长季节气温比同纬度东部山区高。
(2)M山区为横断山区,夏季受来自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西侧为迎风坡,东侧为背风坡,暖湿气流在西侧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出现森林,而东侧背风坡随气流下沉气温上升,形成焚风效应,山麓带无法形成森林。
(3)结合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本题较为开放,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认为有必要:从采育结合、适度开发、科学管理与保护、发展多种经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认为没有必要:从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分析,植被破坏易发生水土流失,原始生态坏境遭破坏,对局地气候带来不良影响。
图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注:图中输出产品方向为向省外输出
(1)读图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调整,结合本区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2)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
(3)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正确答案
(1)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2)图中三条产业链除了煤、铁、铝土资源外,还有隐含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生态等因素。
(3)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得山西省输出产品多样化。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加工制成品取代原料成为重要的输出产品。这种变化有利于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正确解答此题关键是找出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仔细阅读图表,不难发现经济的核心部门是煤炭开采。
(2)煤—电—铝产业链:在工业炼铝中,主要采用电解法,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在国外,炼铝工业一般靠近大型水电站,以便就近获得廉价的水电。
(3)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煤炭工业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产业结构调整后,形成的三条产业链,不仅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也增加了附加值。当然也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煤—焦—化产业链:山西有优质的主焦煤基地,发展炼焦业可以为省内外的钢铁工业提供燃料,炼焦的副产品如煤焦油、煤渣等还是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的原料。
煤—铁—钢产业链:典型的移铁就煤型的钢铁工业基地,为本地煤炭开采和冶金工业提供机械制造原料。
正确答案
(1)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是第一大能源,这是由很多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客观事实,并将延续很长时间。受技术水平的影响,中国的核发电比重很小。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所占比重较大,是除了石油、煤炭以外的第三大能源;中国天然气比重较小,是次于煤炭、石油、水电的第四大能源。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每年有近1亿吨标准煤的能源缺口,需要花费大量外汇去购买石油。在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发生大的改变,甚至煤的比重还有可能增加。山西是我国的产煤大省,其煤炭资源的开发对于我国提高能源的自给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最重要的是要读出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与煤炭分别所占的比重,中国与世界的第一大能源有什么不同。然后对其他能源的有无及所占比重再做扼要的比较。
(2)要体现出两点:我国不把石油作为第一大能源的原因、山西省煤炭资源在我国所占地位。
读露天采矿区生态建设理想图式,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
(2)露天煤矿易于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危害?
(3)露天矿区建设隔离护坝的原因是什么?
(4)复垦区对环境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
(2)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3)保护河道和矿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
(4)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
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厚、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露天开采过程中要剥离表层土,使植被遭破坏,造成生态及环境问题。对于采空区进行回填复垦既可以治理生态问题,也可以治理环境问题。
读“山西省能源基地(1996—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西省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
(2)山西省电力投资比重接近了煤炭投资,有何优点?
(3)山西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地区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资前五位的工业(具体行业)按比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西省一直是我国的煤炭大省,却没能成为经济强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山西省经济结构模式,将由___________工业为主过渡到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工业为主。
正确答案
(1)能源工业
(2)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减轻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
(3)铝土矿丰富 能源丰富
(4)煤炭、电力、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煤化工
(5)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的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6)煤炭 二次能源 高耗能
首先仔细读图,明确各产业的比例大小及关系。其次理解近些年来山西省加大优势资源的开发规模,提高资源加工转换能力,建成了全国性的以煤、电为主的能源基地和以有色冶金、煤化工为主的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图10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3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 (共13分)
(1) 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4分)
(2)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格内容(3分)
(3)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分)
(4) 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据图10、表3,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的影响
夏季气温较低;日照较少。
(2)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海洋运输;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4)工业发展迅速;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便捷。
本题考查中外著名工业区的发展。(1)依据A地的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且各月份降水均匀,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成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该地夏季月均温在20℃以下,气温偏低,日照较少,不利于谷物的成熟。(2)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形成的工业区,其劳动力素质较高,而沪宁杭工业区有上海港等港口海运发达。(3)结合教材借鉴鲁尔区采取的措施回答即可。(4)城市B为苏州依据表1可知GDP增长迅速,且GDP中以第二产业为主,说明工业发展迅速,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额大幅增加,邻近上海等大城市,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感受能源瓶颈制约的切肤之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未来20年,中国应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结合图“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和“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目标”,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我国压缩煤炭消费比重,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为加速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转变,在未来十几年中应着重抓好哪些能源发展措施?(4分)
(3)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石油资源短缺形势将日趋严峻。为此,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 积 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收购海外石油公司和合作开发的多种方式来获得石油资源, 并取得了可喜成果。请运用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4分)
正确答案
(1)减轻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2分)
(或者其他有理皆可得适当分。例如,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等)
(2)①抓好三峡、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的建设; ②大力发展水电;
③积极发展核电和其他可再生新能源建设;
④依靠科技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能源生产等。(4分)
(答对其中两点或者其他有理皆可得适当分)
(3)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①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②使我国石油来源多元化,从而保障石油供给,维护石油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分) (或者其他有理皆可得适当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1)减少煤炭资源的消费比重主要处于环境考虑,减少大气污染,同时为了缓解铁路运输的压力。(2)我国能源问题在出入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故主要从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分析。(3)三大石油公司走出去,主要从扩展资源来源,参与国际竞争,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等方面分析。
(18分)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4分)
(2)简要分析该地发展炼铝业的区位优势条件。(4分)
(3)分析该地发展炼铝工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0分)
正确答案
(1)分布广(2分);主要分布在山区西部(2分)。
(2)靠近能源供应地(河流、煤矿)(2分);接近底特律等消费市场(市场需求量大)(2分)。
(3)充分利用该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经济(2分);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2分);促进周边地区协同发展(2分);矿业开发到一定程度会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分);污染水源,造成生态破坏(2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例分析,该地煤炭资源的分布广,主要分布在山区西部,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是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北部。
(2)炼铝工业是动力指向型产业,根据图例可以判断,该地煤炭资源丰富。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可以判断河流落差大。该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水能丰富。所以该地有充足的能源供应,利于发展炼铝工业。接近底特律等消费市场,市场需求量大。
(3)该地发展炼铝工业,可以充分利用该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工业发展,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矿业开发会破坏地表植被,污染水源,造成生态破坏,影响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正确答案
(1)中部 第二级 黄土 华北
(2)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较为发达;劳动力丰富;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丰富;国家的政策扶持;交通运输较为发达;鉴于我国能源资源的匮乏,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在全国有较大的市场。
(3)挑战: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在减轻东部工业污染的同时大大缓解了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短缺的现状,而这对于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在国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传统的重化工基地,工业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工业生产效率低下将是本区域工业发展的巨大阻力。
机遇:我国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现代煤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国政府对传统重化工基地的大力扶持。
此题综合考查了山西省地理位置(相对位置)、区位优势(社会经济条件)、问题及发展方向。
(1)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其中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我国东部沿海12个省级行政单位;中部包括黑、吉、辽、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在内的10个省级行政单位;西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地带,包括10个省级行政单位。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以西,主要位于黄土高原的东侧,华北平原的西侧,属我国的第二大阶梯。
(2)分析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发展历史、劳动力资源、交通、市场等几方面进行。
(3)山西省面临的挑战可以考虑其他能源对山西省能源市场带来的冲击以及对环境影响带来的挑战。山西省面临的机遇是煤炭资源的市场、新科技技术应用及政府的大力支持。
正确答案
(1)隔离护坝:主要作用是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流入采掘区。
排水沟:主要作用是引开可能进入采掘区的雨水或其他水源。公路紧靠采掘区,方便运输车辆就近从工地上公路。
固沙草方格:即在流沙表面用麦草扎成1×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作用。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蒿、花棒、籽蒿、柠条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早生植物带,营造挡沙树林。
灌木、乔木:在草方格的后面是灌木,这是在草本植物成活的基础上栽种的。灌木成活以后再种植乔木,这个过程就像草、灌、乔组成三个梯队与流动沙丘作战,草本植物在草方格保护下冲在最前面,灌、乔木组成第二、三梯队,三个梯队互相保护、互相支持,共同与流沙作战。在垦区的周围同样种上灌木和乔木,这是为了保护水土和防风。
(2)从上游引水浇灌草、灌、乔;引水灌溉复垦区;在河漫滩植树种草。
(1)图是一个理想图式。图中将若干措施集中到一个想象的矿区周围,这些措施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保持水土、减少裸露地表,防风固沙”。回答问题时,看清图例所代表的含义,对每一项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所起的作用一一进行分析说明。隔离护坝、排水沟均属工程措施,保护的是采掘区免受灌水之灾。固沙草方格也属工程措施,顾名思义,其作用主要是固沙,其目的是保护采掘区免受流沙之淹。灌木、乔木属生物措施,它一般是附加在固沙草方格之后的一项生物措施,目的是防风固沙,增加植被覆盖率,以减少裸露地表。
(2)发挥自己的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可行即可肯定。其目的也要围绕“保持水土、减少裸露地表,防风固沙”来作答,可以是直接措施,也可以是间接措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