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4分)

材料二 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183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它要求完全的统治权,而它也做到了。

——《恩格斯论资本主义历史过渡性问题》

(2)这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怎样取得“完全统治权”的?据材料二指出其争取“完全统治权”的原因。(4分)

材料三 毫无疑问,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从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情况,简直是不完善和不卫生的真正典型,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耻辱。……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坏,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

——19世纪,一位医生对英国煤铁矿区中心太恩河畔新堡的描述

(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哪一社会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思想和文学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思潮和流派?(4分)

正确答案

(1)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成为“世界工厂”;带来环境污染。(4分)

(2)取得:1832年议会改革。(2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2分)

(3)社会问题:工人没有享受到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财富,生活悲惨。(1分)

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文学: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3分)

试题分析:(1)第一问,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它涉及到了英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回答此问题要全面。同时还要注意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也会有负面的影响,所以回答时要把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也要归纳出来。材料一给我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依据这些信息来归纳,同时也应该结合教材上的主要内容来归纳整理。

(2)第二问,19世纪30年代,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前后,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在1832年的议会改革中,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议席,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以他们要求进一步扩大政治权利,所以工业资产阶级渐入了英国的统治中心。

(3)第三问,材料三的内容关于社会问题的内容详细而具体,只需要学生归纳整理即可,主要从工人的生存环境、劳动强度与收入的方面入手回答。面对着这些现状,人们原来幻想的资本主义的一切美好都被残酷的现实击碎,面对着这些无奈的现实,当时的人们还残存着些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对资本主义还抱有一定的憧憬,所以思想领域里产生了具有改良思想特点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失败后,又出现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理论。文学领域出现了把理想当成现实来描写的浪漫主义文学。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60分)党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2月10日前后,我国大部地区再次陷入雾霾天气。灰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固体物质悬.浮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浑浊的天气现象。其污染物PM2.5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再加上春节鞭炮燃放,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雾霾天气的形成除了有污染物质的来源还要有一定的天气条件。

材料二 我国某工业城市近年来月均灰霾天数与月均气温的变化图。

材料三,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这里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像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1952年的“大烟雾”(Great Smog)事件中约1.2万人因这次空气污染事件吸入污染物而死亡,患病的人更是不计其数。痛定思痛,英国人下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其关键一着是1956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清洁空气法案》。这一法案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在此基础上,英国各地还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再加上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到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经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5天,1980年降到5天。

材料四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资源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项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的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材料五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环境压力大、能源资源紧缺的自治区。在这种形势下广西坚持一切从区情出发,实事求是,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把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以技术改造、品牌带动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通过绿色税收、阶梯水价电价等政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积极建设“美丽广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英国伦敦成为“雾都”的历史原因?英国政府是如何解决此问题的?(1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并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8分)

正确答案

(3)历史原因: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应用导致煤炭大量开采和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应用;两次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人口增加,生活污染加剧。(6分)解决:英国通过法律保护环境;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技术的推广运用等。(任答其中三点得6分)

(4)影响:积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消极: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和枯竭,必然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分)

认识:环境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只有科学协调发展,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4分)

试题分析:(3)英国是最早的工业化国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伦敦成为“雾都”的历史原因;英国政府改变这种局面的举措可依据材料三归纳:英国议会通过《清洁空气法案》,各地还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民间环保组织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

(4)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可以从保护环境、推行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牧群须人照管,其重劳力愈甚,而掠夺之风亦益烈。只有农业是源于搜集的,最初本是女子之事。低级的农业,亦率由女子任其责。其后逐渐发达,成为生活所必资。此时经济的主权,操于女子之手。土田室屋及农具等,率为女子所有。部族中人,固不愿女子出嫁;女子势亦无从出嫁;男子与女子结婚者,不得不入居女子族中,其地位遂成为附属品。所以社会上有许多公务,其权皆操于女子之手。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女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殖民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的较量及互动。大致而言,自1844年第一所女学成立后,女学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的议题。所谓公开性,是指女学成为一个在由各种媒介所组成的网络之中被呈现的对象,从严肃的的报纸到以消遣为主的小报,从文字、画报到戏剧等等,诸如“国民之母”、“女英豪”、“女界现形”等言论、形象铺天盖地而来。所谓公开性,是指因女学引发的女性移民而导致的结果。很多接受家学或者学校教育的中上阶层女性,在近代民族主义和女学发展议题宏达叙述的激励下,迁移到女学尚不发达的地区——如从沿海通商口岸到内陆,从南方到北方等,成为女教习或者女学生。当她们穿梭往来于城市之中或城市之间时,也成为城市中引人瞩目的一道风景线,处在整个社会的凝视之中。

——《近代史研究》2013.第1期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曾使某些妇女离开了“室内”经济,投入到“室外”雇佣经济之中。随后,妇女便从公共学校的创办中得到好处,在这里她们能和男学生们一起接受教育。到20世纪初,妇女开始赢得选举权。1900年,只有一个国家的妇女在全国大选中赢得了公民权;到1950年,69个国家的妇女可以参加选举;到了1975年则是129个国家。今天,除少数几个阿拉伯国家(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南非——这里,占人口大多数的黑人男女是没有选举权的——外,妇女实际上在世界各地已拥有选举权。不过,20世纪上半叶,妇女还没有获得多少进入投票站的机会。更直接和更痛苦的事件如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使妇女的问题显得无足轻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铲除了男女不平等,妇女受压迫的经济根源。在我国的宪法以及有关选举、劳动、教育和婚姻家庭等一系列法律、法令中,都贯彻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并且特别注意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建国三十多年以来,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家庭生活中,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上造成的种种原因,男女两性的实际地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法律上的平等到事实上的平等还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仍然是我国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

——百度网

⑴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原始社会女子有何权利,地位如何,由什么因素导致的?(10分)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女学产生原因和特点。(8分)

⑶据材料三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妇女权利变化。(3分)

⑷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对当今妇女权利、地位现状的认识(4分)

正确答案

(1)女子掌握经济大权、婚姻生活的主导权、处理公务权,具有绝对权威;(5分)生产力落后,社会分工不同(女子主要从事采集业),母系氏族观念。(5分)

(2)原因:西方殖民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的较量以及互动;(2分)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播;(2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西学东渐冲击传统男尊女卑观念;(1分)近代科技使信息传播加快,媒体多样化也加速了女学发展。(1分)特点:公共性和公开性。(2分)

(3)妇女拥有参加室外工作、接受教育、选举权等权利,但是权利仍有待提高;男女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3分)

(4)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民主政治进程的推动,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深入,妇女地位逐渐提高,逐渐享受和男子平等的权利,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她们,她们有些已经成为社会的精英;(2分)但由于历史因素、自身条件、国情等因素,男女的两性实际地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法律上的平等到事实上的平等还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2分)

试题分析:

(1)先根据材料信息“经济的主权,操于女子之手。土田室屋及农具等,率为女子所有”“男子与女子结婚者,不得不入居女子族中,其地位遂成为附属品”“社会上有许多公务,其权皆操于女子之手。”回答中国原始社会女子的权利、地位,再根据材料信息“只有农业是源于搜集的,最初本是女子之事。低级的农业,亦率由女子任其责。其后逐渐发达,成为生活所必资”回答原因。

(2)根据材料信息“近代中国女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殖民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的较量及互动”“女学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的议题”“ 女学成为一个在由各种媒介所组成的网络之中被呈现的对象”“很多接受家学或者学校教育的中上阶层女性”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注意提取材料信息“第一次工业革命曾使某些妇女离开了“室内”经济,投入到“室外”雇佣经济之中”;“随后,妇女便从公共学校的创办中得到好处,在这里她们能和男学生们一起接受教育”; “到20世纪初,妇女开始赢得选举权;“20世纪上半叶,妇女还没有获得多少进入投票站的机会。更直接和更痛苦的事件如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使妇女的问题显得无足轻重。”,再加以概括。

(4)根据材料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铲除了男女不平等,妇女受压迫的经济根源。在我国的宪法以及有关选举、劳动、教育和婚姻家庭等一系列法律、法令中,都贯彻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并且特别注意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 说明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民主政治进程的推动,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深入,妇女地位逐渐提高,逐渐享受和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由于历史上造成的种种原因,男女两性的实际地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法律上的平等到事实上的平等还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说明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仍然任重而道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4分)历史犹如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不同的光。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有人称鸦片战争是旧世界与新世界的第一场较量。就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列出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灾难深重的屈辱、苦难的百年历程。”

观点二:“鸦片战争客观上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鸦片战争以枪炮为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中国开始接触近代文明。”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以上观点,加以点评。(12分)

阅读以下两则关于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的材料:

材料一 “曼彻斯特的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如果你到过这里的一间工厂,你可以容易地看到,工人的福利从来就没有在工厂主的脑子中出现过。上帝啊,怎能只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发展呢?”

——崔斯坦,法国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摘自1842年所出版的杂志文章

材料二 “英国的其他任何地方,甚至是伦敦,都可能没有像曼彻斯特一样,展现出如此显著、富有吸引力的世界工厂。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的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它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

——1852年曼彻斯特被维多利亚女皇授予皇家宪章,摘自《企业行名录》序言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看法。(12分)

正确答案

(1)选择观点一: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2分),西方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2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2分)。

选择观点二:打破了闭关锁国状态(2分),推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刺激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2分),向西方学习新思想萌发(2分)。

考生能辩证、全面的回答问题,12分

(2)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2分),以材料二中曼彻斯特工业成就、商业地位和进取精神为例说明(2分);另一方面,存在劳动者相对贫困化的严重社会问题(2分)以材料一中工人生活贫困;工作条件;健康状况为例说明(2分);历史评价尺度应以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为标尺(4分)。

试题分析:

(1)该问属于观点评论型试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解答时考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必须依据材料,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评述。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2)该问考查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评价尺度应以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为标尺。结合材料列举的史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作出全面、客观的评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4分)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的观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新航路开辟及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扩张,使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走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变。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原始积累加速,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3)经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开展,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近代民族企业出现;

政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门被迫打破;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引进自然科学、兴办新式学堂。

试题分析:(1)此问先考查学生的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然后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分析与评价能力。注意题中的时间是18---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答案不要超出这个时间范围。这个时间段内世界是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产生积极意义的事件都要列举出来,此题学生易丢点,原因是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掌握得不好,还有是对事件的时间掌握不准确。

(2)注意此问的要求,因为对于新航路开辟的评价历来有争议,我们对其全面评价时也是要一分为二的评价,而此题的要求是回答其积极意义,对应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是“全球史观”的角度,所以不要把其消极影响也答出,从整体史观角度出发,深刻理解新航路开辟对整体世界形成的积极意义。

(3)此问同样也要十分注重问题要求的时间问题,不要答非所问,不做无用功。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十分的重要,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国家工厂”,开始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使中国开始沦为其半殖民地,所以引起了中国社会全面的变化。答案要把符合这一时期的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级关系的变动等都需要答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