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 共224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24分)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观念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据《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总体来看,18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扮演社会角色。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所采取的上述措施对家庭带来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西方传统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8分)妇女可能扮演哪些社会角色?(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4分)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指出梁启超新的道德观产生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分家者:家庭规模缩小;不分家者:家庭赋税负担加重。(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经济上:工业革命给提供了工作机会,妇女经济地位提高;
政治上:民主制度的发展、成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权利;
思想文化上:人文主义、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的传播解放了妇女思想;
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教育发展,妇女知识素养的提高。(每点2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得满分8分)
社会角色:工人、教师、律师等(答出两种得2分)
(3)特点:以家庭为中心;高度的个人道德观。(4分)原因:建立集体民主和强大国家的需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和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6分,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试题分析:(1)此题材料比较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但是信息确是比较多,这比较清晰的表达了商鞅的在家庭方面的主要的观点。商鞅主张分家,这样必然会使家庭的规模缩小,同时坚持不分家的家庭赋税会加重。(2)工业革命后西方传统的家庭受到严重的挑战,其原因可以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经济上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使得劳动强度减弱,同时适合妇女工作的机会增多,妇女大量的进入到工作岗位,地位提高。从政治上说,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证了妇女的权益。思想上平等观念的传播,女权运动兴起。(3)从材料“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可以看出来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梁启超新道德观的出现和中国的民族危机和西方思想的传播密不可分。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世纪后半期,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0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9分)
正确答案
(1)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重要条件;主要领先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缺乏有利的政治条件。(3分)
(2)原因:德国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保障;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重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9分)
试题分析:(1)依据“1807年,德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可以得出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重要条件;此时的德国四分五裂所以工业化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时没有大规模的对外侵略,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因此资金主要来自于内部的积累。
(2)结合所学可知1870年左右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依据“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可以得出通过普法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依据“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可以得出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重工业的发展;依据“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可以得出充分利用了科技革命的成果。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包含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科技实用化和思想的人文化等方面。有学者把工业文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①16世纪初到1 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②工业革命开始到1 9世纪末,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展到全球:③20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全面到来,社会出现了剧烈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④二战后到70年代初,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顺利推进;⑤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工业文明深入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思想方面阐明第一阶段为“前工业文明时期”。(4分)
(2)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为使工业文明顺利推进而构建了新的世界经济体系。简述这一体系建立的过程。(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科技的角度分析说明第五阶段“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二 在“公平、公正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工业革命的人文主义教训值得深思。到19世纪中叶,英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随着财富的积累,穷人反而增加了,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在工业化进程中,人们把社会公正问题忘得一千二净,进而把社会不平等看作天经地义,社会的人丈纽带被工业革命完全拧断。
材料三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生态困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现在是第二大工业国,并且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它的高速发展的工业化主要是以国内巨大的煤炭贮藏量为推动的,但是,煤炭是最脏的燃料……像所有地区的消费者一样,中国的消费者无疑也会努力追求更高的生活标准,拥有更多的轿车、更多的冰箱、更多的家庭供暖设备和更多的消费品,而所有这些则都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去生产和操作它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综上,你认为对推进我国工业文明深入发展有哪些启示?(4分)
正确答案
(1).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思想上,人文精神得到传播和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4分)
(2)金融方面,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国际贸易方面,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4分)
(3)政治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6分)
(4)工业文明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应积极参与合作与竞争;工业文明内涵丰富,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应协调发展,尽量缓解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协调工业发展与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4分,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工业文明的含义在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含义是“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和思想的人文化”,联系所学知识,从16—18世纪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归纳即可。
(2)抓住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形成过程来分析即可。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史实,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来归纳推动工业文明发展的原因即可,如政治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4)启示可以从应对工业文明的对策来思考,从材料一中工业文明丰富的内涵得出工业文明内涵丰富,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应协调发展,从材料二中英国贫富差距的问题和材料三中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可归纳出尽量缓解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协调工业发展与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国,工业革命的种子在已潜藏了多年,……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辛元欧主译《技术史》第四卷
材料二 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一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请回答:
(1)有人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首先爆发工业革命,“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对此,你有何态度?据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3分)
(2)据材料二判断约翰·尤·内夫讲这段话的时期,并简述理由。(3分)他认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2分)
(3)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依据。(2分)
正确答案
(1)赞同这一观点。(1分)
依据:英国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投入战争方面的精力相对较少;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2分)
(2)20世纪初期以后(第二次科技革命完成后(1分)
理由:提到的汽车、电车、飞机、留声机等科技发明均出现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2 分)
影响:大重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城市化生活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人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人成为机器的附庸,人的隐私得不到保障等等。(2分)
(3)观点:材料三认为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2分)
依据:西方对世界其它地区的殖民侵略和经济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渐建立起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世界逐渐从传统文明走向近代工业文明。(2分)
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
(2)结合所学知识,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再注意材料信息“人行道上互相推挤”“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3)注意材料信息“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西方的殖民侵略和经济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渐建立起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客观上传播了近代工业文明。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命题多是利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对工业革命成就、特点、影响的理解认识;有时还可能从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角度命题考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