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 共224题
(14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
材料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难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堆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4分)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2分)
正确答案
(1)主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观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认识:环境问题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民众生活带来威胁,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苏联解体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环境问题不是导致其解体的唯一因素。
(3)原因: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优势主导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将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略环境保护。
试题分析:(1)主要因素:由材料一中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可以知道这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提供了条件。变化:根据材料一中的“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可以得出其变化。
(2)观点:根据材料二中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难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可以归纳出观点,即认为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认识:应该根据材料二的论述看得出,环境与苏联解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应该也同时认识到,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环境,所以环境问题只能说是原因之一。
(3)这一题要求结合材料三来回答,材料三提供的是印度博帕尔惨案,这是美国企业在印度导致的结果,而时间发生在1984年,当时印度已经独立相当长时间了,所以它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将一些污染严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结果,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国际因素;同时环境问题的出现,不光因为国际因素,发展中国家自身在意识和技术方面的落后,也是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注意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去回答。
(12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种信息。
比较下面两幅地图(图1、2),提取两项不同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信息1: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技术革新首先从棉纺织工业(轻工业)等新兴的工业部门开始;洋务运动时期,技术革新首先从重工业(军事工业)开始。说明:工业革命时期,新兴的工业部门受旧的行会束缚较少,容易进行技术革新;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等口号,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的近代化起步。
信息2: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通过进口原料(如棉花),加工成工业成品(如纺织品),再出口海外,积累财富;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的创办属于封建性的官办企业,不属于商品生产,政府财政负担重。说明:英国工业革命之前,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拥有了广阔的世界市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信息说明类题型,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注意题干要求:先比较两幅地图,提取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洋务运动不同的历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仔细观察图片信息可以看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工业(轻工业)等新兴的工业部门开始,而洋务运动时期,首先从重工业(军事工业)开始的,可以从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来进行说明即可;从图中还可以看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通过进口原料,加工成工业成品,再出口海外,积累财富,而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的创办属于封建性的官办企业,不属于商品生产,政府财政负担重,从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来进行说明即可。
(27分)美同柯达公司130多年的兴衰史,见证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柯达公司发展大事记: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柯达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6分)
(2)伊士曼在企业管理方面十分重视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对此你如何评价?(4分)从1930年的统计数据看,柯达公司在该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2分)
(3)请概括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全行业合资计划”的背景。(6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柯达公司为人类文化事业作出的贡献。(6分)有人说“柯达成也胶卷,败也胶卷”,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正确答案
(1)崛起原因:重视发明专利;注重广告宣传;实行跨国经营。(6分)
(2)评价:这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调整;缓和劳资矛盾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企业的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共4分,答出2点即可)
地位:垄断。(2分)
(3)背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国有企业止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6分)
(4)贡献:推动影视摄影艺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为史学研究提供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影像资料。(6分)
理解:柯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因为胶卷方面的多项发明而全球领先,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因为在胶卷的巨额投资而耽误了向数码市场的转型。(3分,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1879年,美国人乔治·伊士曼为自己的干版涂片机器申请专利”、“广告词刊登在杂志、报纸上,该广告很快便家喻户晓”、“柯达在英国成立子公司,成为跨国集团公司”中,可以得出19世纪末柯达公司迅速崛起的原因:重视发明专利;注重广告宣传;实行跨国经营。。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材料中改善员工福利待遇的措施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这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调整;缓和劳资矛盾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企业的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材料中信息“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可以得出柯达公司在该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全行业合资计划”,柯达与厦门、汕头等6家国有胶卷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要注意“1998年”这个时间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角度,分析得出答案。
(4)根据材料信息“1929年,推出第一盘为有声电影设计的彩色胶片”、“ 1963年,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的历史瞬间被柯达相机拍下”、“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用柯达立体摄像机拍下“人类一大步”。同年,柯达因开发供电视使用的快速彩色胶片冲洗而获艾美奖”、 “1986年,设计制造了全球第一部140万像素影像感应嚣,该技术被美国航天局用于探索火星”,可以得出柯达公司为人类文化事业作出的贡献。对“柯达成也胶卷,败也胶卷”的理解:柯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因为胶卷方面的多项发明而全球领先,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因为在胶卷的巨额投资而耽误了向数码市场的转型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正确答案
D
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要到二战以后。
(10分)工业革命,一方面创造很多奇迹,一方面带来很多问题,如环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据材料一分析,引起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2分)
(4)综述以上材料,指出英国政府治污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3分)
正确答案
(1)市场的不断扩大。(2分)
(2)原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3分)
(3)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2分)
(4)启示:依法治污;培养环保意识;加强政府监管;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3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的信息来归结答案。第(2)问对应材料二,依据材料二中 “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等信息从城市化进程、环保意识以及过度开发等角度综合分析归纳即可。第(3)问对应材料三,从材料三中“颁布了《公共卫生法》,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等信息从立法以及社会各界努力的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4)题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围绕发展工业与环境保护回答即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