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秩序呼唤诚信伦理
- 共7032题
阅读材料,探究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全会决定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1)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党中央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蕴含的哲理。(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什么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6分)
(3)有人认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弱化政府的作用。请结合《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6分)
正确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是基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的客观实际。(2分)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等。(2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2分)
(2)①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形式。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分)②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分)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区域发展,都离不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分)
(3)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缺陷,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2分)②要使市场在起决定性作用就必须转变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等。(2分)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需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可见,该观点是不科学的。(2分)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党中央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蕴含的哲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找出答题所需注意关键性语句,再从中概括出相应的辩证唯物论道理。题中材料“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题中材料“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体现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的推动作用;题中材料“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体现了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意义。本题的解答需要学生认真分析设问的要求,设问强调的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意义,学生可从市场配置资源及时、准确、灵敏的特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结果以及调整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利益关系等角度说明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3)本题要求学生结合《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弱化政府的作用”这一观点。设问中“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弱化政府的作用”的观点只强调了市场的作用而忽略的政府的作用。从经济生活角度,学生可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单纯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弊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等角度加以否定;从政治生活角度,学生可从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角度加以否定。
近期,食品安全警报再次拉响。河南“瘦肉精”事件余波未平,味千拉面“骨汤门”、肯
德基“豆浆门”等又陆续上演,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正确答案
经营者要诚实守信,遵守市场道德,通过正当手段谋取利益(4分);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信用建设(4分);作为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消费者要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4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经济原理的理解和运用。避免该类事件的发生,要从宏观上解决,从不同的主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回答。可以从经营者诚信经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消费者懂得运用法律维权等方面回答。
点评:该题要从不同的行为主体进行回答,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对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要求,可以从经营者、国家和消费者三个不同的方面各自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回答。难度适中。
(8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和发展,将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1)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突破和理论创新之一,就是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如何实施资源配置的?
(2)如何处理“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的关系,—直是中国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发挥“市场之手”的决定性作用是不是不要“政府之手”呢?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予以说明。(5分)
正确答案
(1)市场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实现资源配置。(3分)
(2)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仍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因为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发挥政府之手的作用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发挥宏观调控职能。(5分)
试题分析:(1)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主要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2)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发挥政府之手的作用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建立了l55个民族自治地方。长期以来。这些地区的发展得到国家大力支持。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决定对新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新疆困难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是此次政策之一。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这一政策运用了宏观调控的哪个手段?该政策的实施对新疆困难地区的企业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5分)
正确答案
经济(财政)手段(1分),减免企业所得税有助于解决新疆困难地区企业的资金问题;(1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收入;(1分)提高企业自身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的实力和积极性,(1分)促进企业生产发展。(1分)
略
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图1:2006年—2009年我国GDP和供水总量数据表
图2全国及各省份2008年人均水资源量分布图
注:以人均水资源量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是否紧张的指标,是瑞典的一位水文专家玛琳.弗肯马克(M.Falkenmark)在1992年提出的。她的指标是:人均水资源量>10000m3,用水完全不紧张;人均10000~1670m3,旱季可能出现一些水供需问题;人均1670~1000m3,可能用水紧张;人均1000~500m3,可能缺水;人均<500m3,用水极度紧张。
(1)图1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3分)
(2)图2所示,上海的用水量的指标属于什么等级?(2分)
(3)结合图1和图2,分析说明我国全社会如何解决用水紧张的问题?(9分)
正确答案
略
(30分)材料一 2009年—2013年浙江A县家庭农场发展总体情况
(注:家庭农场的人均收入是A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
材料二 2013年8月浙江A县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注:按照家庭农场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要求,从事蔬菜等种植规模在100-300亩;粮油等粮食作物在300-500亩,水产养殖的水面在300-500亩较为合适)
材料三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土地因此被闲置。于是,一种叫做家庭农场的新型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使农户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有效地提升了农业主体的经营能力,进一步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A县政府如何更好地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12分)
(3)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分析A县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10分)
正确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浙江A县2009年-2013年家庭农场经营面积、注册资本、经营总收入、财政补贴都不断增加,家庭农场发展迅猛,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大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材料二反映了A县家庭农场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离农场规模化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产业类型丰富,以种养业为主;家庭农场主经营者年龄结构以青壮年为主,年龄结构较合理;农场主文化层次以初中为主,文化层次总体偏低。(8分)
(2)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2分)因此,A县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逐步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2分)②A县家庭农场发展过程还面临许多瓶颈,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支持家庭农场发展:运用财税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等手段提高家庭农场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程度,完善相关政策为农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分)③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优化家庭农场的产业结构。(4分)
(3)①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面貌。(2分)A县发展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分)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两者之间本质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分)A县发展家庭农场是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土地闲置的现状的必要要求,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3分)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A县发展家庭农场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发展家庭农场为话题从经济生活着和哲学生活的角度进行设题考查。
(1)考生在回答第一小问时一定要完整、准确的进行筛选信息。首先应该认真阅读表头,明确主旨。本题的两个图表分别反映的是2009年—2013年浙江A县家庭农场发展总体情况和2013年8月浙江A县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其次是认真审阅图示,审阅时要明确图示,理清思路,并且还要注意小注。根据这一步骤,我们可以发现材料一是浙江省A县2009年-2013年家庭农场经营面积、注册资本、经营总收入、财政补贴都不断增加、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大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材料二反映的是家庭农场的规模、类型、农场经营者构成及经营者的文化情况。
(2)考生在回答第二小问时要注意的是首先明确设问要求使用的材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其次要弄清设问的指向是“说明A县政府如何更好地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这就要根据材料中的反映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症下药了。根据第一小问中反映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尤其涉及到具体的手段的运用)、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转变农业的经营发展方式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3)本小问的知识点切口比较小,学生对此知识运用也不是很熟练。考生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包括哪些?根据教材的知识可以知道,这一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以及实现这一趋势的方式。其次是考生要明确该题属于意义类的问答题,因此最终的落脚点应该落脚在有利于的角度。考生可以从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的角度、有利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意义即可。
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总指数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内地31个省份中辽宁省排名第10位,吉林省第18位,黑龙江省第21位。而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市场化指数方面,辽宁省排第15位,吉林省第20位,黑龙江省第27位。加快市场化改革,在观念和行为上摆脱对传统计划经济的依赖,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路。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正确答案
(1)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的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对商品生产者实现优胜劣汰的选择。
(2)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政府要正确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
此题考查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计划和市场作为资源的配置方式,各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计划和市场统一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市场和计划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振兴东北经济也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和计划的调节作用。
(23分)
材料一:2008年11月6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十项措施主要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初步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材料二:尽管我们面临不少困难,但我国内部需求的潜力巨大,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较强,世界经济调整为我国加快结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等带来新的机遇。只要我们及时果断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二是如何体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的?(6分)
(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措施。(11分)
(3)材料反映了那些政治常识的知识?(6分)
正确答案
(23分)
(1)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分)材料一中的十项措施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2分)材料二主要体现了国家通过扩大内需。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平衡。(2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市场的变化,我们必须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措施,才能适应客观经济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4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面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形成正确的意识,指导我们正确应对当前的局面。(4分)③在经济活动中,我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经济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必然失败。(3分)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人民利益,体现人民意志;我国政府履行相应职能,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经济建设;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6分)
略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情怀。钱学森的成就不仅仅在核物理方面,而是涉及多个领域。他曾提出著名的沙草产业理论,该理论的实质是换一种思维来看待沙漠。他认为,沙漠也是宝, 占中国25%土地面积的沙漠里至少蕴藏着上万亿的产值,应重点发展多用光、少用水的高效农业,推动沙草产业发展,让沙漠变成绿洲。
材料;:2001年某集团在新疆承包了50万亩沙漠荒地,雇用当地牧民,外圈种树防沙, 内圈种草固沙、养骆驼驱鼠供肥,种苦豆子、梭梭木(可防风固沙的一种植物,其根部生长一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菌类)。经过多年的打拼,他们又投资建厂对苦豆子进行深加工,提炼对癌症、乙肝有明显疗效的苦参碱,同时又利用当地丰富的沙草资源搞起了沙漠旅游。该集团成功地将荒地变成了宝地。 。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该集团是如何大胆实践钱学森的沙草产业理论的?(8分)
(2) 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钱学森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谈谈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的重要性。(12分)
正确答案
(1)①外圈种树,内圈种草、放羊和骆驼,并从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促进资源有效利用;②种苦豆子、梭梭木等植物,发展特色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③对农副产品深加工,实行产业化经营;④利用当地丰富的沙草资源发展沙漠旅游,优化经济结构。
(2)①钱学森的情怀体现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第一问设问没有明确考查点,作答时要把材料中该集团的做法与经济生活中资源、效益等知识结合。第二问设问指向性明确,考查民族精神及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间资本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
错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