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将一小片铜片加入稀硫酸中没有反应,再加入适量KNO3晶体,则铜片逐渐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______.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明矾溶液至Ba2+完全沉淀:______,继续加入明矾溶液,又发生的反应为:______.

(2)从下列各组反应中,判断哪种粒子的氧化性最强,哪种粒子的还原性最强.

(A)铁钉浸入CuSO4溶液后,表面会附有红色物质;铜丝浸入AgNO3溶液后,表面会附有银白色物质,则Cu、Fe、Ag中,______原子还原性最强.

(B)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成棕褐色物质(FeCl3),而在盐酸中生成淡绿色溶液(FeCl2),则氯气分子、氢离子中______氧化性最强(填化学式).

正确答案

(1)(A)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生的离子反应为3Cu+2NO3-+8H+═3Cu2++2NO↑+4H2O,

故答案为:3Cu+2NO3-+8H+═3Cu2++2NO↑+4H2O;

(B)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明矾溶液至Ba2+完全沉淀,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其离子反应为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2H2O,

继续加入明矾溶液又发生Al3++3AlO2-+6H2O═4Al(OH)3↓,

故答案为: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2H2O;Al3++3AlO2-+6H2O═4Al(OH)3↓;

(2)(A)铁钉浸入CuSO4溶液后,表面会附有红色物质;铜丝浸入AgNO3溶液后,表面会附有银白色物质,则铁置换出Cu,Cu置换出Ag,所以还原剂Fe>Cu>Ag,

故答案为:Fe;  

(B)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成棕褐色物质(FeCl3),而在盐酸中生成淡绿色溶液(FeCl2),显然氯气得电子的能力强,所以氧化性为Cl2>氢离子,故答案为:Cl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兴趣小组模拟氯碱工业生产原理并探究其产品的性质。已知文献记载:

①氯气与冷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C1O;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NaC1O和NaC1O3。②在酸性较弱时KI只能被NaC1O氧化,在酸性较强时亦能被NaC1O3氧化。

(1)该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家用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则a为   (填“阳极”或“阴极”)。生成NaClO的离子方程式为   

(2)该小组将0.784 L(标准状况)Cl2通入50.00 mL热的NaOH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后,稀释到250.0 mL。

①取稀释后的溶液25.00 mL用醋酸酸化,加入过量KI溶液。用0.2000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消耗Na2S2O3溶液10.00 mL时恰好到达终点。

②将上述滴定后的溶液用盐酸酸化至强酸性,再用上述Na2S2O3溶液滴定到终点,需Na2S2O3溶液30.00 mL。

①操作②中氯酸钠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反应后的溶液中次氯酸钠和氯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③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正确答案

(1)阴极     C12+OH=C1+C1O+H2O

(2)①ClO3+6I+6H+=3I2+Cl+3H2O

②n(NaClO)︰n(NaClO3)=1︰1

③Cl2              ~         2NaOH

1                           2

0.784 L÷22.4 L·mol-1      c(NaOH)×50 mL×10-3

c(NaOH)×50 mL×103="2×0.784" L÷22.4 L·mol1

c(NaOH) =" 1.4" mol·L-1

试题分析: (1)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氯气与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氯气从b电极产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电极为阴极。(2)①ClO3氧化I-生成Cl-和I2,根据得失电子相等、电荷守恒、质量守恒配平。②ClO-与I-以物质的量比1:2反应生成Cl-和I2,ClO-~2S2O32-;ClO3-与I-以物质的量比1:6反应,ClO3-~6S2O32-,由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可知ClO-和ClO3-物质的量比为1:1。③氯气与氢氧化钠生成NaCl、NaClO、NaClO3和水,观察生成物可知Na与Cl物质的量比为1:1,0.035molCl2中Cl为0.07mol,所以NaOH物质的量为0.07mol,物质的量浓度为1.4mol/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二氧化氯(ClO2)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消毒剂,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易溶于水。

Ⅰ.(1)ClO2可由KClO3在H2SO4存在的条件下与Na2SO3反应制得。则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Ⅱ.实验室也可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制备ClO2,其流程如下:

(2)写出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4)测定ClO2(如图)的过程如下: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100 mL水溶解后,再加3 mL硫酸溶液;在玻璃液封管中加入水;将生成的ClO2气体通过导管在锥形瓶中被吸收;将玻璃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共用去V mL硫代硫酸钠溶液。

①装置中玻璃液封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上述二氧化氯气体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测得通入ClO2的质量m(ClO2)=________。(用含c、V的代数式表示)

(5)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2-。2001年我国卫生部规定,饮用水的ClO2-含量应不超过0.2 mg·L-1。若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超标,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某还原剂,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2

(2)NH4Cl+2HCl3H2↑+NCl3 (3)C

(4)①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并使锥形瓶内外压强相等 ②2ClO2+10I+8H=4H2O+5I2+2Cl ③滴下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④1.35cV×10-2 g

(5)Fe(OH)3 ClO2-+4Fe2+2H2O+8OH=4Fe(OH)3↓+Cl

(1)设氧化产物Na2SO4、还原产物Cl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2x=y,

(2)根据电解时有H2、NCl3生成,所以电解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2HCl3H2↑+NCl3

(3)因为ClO2能和水、碱反应,所以应用浓硫酸除去NH3。(4)玻璃液封管中的水可以吸收残余的ClO2气体,并使锥形瓶内外压强相等。ClO2可把I氧化成I2,离子方程式为2ClO2+10I+8H=4H2O+5I2+2Cl,I2+2S2O32-=2I+S4O62-

ClO2    ~    5S2O32-

×10-3 mol          V×10-3L×c mol·L-1

=Vc×10-3mol

所以m(ClO2)=×10-3mol×67.5 g·mol-1=1.35Vc×10-2g。

(5)处理ClO2-可用Fe2还原,其氧化产物为Fe(OH)3,离子方程式为ClO2-+4Fe2+2H2O+8OH=4Fe(OH)3↓+C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将Cu投入足量的FeCl3的水溶液中,两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FeCl3+Cu= 2FeCl2+CuCl2 (1)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当有0.6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发生反应的Cu的质量为___________。

(3)请将以上反应改写为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三种离子Fe3+、Fe2+、Cu2+氧化性强弱__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略”    

(2)19.2 g    

(3)2Fe3++Cu=2Fe2++ Cu2+(4)Fe3+> Cu2+ >Fe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常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如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可表示为下左图。下右图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则表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离子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是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一些错误观点,请在下列表格中用相应的“离子方程式”否定这些观点。

反应物从下列物质中选取:Na、Fe、H2O、H2SO4、HCl、NaOH、Ba(OH)2、CuCl2

(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了铁铝合金中含有金属铝。写出表示该实验原理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治碘缺乏病的碘添加剂是KIO3(如加碘盐),可用盐酸酸化的KI淀粉混合液检验食盐是否加碘,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A、B

(2)

(3)2Al+2H2O+2OH-==2AlO2-+3H2

(4)IO3-+5I-+6H+==3I2+3H2O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研究人员研制利用低品位软锰矿浆(主要成分是MnO2)吸收硫酸厂的尾气SO2,制备硫酸锰的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浸出液的pH<2,其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Mn2,还含有少量的Fe2、Al3、Ca2、Pb2等其他金属离子。PbO2的氧化性大于MnO2。PbSO4是一种微溶物质。有关金属离子的半径、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见下表,阳离子吸附剂吸附金属离子的效果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浸出过程中生成M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氧化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在氧化后的液体中加入石灰浆,用于调节pH值,此处调节pH值用到的仪器是       ,应调节pH的范围为                     

(4)阳离子吸附剂可用于除去杂质金属离子。请依据图、表信息回答,决定阳离子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因素有                                  等;吸附步骤除去的主要离子为:               

(5)CaSO4是一种微溶物质,已知Ksp(CaSO4)=9.10×10—6。现将c mol·L—1CaCl2溶液与2.00×10—2 mol·L—1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的变化),则生成沉淀时,c的最小值是    

正确答案

(1)SO2+MnO2=MnSO4 (2)2Fe2+MnO2+4H=2Fe3+Mn2+2H2O;

(3)pH计, 4.7 ≤pH<8.3   (4)吸附时间、金属离子的半径 、金属离子的电荷;Pb2、Ca2

(5)1.82×10 - 3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在浸出过程中生成M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MnO2=MnSO4;(2)将Fe2+氧化为Fe3+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MnO2+4H=2Fe3+Mn2+2H2O。(3)在氧化后的液体中加入石灰浆,用于调节pH值,此处调节pH值用到的仪器是pH计。使Fe3沉淀完全的pH为3.7,而Mn2开始形成沉淀的pH为8.3。因此应调节pH的范围为4.7 ≤pH<8.3。(4)根据题目提供的表格数据可知决定阳离子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因素有吸附时间、金属离子的半径 、金属离子的电荷;吸附步骤除去的主要离子为Pb2、Ca2。(5)CaSO4是一种微溶物质,已知Ksp(CaSO4)=9.10×10—6。现将c mol/LCaCl2溶液与2.00×10—2 mol/L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由于忽略体积的变化,所以混合后氯化钙和硫酸钠溶液的浓度都要减半;c(SO42-)=1.00×10—2 mol/L. c(Ca2+)=c/2mol/L.由于Ksp(CaSO4)= 9.10×10—6c(SO42-)·c(Ca2+)≥9.10×10—6,则生成沉淀时c(Ca2+)≥(9.10×10—6÷1.00×10—2 mol/L)×2=1.82×10-3mol/L。因此c的最小值是1.82×10-3mol/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9分)碳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

C(s)+ H2O(g)  CO(g) +H2(g) ΔH=" +131.3" kJ•mol-1,以上反应达到平衡后,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以下措施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提高H2O的平衡转化率的是         。(填序号)

(2)又知,C(s)+ CO2(g) 2CO(g) △H=+172.5kJ•mol-1

写出C(s)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                            。  

(3)甲醇是一种燃料,可利用甲醇设计一个燃料电池,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多孔石墨做电极,该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若用该电池提供的电能电解600mLNaCl溶液,设有0.01molCH3OH完全放电,NaCl足量,且电解产生的Cl2全部溢出,电解前后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电解结束后所得溶液的pH=                

(4)将一定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

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数据:

通过计算求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改变反应的某一条件,反应进行到tmin时,测得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若用200 mL 4.5 mol/L的NaOH溶液将其完全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5)工业生产是把水煤气中的混合气体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较纯H2用于合成氨。合成氨反应原理为:N2(g)+3H2(g) 2NH3(g)  ΔH=-92.4kJ•mol-1。实验室模拟化工生产,分别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N2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

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N2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1。

    

图1                             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与实验Ⅰ比较,实验Ⅱ改变的条件为                 

②实验Ⅲ比实验Ⅰ的温度要高,其它条件相同,请在上图2中画出实验Ⅰ和实验Ⅲ中NH3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正确答案

(1)A (2分)  

(2)C(s)+2H2O(g)CO2(g)+2H2(g) ∆H="90.1" kJ•mol-1(3分)

(3)CH3OH(g) +8OH‾-6e-=CO32‾ +6H2O (3分)  13(2分)

(4)K= ==0.17  (3分)

2CO2 +3OH- ===CO32- + HCO3- + H2O (3分)

(5)①使用催化剂(1分)。

   (2分,纵坐标起点可以大于0。Ⅲ比Ⅰ快1分,比Ⅰ少1分)

试题分析:(1)A、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H2O的平衡转化率,正确;B、碳为固体,增加碳的量,反应速率和平衡都不变,错误;C、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错误;D、用CO吸收剂除去CO可提高H2O的平衡转化率,但反应速率减小,错误;E、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H2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错误。

(2)首先写出C(s)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状态,C(s)+2H2O(g)CO2(g)+2H2(g),然后根据盖斯定律求焓变,∆H=2∆H1—∆H2="2×131.3" kJ•mol-1—172.5kJ•mol-1="90.1" kJ•mol-1,可得热化学方程式。

(3)甲醇在电池负极上失去电子,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生成CO32‾和H2O,配平可得电解方程式:CH3OH(g) +8OH‾-6e-=CO32‾ +6H2O;电池和电解池通过的电量相等,根据电极方程式和电子转移可得:CH3OH ~ 6e‾ ~ 6OH‾,则n(OH‾)=6n(CH3OH)=0.06mol,则c(OH‾)=0.06mol÷0.6L=0.1mol•L‾1,可得pH=13。

(4)根据三段式进行计算:

H2O (g) + CO(g)  H2(g) + CO2(g)

起始浓度(mol•L‾1)    0.5      1          0      0

转化浓度(mol•L‾1)    0.2     0.2         0.2     0.2

平衡浓度(mol•L‾1)    0.3     0.8         0.2     0.2

K= ==0.17

若CO2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生成NaHCO3,若CO2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生成Na2CO3,题目所给CO2物质的量为0.6mol,NaOH的物质的量为:0.2L×4.5mol•L‾1=0.9mol,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3,生成CO32‾和HCO3‾,配平可得离子方程式:2CO2 +3OH- ===CO32- + HCO3- + H2O

(5)根据图像可知实验Ⅱ反应速率加快,但化学平衡没有移动,所以实验Ⅱ改变的条件为使用了催化剂;实验Ⅲ比实验Ⅰ的温度要高,反应速率加快,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H3的平衡浓度减小,可画出图像。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NOx)对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研究消除大气污染的方法是化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目前有很多种方法消除大气污染。

(1)可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x的方法处理NOx,反应如下:

CH4(g)+4NO2(g)= 4NO(g)+CO2(g)+2H2O(g);△H= -574 kJ·mol­-1

CH4(g)+4NO(g)= 2N2(g)+CO2(g)+2H2O(g);△H= -1160 kJ·mol-1

则CH4(g)+2NO2(g)= N2(g)+CO2(g)+2H2O(g);△H=          

(2)降低汽车尾气的方法之一是在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发生如下反应:2NO(g)+2CO(g)N2(g)+2CO2(g);△H<0。

若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NO、1molCO充入1L固定容积的容器中,15分钟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甲所示,则平衡常数K=     (小数点后保留3位);

①若保持温度不变,20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CO气体0.6mol,平衡将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②若保持温度不变,20min时向原平衡容器中充入CO、N2各0.6mol,平衡将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③20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N2浓度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字母);

(3)利用Fe2+、Fe3+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将SO2转化为SO42,从而实现对SO2的处理(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已知,含SO2的废气通入含Fe2+、Fe3+的溶液时,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 + O2+ 4H+ =4Fe3+ + 2H2O,则另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正确答案

(1)△H=-867 kJ·mol–1  (3分)

(2)K=0.035(或带单位:L/mol)(3分);向右、不移动; B(各2分)

(3)2Fe3++SO2+2H2O=2Fe2++SO42+4H+(3分)

试题分析:(1) ①CH4(g) + 4NO2(g) =" 4NO(g)" + CO2(g) + 2H2O(g)    △H=" –574" kJ·mol–1

②CH4(g) + 4NO(g) = 2N2(g) + CO2(g) + 2H2O(g)       △H=" –" 1160 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计算①+ ②得到:CH4(g) + 2NO2(g) = N2(g) + CO2(g) + 2H2O(g)  △H=" –867" kJ·mol–1

故答案为:△H= –867 kJ·mol–1

(2)依据图象分析,15min时达到平衡时N2浓度为0.2mol·L–1,NO平衡浓度为1.6mol·L–1,CO浓度为0.6 mol·L–1,CO2浓度为0.4 mol·L–1,反应2NO(g) + 2CO(g)  N2(g) + 2CO2(g)的平衡常数。故答案为:0.035。①若保持温度不变,20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CO气体0.6mol,此时c(CO) =" 1.2" mol·L–1,而生成物浓度不变,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将正反应方向移动。②若保持温度不变,20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6mol,浓度分别为c(NO)="1.6" mol·L–1,c(CO)="0.6" mol·L–1 + 0.6 mol·L–1 =" 1.2" mol·L–1,c(N2) =" 0.2" mol·L–1 + 0.6 mol·L–1 =" 0.8" mol·L–1,c(CO2) =" 0.4" mol·L–1,平衡不动。③如图甲所示,20min时,改变反应条件,导致反应速率减小,氮气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A不合题;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温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氮气浓度增大,B符合题意;缩小容器体积虽然可使平衡正向移动,但改变条件的瞬间,N2浓度增大,与图中描绘的情况不符,C不合题意;增加CO2的量,平衡逆向移动,N2浓度减小,D也不合题。故答案为:B。

(3)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O2+O2+2H2O=4H+ + 2SO42,总反应减去反应4Fe2+ + O2+ 4H+ =4Fe3+ + 2H2O即得另一离子方程式:2Fe3++SO2+2H2O=2Fe2++SO42+4H+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硫酸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Ⅰ.工业上以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为原料制备BaCl2,其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某研究小组查阅资料得:

BaSO4(s)+4C(s) 4CO(g)+BaS(s)△H1=+571.2kJ•mol-1      ①

BaSO4(s)+2C(s)2CO2(g)+BaS(s)△H2=+226.2kJ•mol-1      ②

(1)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气体,得到硫化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反应C(s)+CO2(g) 2CO(g)的△H=           

(3)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有两个

①从原料角度看,                           

②从能量角度看,①②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4)该小组同学想对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做进一步研究,查资料发现在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该小组同学提出以下四种观点:

①当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加入Ba2+ 使SO42-沉淀完全,则此时SO42-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②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③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④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Ⅱ.某燃料电池以C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

请回答:

(5)H+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另一极(填a或者b)。

(6)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正确答案

27.(12分,每空2分)

Ⅰ.(1)H2S+2OH- =2S2-+H2O

(2)+172.5 kJ•mol-1

(3)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提高BaS的产量

(4)④

Ⅱ.(5)a

(6)O2+4e-+4H+═2H2O

试题分析:

Ⅰ.(1)吸收的气体是H2S,得到硫化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S+2OH- =2S2-+H2O 。

(2)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2=+172.5 kJ•mol-1

(3)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提高BaS的产量

(4)①无论如何SO42-在溶液中的浓度都不能为0,错误;

②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相当于增加了SO42-的浓度,此时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减小的,错误;

③ 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无论是SO42-的浓度还是钡离子浓度都是增加的,错误。

④d点中无论是SO42-的浓度还是钡离子浓度都是比较小的,此时溶度积比离子积常数小,未能沉淀,所以正确的是④。

Ⅱ.(5)b电极是正极,氢离子在原电池中向正极移动,选a

(6)b电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由于在酸性电解质中,故方程式为O2+4e-+4H+═2H2O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亚氯酸钠(NaClO2)常用于水的消毒和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用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NaClO2·3H2O ;

②Ksp(FeS)=6.3×10-18 ; Ksp(CuS)=6.3×10-36 ;Ksp(PbS)=2.4×10-28

(1)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工艺流程中的NaClO3、ClO2、NaClO2都是强氧化剂,它们都能和浓盐酸反应制取Cl2。若用二氧化氯和浓盐酸制取Cl2,当生成5 mol Cl2时,通过还原反应制得氯气的质量为   g。

(2)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晶体的所需操作依次是               (填写序号)。

a蒸馏;b灼烧;c过滤;d冷却结晶;e蒸发

(3)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NaClO2)漂白织物,漂白织物时真正起作用的是HClO2

下表是 25℃时HClO2及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①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O2、NaF、NaCN、Na2S四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体积相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F、NaCN两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的大小关系为:  (填“前者大”“相等”或“后者大”)。

②Na2S是常用的沉淀剂。某工业污水中含有等浓度的Cu2+、Fe2+、Pb2+离子,滴加Na2S溶液后首先析出的沉淀是               ;当最后一种离子沉淀完全时(该离子浓度为10-5mol·L-1)此时体系中的S2-的浓度为                

正确答案

(1)2ClO2 + H2O2 + 2OH = 2ClO22—+ O2+ 2H2O;  71 ;

(2)edc

(3)①Na2S>NaCN>NaF>NaClO2; 前者大;  ② CuS; 6.3×10-13mol/L

试题分析:(1)根据题给化学工艺流程图知,吸收塔内为ClO2、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NaClO2、氧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ClO2 + H2O2 + 2OH = 2ClO22—+ O2+ 2H2O;若用二氧化氯和浓盐酸制取Cl2,二氧化氯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浓盐酸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可知4n(ClO2)=n(HCl),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4,故还原反应生成的氯气为1mol,质量为71g;(2)从滤液中得到NaClO2·3H2O晶体的所需操作依次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答案为edc;(3)①根据题给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ClO2>HF>HCN>HS-,根据盐类水解规律:酸性越弱,对应钠盐中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O2、NaF、NaCN、Na2S四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2S>NaCN>NaF>NaClO2;由于酸性:根据二者的水解方程式判断,体积

相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F、NaCN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由于酸性:HF>HCN,则碱性:NaCN>NaF,NaCN溶液中氢氧根浓度大于NaF溶液中氢氧根浓度,NaCN溶液氢离子浓度较小,而两溶液中钠离子浓度相等,则溶液中阳离子总数:NaCN<NaF;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的大小关系为:前者大;②根据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难溶物,溶度积越小,溶解度越小,滴加硫化钠,相应阳离子最先沉淀,故首先析出沉淀是CuS,Fe2+最后沉淀,沉淀完全时该浓度为10-5mol•L-1,此时的S2-的浓度为6.3×10-18/105=6.3×10-13mol/L。

下一知识点 : 氧化还原反应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离子反应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