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俗的变迁(断发易服)
- 共44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戊戌奏稿》一书于宣统三年(1911)在日本出版,内收康有为戊戌年间所上奏折20篇,编书序文5篇,常被作为研究康有为及维新派变法思想的基本依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断发易服改元折》(简称《断发折》)原载《戊戌奏稿》……,今原折未见。按《自编年谱》所记,原折仅请改元易服,未言断发;《断发折》则首请断发,与之不合。又,原折是康有为在政变即将发生,因而“日夜忧危”的情况下赶拟的,其宗旨是对抗旧党,保存新政;《(断发折》言断发易服之旨则在变“儒缓之俗”,发“尚武之风”,亦与之不合。
——宋德华《考略》
材料二 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维新派的威望也因而降低,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因而涣散。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三 (康)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的考证可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这样做的原因。就研究戊戌变法而言,应如何使用《戊戌奏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易服”主张的最终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请断发易服改元折》并非戊戌年所写的原折。适应时代形势变化的需要。结合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分析,经考证后使用。
(2)激化社会矛盾,加速变法失败。
(3)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缺乏群众基础;领导人的策略、人品。
世博会的举办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参与世博会的过程同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 为炫耀其强大国力,英国决定在1851年举办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展示了英国以及其他各国先进的工业展品,例如630吨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桥梁等大型模型。伦敦世博会意味着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新生产技术、新生活理念的交流的重大转变,因此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
材料二 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得知英国伦敦要举办世博会的消息,快速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紧急托运往英国。“荣记湖丝”历经时间的考验,终于质压群芳,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徐荣村成为参加世博中国第一人。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注: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上,有记载当时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派了名叫包腊的英国人代表中国参会)。据《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记栽:这届世博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在世博会走过半个多世纪后,1905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出洋赛会通行章程》二十条,把参加世博会的“主权”从海关手中收了回来。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可雅白兰地”由此更名为“金奖白兰地”。中国的获奖产品仍然集中于茶酒等传统产品上,在现代工业产品方面并未有突破。这一情况到了192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上有了改观,这谀世博会上,除了传统的丝茶绣等产品外,在现代工商业方面,中国也有印刷工艺、化妆品、革制品、电器、铜钢制品等展品的参与。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到1982年以前,西方国家举办世界博览会未邀请我国参加。198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举行的“能源”专业世博会上,美国邀请我国组团参加,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此后,历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邀请我国参加。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中国上海成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以上材料均根据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有关知识整理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一届世博会为什么是在英国主办?近代早期中国参加世博会反映出当时中国经济哪些重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上海为什么能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参与世博会近160年的历史形象记载了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参加世博会历程的特点。通过这一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较早确立;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近代科技经济发达。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发达,传统手工艺产品驰名中外,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差距大。
(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美建交,双边关系的改善。
(3)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提高;对外开放的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上海经济实力及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4)从个人参加世博会到政府组织参加;从外国人代表中国参加世博会到中国人自主参加;参加世博会产品从以传统手工业产品为主到以现代工业科技产品为主(或者传统与现代工艺并重);从参加世博会到承办世博会。国家(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要积极融人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政府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在中外几千年历史中,头发就如一根细细的、极其敏感的晴雨表,纵穿于其中,折射着历史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即如果没有管仲,我们中国人都要变成披发与左扣衣襟的夷狄了。)
——《孝经?开宗明义章》和《论语?宪问》
材料二:20世纪初,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逐渐兴起剪辫风潮,至五四前夜,男子剪掉辫子已成为个人生活的常态,但女子剪短发仍被视为有伤风俗。
——谢天开《短发与新女性的诞生》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发型从“郭富城头”到“周杰伦头”、从“纯子头”(来源于日本电视连续剧)到“梁咏琪头”,颜色从纯黑色到五颜六色,人们的发式逐渐个性化、时尚化。
——太平洋女性网《发型演变三十年》
材料四:1871年8月,日本明治政府颁布《断发脱刀令》,宣布日本人要剪掉长发、解除佩刀,改为西式发型。
——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头发有何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材料二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新时期中国人发式日益个性化、时尚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明治政府施行断发令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社会习俗近代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孝道的表现,区分文明与野蛮的标志。
(2)辛亥革命的影响(南京临时政府的有关措施),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近代工业的发展,西方思想观念的进一步传播,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
(3)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等。
(4)文明开化,有利于日本的近代化。
(5)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加以改造或剔除。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