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其中划定的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是“国中之国”,成了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中国的太上皇;而今天的使馆区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的、平等的、主权国家之间加强彼此合作的重要桥梁。

本题主要把握《辛丑条约》签订时的背景及国家性质和今天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与战争,我们应以史为鉴。阅读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院日本对华采取一系列强硬举动凸现军事色彩。据日本共同社1月16日披露的日本防卫厅应对西南岛屿“有事”的对策方针中,钓鱼岛竟然被包括其中。在这份名为《日本西南诸岛防御计划》的文件中,假想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日本自卫队如何保卫九州以南和中国台湾以北1 200公里范围内分布的大小岛屿,其中包括保卫钓鱼岛。“与其说是保卫,不如说是霸占,试图给人造成一种名正言顺的假象”,一位日本问题专家说。

(1)图一、图二揭示了什么历史信息?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概括说明图三、图四的历史场景对中国政局产生的不同影响。

(3)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分析日本的野心。有关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归属问题,早在二战中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已作了明确规定,请回答该会议召开的时间、名称及具体规定。

(5)你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有何重要认识?

正确答案

(1)图一、图二反映了中日两国关系密切。与中国的交往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图三历史场景的影响: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图四历史场景的影响: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中国面临着两条不同道路的选择。

(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4)日本企图占领我国的钓鱼岛,并显示其势力。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台湾和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5)和平友好的交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侵略战争只会给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日两国应该以史为鉴、正视现实。

本题为图片型史料分析题,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广泛,主要考查学生以图析史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问题设置明确,难度不大。本题以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为切入点,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中日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中日关系既有友好交往,也有摩擦和战争,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图片,明确图片所蕴涵的历史信息,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然后以所学知识为依托,灵活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过去很多年,我们在解读铁路为什么在《马关条约》前不能在中国获得发展时,总是以为铁路理念与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相背离,总是说铁路所经地方破坏了中国的风水,因而被抵制被拒绝。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真实的。铁路在《马关条约》前无法在中国获得充分发展,主要是因为那时中国没有足够物流和人流;而那时中国之所以没有足够物流和人流是因为中国的资源没有获得充分开发;而中国的资源没有获得充分开发,主要的也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而是因为中国没有足够的开发资本,中国凭借自己的资本去开发矿产资源,去修筑铁路,那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困难。

《马关条约》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个条约同意“日本臣民”有权在中国投资办厂,享受进出口政策优惠。根据条约体制,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对日本人获得的这个权利一体共享。于是,在1895年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外国资本像钱塘江大潮一样涌进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贯通南北的两条铁路干线迅速分段动工,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矿产资源很快获得开发。至1903年,铁路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巨大赢利空间的新兴产业,以致中国民间资本强烈要求政府将这些产业向他们开放。如果没有外国资本的介入,中国不可能在1895年之后获得迅速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也不可能在那个时刻发生。

外国资本对中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不能说这就是经济侵略,这只是资本凭着本性寻找利润空间和价格洼地。

——马勇《重新认识近代中国的外国资本和资产阶级》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外国对华资本输出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正确答案

(12分)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缺乏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观点一:近代中国外国对华资本输出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论证:

①经济上:《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开矿设厂,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铁路等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清政府放宽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客观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②政治上:民资资产阶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1895年以后也开始兴起,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思想文化上: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经济侵略加剧,出现了以张謇为代表的实业救国思潮;随着民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兴起。

结论:资本输出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华的新变化,但客观上对中国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积极效果。

观点二:近代外国对华资本输出对中国带来巨大灾难,阻碍了中国历史进步。

①经济上:通过资本输出在华开矿设厂修铁路,一方通过铁路优势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中国进一步沦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附庸,另一方面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政治上:在中国开设银行,这些银行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工具。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贷款,攫取高额利润,控制了中国的财政,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③文化上: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如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猖獗,不利于中国文化教育的进步。

结论:资本输出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从主观目的来看还是是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因此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灾难。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得出自己的结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