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言之有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15世纪至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上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随着人类社会的转型,中国近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西方的工业文明给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带来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二战后,世界经济遭受重大创伤,除美国以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成为废墟,在恢复本国国内经济的同时,都关心世界经济的重建。美国……积极倡导和推动了战后国际经济关系几大问题的解决。为了从整体上解决战后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主要问题,美国试图从金融、投资、贸易三方面重建国际经济秩序。

——百度知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什么能“倡导和推动了战后国际经济关系几大问题的解决”?美国是如何从“金融、投资、贸易三方面重建国际经济秩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评价: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经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政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产生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门被迫打开。思想文化: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和辛亥革命对救国道路的探索。

(3)美国成为战后超级经济大国。金融: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投资:成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银行;贸易:通过关贸总协定,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南京条约》签字

《马关条约》签字

《辛丑条约》签字

(1)说明上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外交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3)下图是我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的照片,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开怀大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列图片反映出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3)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4)屈辱与尊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历史每前进一步是要付出血的代价,流血是残酷的,但血还是要流的,人类是拖着血腥的肌体向前发展的。

(1)从“哥伦布们的屠杀占领”,你看到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进步影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残酷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流血历史给人类的进步换来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对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场血与火的世界近现代史的变化中,中华民族失去和得到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给资本主义新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②使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2)殖民扩张的流血给人类换来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积累,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市场。

(3)①世界上一切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都卷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圈,成为其附庸。②当今第三世界国家遭受新一轮资本主义再扩张,与列强各国差距太大。③当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但发展中国家有机遇、有风险。

(4)①中国不仅失去了被列强各国掠夺的财富,而且失去了前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机遇。②中国获得了被侵略、被奴役的痛苦教训,获得了必须重视科技、增强综合国力的认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2)主要特点:分别审查,根据条约内容(平等、不平等)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