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共98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材料一: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
——霍布斯包姆
材料二: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
——根据【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
材料三:(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材料四:《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请回答:
(1)请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在苏俄和苏联时期各有何表现?当时政府如何应对这种形式的“反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国农民非暴力的日常反抗行为对制度创新有何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四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或开启现代化),导致中国茸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2)苏俄表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应对:实施新经济政策。苏联表现: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应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3)指人民公社制度。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观点: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理由: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开始了农业革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都是农业先进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正确答案
(1)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2)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小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3)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