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 共324题
描述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其中流行性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
下图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右图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冷锋
天气特征: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
成因:①暖空气被迫抬升,成云致雨;②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
(2)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
(3)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4)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5)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参考图1 ,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产生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正在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见图2)。在北京布局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哪些?请列举三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保温作用更强。
(2)①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②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以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③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3)①市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缺乏);②科技力量强;③经济基础雄厚(资金充足);④首都对环境质量要求高。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
(1)2011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____。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_________控制,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__。
(3)据材料二,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__。风力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_____________。
(4)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巴黎;新德里
(2)副热带高气压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意大利;西班牙;较小
(4)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发达的海洋运输,有利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工业基础好,技术先进,劳动力丰富
(5)控制巴黎的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拓展交通运输网,加强区域联系积极发展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流入延长产业链,合理布局产业
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读下图与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材料2: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
材料3: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材料4: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乙图中E河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
(2)该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________。
(3)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5)该市为促进经济转型拟建一高新技术开发区,请在乙图中A、B、C、D四处选一合适位置并简述理由。
正确答案
(1)自北向南 (1分)
(2)交通不便 (1分)
(3)资源枯竭 (1分)
(4)①煤矸石、粉尘等固体废弃物污染;②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酸雨危害;③地下水位下降;④地面沉降;⑤水土流失;⑥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⑦导致荒漠化。(答对其中3点给3分)
(5)C (1分);处在垂直于主导风向的郊外和河流的上游,附近有公园,环境优美。(3分)
本题考查区域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1)结合该地区的地势分布判断河流流向。(2)该地区的早期煤矿兴办的时区为1898年,当地煤炭资源丰富,故限制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阻力主要考虑交通。(3)材料3反映近年来,该市的煤炭资源减少。(4)煤炭工业发展的环境问题主要从大气污染、水污染、侵占土地、导致地面下沉等方面分析。(5)影响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为交通和环境,图示C靠近公园和铁路。且位于与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
读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2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图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甲图中A表示_______所占比重。
(2)我国能源消费以_______为主,并且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_______。这也为山西省_______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_______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乙图中C表示_______,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占第二位的是_______。
(4)进入2004年10月份以来,世界原油市场的价格节节攀升,给世界和我国经济都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其中更不利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 煤炭
(2)煤炭 不会改变 煤炭 市场
(3)乙 石油 煤炭
(4)世界经济
本题以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为切入点,分析山西煤炭开发的市场条件,并由此延伸到我国西气东输和世界原油涨价对经济的影响。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水电所占的比重相对要小一些,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则以石油为主,石油的比重占至40%,所以甲图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中的A自然为煤炭。
(2)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2002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为14亿吨标准煤。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能源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并且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因此,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3)乙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世界上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则占40%的为石油,占第二位的为常规能源煤炭。
(4)进入2004年10月份以来,世界原油市场的价格节节攀升,给世界和我国经济都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其中更不利的则应是世界经济。
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能源强度。根据能源强度的高低,把我国各省级单位进行了如下区域划分,读表回答。
(1)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强度呈____趋势。
(2)山西省碳排放系数位居全国首位,是因为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_为主。
(3)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列空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南作为中能耗省份,也应为中国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从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角度,为河南工业发展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下降
(2)煤
(3)毁林;燃烧矿物燃料;两极冰川融化;沿海低地(城市)被淹
(4)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高耗能企业的比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高科技工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等
图1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3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
(2)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3)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10分)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与一个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确保国家的资源安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各国的共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从材料一分析我国与世界十个人口大国相比,在资源环境要素中最具优势的是 。材料二中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高的国家是 ,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低的国家是 。(3分)
(2) 资源环境安全系数≥10的国家,从资源环境要素看,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
(3)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然资源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的资源安全,应采取的举措有哪些?(4分)
正确答案
(1)能源矿产 俄罗斯 日本(每空各1分)
(2)人均耕地面积大,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环境良好。(3分)
(3)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4分)
试题分析:
(1)读表格和图中数据可知:我国在资源环境要素中最具优势的是能源矿产;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高的国家是俄罗斯;资源环境安全系数最低的国家是日本。
(2)资源环境安全系数≥10的国家是俄罗斯、美国和巴西,联系它们的资源状况可知其共同点:人均耕地面积大,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环境良好。
(3)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的占有更低,资源环境的安全系数低,所以应采取的措施应从控制人口,加大科技投入,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角度去分析。
(26分)近十年来,中国革命的“红都”——志丹县,面对“群山恶水”,奋发图强,实现了由贫困县向西部百强县、陕西十强县的历史巨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陕西省志丹县地理位置示意图(图甲)。
材料二:1997~2010年志丹县工业产值示意图(图乙)以及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指数变化示意图(图丙)。
(1)这里的“群山”是指 ① ;“恶水”是指 ② 。(6分)
(2)志丹县自然带属于由 ① 向 ② 的过渡地带。(4分)
(3)试指出志丹县从农业向工业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并分析促使其转型的原因。(6分)
(4)指出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指数的变化趋势,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指出志丹县综合整治的措施。(10分)
正确答案
(1)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崎岖不平的丘陵(4分) ②只流沙,不流水的含沙量大的黄河支流(2分)
(2)①森林带②草原带(每空2分,不分顺序)
(3)转型时期:2002~2006年(2分);
原因:石油资源的开采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兴起和发展(4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4)发展趋势:总体波动、良性协调发展(每点2分,共4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措施和方法: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建设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沙林;改变工业过于单一的局面,延长石油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和其他产业;减少石油开采和加工对植被的破坏,加强治理三废,减少环境污染;开展河流治沙、治水工程。(每点2分,共6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试题分析:
(1)读图甲,结合材料分析,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崎岖不平的丘陵地貌,被称为群山。流经志丹县的河流是北洛河,该段植被差,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是洛河泥砂的源地。泥沙含量极大,被称为只流沙,不流水的含沙量大的黄河支流。
(2)这里是半干旱与半湿润区的过度带,植被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过度。
(3)读图乙,可以判断转型时期是2002~2006年。
图乙中,从2002年石油工业产值增加,说明随着石油资源的开采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产业转型的过渡期。
(4)读图丙,可以看到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指数的变化趋势是总体波动,呈良性协调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志丹县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积极建设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沙林。改变工业过于单一的局面,延长石油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和其他产业。减少石油开采和加工对植被的破坏,加强治理三废,减少环境污染。开展河流治沙、治水工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