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能与电能
- 共5875题
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能源,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
Ⅰ.工业制备二甲醚的生产流程如下:
催化反应室中(压力2.0~10.0Mpa,温度230~280℃)进行下列反应:
①CO(g)+2H2(g)⇌CH3OH(g)△H=-90.7kJ/mol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
③CO(g)+H2O(g)⇌CO2(g)+H2(g)△H=-41.2kJ/mol
(1)甲烷氧化可制合成气:CH4(g)+O2(g)⇌CO(g)+2H2(g)△H=-35.6kJ/mol,该反应是______反应(填“自发”或“非自发”).
(2)催化反应室中总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的△H=______.830℃时反应③的K=1.0,则在催化反应室中反应③的K______1.0(填“>”、“<”或“=”)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
Ⅱ.如图为绿色电源“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b电极是______极.
(2)a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I.(1)甲烷氧化可制合成气:CH4(g)+O2(g)⇌CO(g)+2H2(g)△H=-35.6kJ/mol,△S>0,△H<0,;△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故答案为:自发;
(2)催化反应室中(压力2.0~10.0Mpa,温度230~280℃)进行下列反应.
①CO(g)+2H2(g)⇌CH3OH(g)△H=-90.7kJ/mol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
③CO(g)+H2O(g)⇌CO2(g)+H2(g)△H=-41.2kJ/mol
依据盖斯定律①×2+②+③得到:3CO(g)+3H2(g)⇌CH3OCH3(g)+CO2(g)△H=-246.1kJ/mol;
830℃时反应③的K=1.0,则在催化反应室中,压力2.0~10.0Mpa,温度230~280℃,温度降低.平衡正向进行,反应③的K增大;
故答案为:-246.1kJ/mol;>;
(3)依据催化反应室中(压力2.0~10.0Mpa,温度230~280℃)进行下列反应.
①CO(g)+2H2(g)⇌CH3OH(g)△H=-90.7kJ/mol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
③CO(g)+H2O(g)⇌CO2(g)+H2(g)△H=-41.2kJ/mol
CO、甲醇和水,是中间产物,H2也可以部分循环,故答案为:CO、H2、甲醇和水;
II.反应本质是二甲醚的燃烧,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二甲醚在负极放电,正极反应还原反应,氧气在正极放电.由图可知,a极为负极,二甲醚放电生成二氧化碳与氢离子,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H3OCH3-12e-+3H2O=2CO2+12H+,b为正极,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答案为:正;CH3OCH3+3H2O-12e-=2CO2+12H+.
最近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空气中的CO2转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1)在合成塔中,若有2.2kgCO2与足量H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态的水和甲醇,可放出2473.5kJ的热量,试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①上述合成反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从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低温有利于原料气的转化,而实际生产中采用300°C的温度,其原因是______.
②“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中常包括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上述流程中能体现“循环利用”的除碳酸钾溶液外,还包括______.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
(3)甲醇可制作燃料电池.写出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的甲醇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______.当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是6.72L(标准状况下).
(4)常温下,0.1mol/L K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2.2kgCO2的物质的量为:=50mol,生成1mol甲醇放出热量为:
=49.47kJ/mol,则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2(g)+3H2(g)═CH3OH(g)+H2O(g)△H=-49.47kJ•mol-1,故答案为:CO2(g)+3H2(g)═CH3OH(g)+H2O(g)△H=-49.47kJ•mol-1;
(2)①实际生产中采用300°C的温度,是因为在用300°C时,催化剂活性最大,反应速率最快,故采用此温度,故答案为:考虑到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加快反应速率;
②从反应流程来看,分解池需要高温水蒸气,而合成塔温度在300°C,故分离出甲醇后,水蒸气可循环利用,故答案为:高温水蒸气;
③使n(CH3OH)/n(CO2)增大,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充入氦气,反应体系浓度不变,对平衡无影响;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减少了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进行;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进行,只有CD符合,故答案为:CD;
(3)负极上燃料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考虑电解质的参与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
n(O2)==0.3mol,1molO2反应转移4mol电子,故0.3molO2转移1.2mol,
故答案为:CH3OH+8OH‑-6e-═CO32-+6H2O;1.2mol;
(4)由于碳酸氢根水解,所以c(K+)>c(HCO3-),由于水解是微弱的,所以c(HCO3-)>c(OH-),溶液显碱性,所以c(OH-)>c(H+),
氢离子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水的电离,二是碳酸氢根的电离,故c(H+)>c(CO32-),由此可知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K+)>c(HCO3-)>c(OH-)>c(H+)>c(CO32-),
故答案为:c(K+)>c(HCO3-)>c(OH-)>c(H+)>c(CO32-).
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氢气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I.氢氧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用氢氧燃料电池进行如图实验(图中所用电极均为惰性电极):
(1)对于氢氧燃料电池中,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______
A.a电极是负极,OH-移向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电池总反应式为:2H2+O22H2O
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E.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2)上图装置中盛有100mL、0.1mol•L-1AgNO3溶液,当氢氧燃料电池中消耗氢气112mL(标准状况下)时,则此时上图装置中溶液的pH=______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II氢气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是:N2(g)+3H2(g)⇌2NH3(g)△H=-92.20kJ•mol-1.
(1)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NH3的同时生成3n mol H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H的同时生成n mol N≡N
③用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3:2
④N2、H2、NH3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2)已知合成氨反应在某温度下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如下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①反应进行到2小时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
②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③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往平衡体系中再加入N2、H2和NH3各1.00mol,化学平衡将向______ 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不移动”).
正确答案
I.(1)A.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所以a电极是负极,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OH-移向负极,故正确;
B.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故正确;
C.该原电池反应不需要点燃,其电池总反应式为:2H2+O2=2H2O,故错误;
D. 燃料电池放电时生成水,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但溶液的体积增大,所以电解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则溶液的pH减小,故错误;
E.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2)只需要不断补充氧化剂和还原剂即可,故正确;
故选CD;
(2)当氢氧燃料电池中消耗氢气112mL(标准状况下)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0.01mol,
电解硝酸银溶液的电池反应式为4AgNO3+2H2O=4Ag+4HNO3+O2↑,设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
4AgNO3+2H2O=4Ag+4HNO3+O2↑ 转移电子
4mol 4mol
0.1xmol 0.01mol
x==0.1,
所以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L,则溶液的pH=1,
故答案为:1;
II(1)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①当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NH3的同时生成3n mol H2时,说明反应v正=v逆,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②当单位时间内生成6n mol N-H的同时生成n mol N≡N时该反应才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H的同时生成n mol N≡N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③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同一时间段内用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都为1:3:2,
所以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④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则N2、H2、NH3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所以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⑤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不变,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就不再改变,所以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⑥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故选②③;
(2)①2小时时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4.50-3.60)mol=0.90mol,有3mol氢气参加反应时放出92.2kJ能量,
当0.90mol氢气参加反应时放出热量==27.66kJ,故答案为:27.66kJ;
②当反应进行到3小时时,生成氨气1.00mol,则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3=1.50mol,n4=4.5mol-1.5mol=3.00mol,n3=1.50mol-
×1=1.00mol,3、4小时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该反应在第三小时时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c(NH3)=
=0.5mol/L,c(H2)=
mol/L=1.5mol/L,c(N2)=
mol/L
=0.5 mol/L,K==
,故答案为:
;
③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往平衡体系中再加入N2、H2和NH3各1.00mol,c(NH3)=1mol/L,c(H2)=2mol/L,c(N2)=1mol/L,
浓度商==
<K,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正反应.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H<0
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K1______ K2(填“>”“<”或“=”);若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______(填“变”或“不变”).
(2)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填序号):
A.2VH2(正)=3VNH3(逆)
B.N2的消耗速率等于H2的消耗速率
C. 溶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F.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3)将不同量的N2和H2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实验1中以v(NH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实验2的速率比实验1快的原因是______;
(4)有人设计采用高性能质子导电材料SCY陶瓷(能传递H+),实现了常压下既能合成氨又能发电的实验装置(如图).则其正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
正确答案
(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H<0,平衡常数计算表达式为=;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压强增大平衡正向进行但平衡常数不变,故答案为:
;>;不变;
(2)平衡标志最根本的依据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A、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2VH2(正)=3VNH3(逆),说明氨气的正反应速率等于氨气的逆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故A符合;
B、N2的消耗速率等于H2的消耗速率,只能说明反应正向进行,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不符合;
C. 溶器内压强保持不变,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不变,说明平衡不变,故C符合;
D.反应体系中 物质质量守恒,体积相同,密度不变,反应进行过程中,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故D不符合;
E.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反应中质量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证明反应达到平衡,故E符合;
F.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混合气体是无色混合气体,故F不符合;
故答案为:A、C、E;
(3)实验1中以v(NH3)表示的反应速率==
=0.05mol/L•min;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中 温度变化是影响最大的,镁升高10°C,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实验2是900°C进行的反应,实验2的速率比实验1快,故答案为:实验2温度高于实验1;
(4)合成氨的反应为,N2+3H2⇌2NH3.原电池中负极是物质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是物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N2,得到电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氨气;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NH3,故答案为:N2+6e-+6H+=2NH3 .
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燃料,可以达到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目的.
(1)由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和三种分别组成的燃料物质甲和乙,其分子中均有氧,且1个乙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则甲和乙分别是______.
乙是一种清洁燃料,工业上可用甲和氢气反应制得.
①T1温度时,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甲和6mol H2,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甲)=0.2mol/L,则乙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
②升高温度到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甲的转化率的是______(填字母).
A.加入2mol甲 B.充入氮气 C.分离出乙 D.升高温度
(2)甲烷也是一种清洁燃料,但不完全燃烧时热效率降低并会产生有毒气体造成污染.
已知:
CH4(g)+2O2(g)=CO2(g)+2H2O(l)△H1=-890.3kJ/mol
2CO (g)+O2(g)=2CO2(g)△H2=-566.0kJ/mol
则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时的热效率只是完全燃烧时的______倍(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3)甲烷燃料电池可以提升能量利用率.如图是利用甲烷燃料电池电解50mL 2mol/L的氯化铜溶液的装置示意图:
请回答:
①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______.
②当线路中有0.1mol电子通过时,______(填“a”或“b”)极增重______g.
正确答案
(1)由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和三种分别组成的燃料物质甲和乙,1个乙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则乙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1个O原子,则含有H原子数目为18-6-8=4,故乙为CH3OH,分子中均有氧,故甲为CO,
故答案为:CO、CH3OH;
①、发生反应CO (g)+2H2(g)⇌CH3OH(g),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甲)=0.2mol/L,则平衡时n(甲)=2L×0.2mol/L=0.4mol,则:CO (g)+2H2(g)⇌CH3OH(g),
开始(mol):2 6 0
变化(mol):1.6 3.2 1.6
平衡(mol):0.4 2.8 1.6
CH3OH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A.加入2mol甲,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但甲的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
B.充入氮气,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甲的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分离出乙,平衡向正反应移动,甲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T1温度时平衡常数为=
>1,故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甲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1;
②、2CO(g)+O2(g)=2CO2(g)△H=-566.0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①×2-②可得:2CH4(g)+3O2(g)=2CO(g)+4H2O(l);△H=-1214.6kJ•mol -1
故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时的热效率只是完全燃烧时的=0.7,
故答案为:0.7;
(3)①、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甲烷在负极通入,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H+,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4-8e-+2H2O=CO2+8H+,
故答案为:CH4-8e-+2H2O=CO2+8H+;
②、B为电解池,铜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在阴极析出,该极连接原电池的负极,故在b电极析出Cu,b电极的质量增重,转移0.1mol电子,析出铜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故析出铜的质量为0.05mol×64g/mol=0.32g,
故答案为:b;0.32.
水煤气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
C (s)+H2O(g)═CO (g)+H2 (g)△H=+131.3kJ•mol-1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2)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将体系中的C(s)全部移走,平衡______(向左移/向右移/不移动).
(3)上述反应在t0时刻达到平衡(如图),若在t1时刻改变某一条件,请在下图中继续画出t1时刻之后正反应速率(ν正)随时间的变化:
①缩小容器体积(用实线表示)
②降低温度(用虚线表示)
(4)一定温度下,三个容器中均进行着上述反应,各容器中炭足量,其它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填写表中相应的空格.
(5)CO和H2可合成甲醇.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由甲醇负极、氧正极和质子交换膜构成.在催化剂作用下甲醇被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甲醇用完后,只要补充甲醇就可以继续使用.因此,DMFC用作笔记本电脑、汽车等的能量来源时,它能够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 DMFC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DMFC的总反应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2)将C全部移走,由于是可逆反应,还会生成碳,生成的碳不能完全反应,故平衡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向左移;
(3)①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瞬间正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到新平衡;②降低温度,瞬间正反应速率减慢,平衡逆反应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到新平衡,故图象为:
故答案为:
;
(4)由Ⅰ可知,平衡常数k==1,Ⅱ中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常数可知Ⅱ中c(H2)=
=
=0.6,
Ⅲ中此时的浓度商Qc==0.8<1,故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ν正>ν逆,
故答案为:0.06;>;
(5)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在正极放电,采用质子交换膜,故负极产生的氢离子移向正极,故氧气在正极放电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该原电池的实质是甲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与水,故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
故答案为:O2+4H++4e-=2H2O;2CH3OH+3O2=2CO2+4H2O.
目前,新能源不断被利用到现代的汽车中,高铁电池技术就是科研机构着力研究的一个方向.
(1)高铁酸钾-锌电池(碱性介质)是一种典型的高铁电池,则该种电池负极材料是______.
(2)工业上常采用NaClO氧化法生产高铁酸钾(K2FeO4),K2FeO4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在中兴和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反应原理为:
Ⅰ.在碱性条件下,利用NaClO氧化Fe(NO3)3制得Na2FeO4:3NaClO+2Fe(NO3)3+10NaOH=2Na2FeO4↓+3NaCl+6NaNO3+5H2O
Ⅱ.Na2FeO4与KOH反应生成K2FeO4:Na2FeO4+2KOH=K2FeO4+2NaOH
主要的生产流程如下:
(2)①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②流程图中“转化”(反应③)是在某低温下进行的,说明此温度下Ksp(K2FeO4)______Ksp(Na2FeO4)(填“>”或“<”或“=”).
(3)已知K2FeO4在水溶液中可以发生:4FeO42-+10H2O⇌4Fe(OH)3↓+8OH-+3O2↑,则K2FeO4可以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是______.
(4)FeO42-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图如下图所示.
①若向pH=10的这种溶液中加硫酸至pH=2,HFeO4-的分布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②若向pH=6的这种溶液中滴加KOH溶液,则溶液中含铁元素的微粒中,______转化为______(填化学式).
正确答案
(1)该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故答案为:Zn;
(2)①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②相同温度下,溶度积大的物质向溶度积小的物质转化,所以Ksp(K2FeO4)<Ksp(Na2FeO4),故答案为:<;
(3)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杀菌消毒,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净水,故答案为:杀菌消毒、净水;
(4)①根据图象知,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强,HFeO4-的分布分数先增大后减小,故答案为:先变大,后变小;
②根据图象知,随着溶液酸性的之间增强,FeO42-的分布分数逐渐增大,HFeO4-的分布分数逐渐减小,所以HFeO4-转化为FeO42-,故答案为:HFeO4-转化为FeO42-.
最新研究发现,用隔膜电解法处理高浓度乙醛废水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电耗较低等优点,其原理是使乙醛分别在阴、电解阳极发生反应,转化为乙醇和乙酸,总反应为:2CH3CHO+H2O═CH3CH2OH+CH3COOH实验室中,以一定浓度的乙醛-Na2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模拟乙醛废水的处理过程,其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1)若以甲烷燃料电池为直流电源,则燃料电池中b极应通入______(填化学式)气体.
(2)电解过程中,两极除分别生成乙酸和乙醇外,均产生无色气体.电极反应如下:
阳极:①4OH--4e-═O2↑+2H2O
②______
阴极:①______
②CH3CHO+2e-+2H2O═CH3CH2OH+2OH-
(3)电解过程中,阴极区Na2SO4的物质的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电解过程中,某时刻测定了阳极区溶液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其中Na2SO4与CH3COOH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阳极区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c(Na+)不一定是c(SO42-)的2倍
b.c(Na+)=2c(CH3COOH)+2c(CH3COO-)
c.c(Na+)+c(H+)=c(SO42-)+c(CH3COO-)+c(OH-)
d.c(Na+)>c(CH3COOH)>c(CH3COO-)>c(OH-)
(5)已知:乙醛、乙醇的沸点分别为20.8℃、78.4℃.从电解后阴极区的溶液中分离出乙醇粗品的方法是______.
(6)在实际工艺处理中,阴极区乙醛的去除率可达60%.若在两极区分别注入1m3乙醛的含量为3000mg/L的废水,可得到乙醇______kg(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正确答案
(1)b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应通入CH4,故答案为:CH4;
(2)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和氧气,电极反应为CH3CHO-2e-+H2O═CH3COOH+2H+,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醇和氢气,电极反应为4H++4e-═2H2↑或4H2O+4e-═2H2↑+4OH-,
故答案为:CH3CHO-2e-+H2O═CH3COOH+2H+;4H++4e-═2H2↑或4H2O+4e-═2H2↑+4OH-;
(3)硫酸钠不参与电解反应,物质的量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4)a.钠离子经过阳离子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而硫酸根离子不能经过阳离子交换膜,则c(Na+)不一定是c(SO42-)的2倍,故a正确;
b.Na2SO4与CH3COOH的物质的量相同,则有c(Na+)=2c(CH3COOH)+2c(CH3COO-),故b正确;
c.电荷不守恒,应为c(Na+)+c(H+)=2c(SO42-)+c(CH3COO-)+c(OH-),故c错误;
d.醋酸为弱电解质,主要以分子形成存在,则有c(Na+)>c(CH3COOH)>c(CH3COO-)>c(OH-),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d;
(5)乙醛、乙醇的沸点的沸点不同,且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蒸馏;
(6)废水中乙醛的质量为1m3×3kg/m3=3kg,乙醛的去除率为60%,则反应的乙醛为1.8kg,
CH3CHO+2e-+2H2O═CH3CH2OH+2OH-
44 46
1.8kg x
x=1.9kg,
故答案为:1.9.
2004年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C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安全.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电池示意如图:
(1)______极(填a或b)为电池的负极,电池工作时电流方向为______;
(2)写出电池正极反应方程式______;
(3)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______mol电子转移.
正确答案
(1)在燃料电池中,燃料乙醇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氧气是在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电流在电路中从正极流向负极,故答案为:a;由b极沿导线到a极;
(2)在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在酸性电解质环境下,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4H++O2+4e-=2H2O,
故答案为:4H++O2+4e-=2H2O;
(3)根据电池反应:C2H5OH+3O2=2CO2+3H2O,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2,所以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12mol电子转移,故答案为:12mol.
氢氧燃料电池是将H2通入负极,O2通入正极而发生电池反应的,其能量转换率高.
(1)若电解质溶液为硫酸,其正极反应为_______,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2mol电子,可产生水的质量为______g.
(2)若用氢氧燃料电池电解由NaCl和CuSO4组成的混合溶液.
其中c(Na+)=3c(Cu2+)=0.3mol/L,取该混合液100mL用石墨做电极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收集到0.112L(已折算到标准状况)气体.此时氢氧燃料电池外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不考虑电路中的其它损耗).
正确答案
(1)若电解质溶液是硫酸,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根据转移电子和水之间的关系式知,生成水的质量=×2×18g/mol=18g,
故答案为:O2+4H++4e-=2H2O,18;
(2)电解硫酸铜和氯化钠混合溶液时,阴极上铜离子先放电,然后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铜完全析出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1L×2=0.02mol,生成0.112L氢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2=0.01mol,串联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相等,所以氢氧燃料电池外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3mol,
故答案为:0.03.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