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条约》
- 共50题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A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兵官,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
(2)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
(3)“和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和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合理即可)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略)。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兵官,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
(2)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恢复朝贡体系,实行闭关锁国。
(3)“略”。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44年10月,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11月,清政府又在法国的胁迫下,同意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他们在各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从此,西方传教士随着鸦片和商品涌入中国,他们批着宗教的外衣,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侵略活动。
材料二 1858年6月,中俄、中英、中法中美《天津条约》相继签订,其中规定:“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材料三 外国教会和传教士早在鸦片战争前,他们就发出了要用“十字架征服中国”的狂妄叫嚣。鸦片战争后,他们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争先恐后窜入中国边疆和内地。这些传教士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为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建立血腥统治效劳,起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的作用。
材料四 山东是这场风暴的发源地。19世纪末山东大小教堂1300余处……这些教堂和教士,对当地人民进行血腥的压迫和掠夺。……这种情况,不但激起广大人民的无比愤怒和仇恨,甚至连清政府一些高级地方官吏也表示不满。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列出相关条约中有关宗教文化侵略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材料三分析材料一、二中西方国家的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山东是这场风暴的发源地”,“风暴”指的是什么事件?联系材料三、四说明“风暴”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1)《黄埔条约》中规定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其在各通商口岸自由传教。(2)《天津条约》中规定“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自由传教。(3)传教士可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
②(1)利用宗教活动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越。(2)加强对中国人民进行思想控制。
③风暴:指“义和团运动”。原因:(1利用传教士对中国进行侵越,充当侵越中国的急先锋。(2)教士对当地人民进行血腥压迫和掠夺。(3)教士活动猖獗,官府袒教抑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籍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品,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材料二 欧洲人籍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生产找市场,欧洲国邦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折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
——以上选自《殷海光文集》
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有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言之有理即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