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 共670题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C所产______,大部分作为________,只有小部分作为_______出售。此外这里也是美国_______的
主要产区。
(2)美国农业地理上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主要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玉米;家畜育肥的精饲料;谷物;大豆
(2)农业生产的区域专门化;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下左图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概况图”,下右图为“AB两地降水量月份分配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共15分)
(1)A、B两地降水共同点是 。A地夏季降水较 (填“多”或“少”),原因是受 控制。导致B地全年降水较多的因素,除大气环流和地形外,还有 因素。 (4分)
(2)甲地位于墨累一达令盆地,主要农产品是羊毛和小麦,其农业地域类型是 ;此种农业地域类型特点是 。(5分)
(3)根据材料,分析大分水岭对甲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6分)
不利影响: 解决措施:
正确答案
(1)共4分 季节分配不均匀(1分)少(1分)副热带高气压带(1分)洋流(1分);
(2)共5分 混合农业(1分)①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②市场适应性强 ③有效安排生产 ④生产规模大 ⑤机械化水平高(答对4点得4分)
(3)共6分
不利影响:阻挡来自东侧海洋的水汽,使得甲地降水较少,农业生产水源不足(2分)
解决措施:①开源:跨流域调水;合理利用地下水。(2分)
②节流:发展节水农业;研发、推广节水技术。(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澳大利亚部分区域概况图”、经纬网的度数、“艾尔湖”、“大分水岭”可知图示区域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A位于大分水岭西侧,属于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B位于大分水岭东侧,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典型的夏雨型气候,A、B两地降水共同点是季节分配不均匀。A地夏季降水少,主要是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导致B地全年降水较多的因素,除大气环流和地形外,还有洋流因素的影响,东侧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2)甲地位于墨累一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其特点是:①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②市场适应性强 ③有效安排生产 ④生产规模大 ⑤机械化水平高。
(3)大分水岭对甲地墨累一达令盆地的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阻挡了来自东侧太平洋的水汽,使得甲地降水较少,农业生产水源不足。解决措施:一方面是开源:跨流域调水;合理利用地下水。另一方面是节流:发展节水农业;研发、推广节水技术。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商品粮、棉基地分布图。
材料二我国粮食生产地11个省(黑、吉、辽、冀、鲁、豫、苏、皖、赣、湘、鄂)耕地及粮食生产占全国总量的百分比图。
(1)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甲是_____,乙是______。
(2)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至少答5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粮食生产的布局特点是____。这种布局的主要优点是(双选)
[ ]
A.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B.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粮食商品率
C.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D.有利于农药和化肥的大规模使用
正确答案
(1)商品谷物;季风水田
(2)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接近市场,工业基础
(3)集中分布;BC
东北亚经济圈包括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中国和蒙古的东部地区。回答下列问题。(23分)
材料一 东北亚经济圈部分区域图(图甲)
材料二 随着丙所在国家城市化的逐步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该国务农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老化的趋势。有统计资料显示,如今在该国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据半壁江山,只有8.5%的农民在39岁以下。
材料三 材料一中乙方框区域放大图(图乙)
(1)图甲中,丙所在的国家农业地域类型为 ,机械化程度较 (2分)
(2)图甲中,甲、乙、丙三地 气候显著,其成因主要是 。(4分)
(3) 图甲中,丙国的九州岛发展微电子工业需要的关键性条件为 。(2分)
(4)图甲中,甲、乙两个工业区域中与鲁尔区的工业类型最为接近的是 ,并简述该工业区与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差异性。(3分)
(5)根据材料二,农民老龄化给丙所在国家的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6分)
(6)根据材料三,分析乙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6分)
正确答案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高 (每空各1分,共2分)
(2)季风(2分) 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2分)
(3)重视教育,科技水平高(2分) (写有多个条件均不给分)
(4)甲 (1分) 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或者鲁尔区水资源充足(1分)
甲工业区水资源相对不足或者甲工业区铁矿资源丰富(1分)
( 回答铁矿和水资源两个方面差异才能得2分)
(5)劳动力不足(2分),大量土地闲置(2分),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提高(2分)。(共6分)
(6)特征:从大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或从城市向乡村转移;或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2分);移出的主要是占地面积广、污染大的企业(2分);多靠近交通发达的沿海、铁路沿线附近(2分)。 (共6分)
试题分析:
(1)此题属于基础题,要求学生注意课本的基础知识。由于气候等原因,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其特点是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由于经济因素,日本除外)、水利工程量大等特点。
(2)此题考查季风分布及成因。此地由于地处最大的亚欧大陆,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故形成季风气候区,夏季,吹夏季风,高温多雨,冬季,吹冬季风,低温少雨。
(3)此题考查工业区位条件。九州岛为日本电子工业较为发达地区,对科技水平要求较高,故丙国的九州岛发展微电子工业需要的关键性条件为重视教育,科技水平高。此类题学生在于要判断工业类型,从而得出答案。
(4)此题在于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分析。根据课本学生掌握鲁尔区发展的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靠近市场、近法国的铁矿区。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甲为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传统工业基地),乙为京津唐工业基地。而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交通便利等,但水资源不足。
(5)此题考查人口问题相关知识,题目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要看清题目——老龄化对农业的影响,所以只能在农业的角度分析,如劳动力不足,农村老人生活困难、孤独、农业闲置;农业发展缓慢等等。
(6)此题考查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学生必须从材料中分析,箭头由北京指向其他城市——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由西向东——内陆向沿海转移;工业类型——迁出的多为重工业,占地大,污染重,运输量大(近铁路)。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5分)
⑴图中A、B、c、D所代表的地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农业地域类型?(填序号):①混合农业②大牧场放牧业③商品谷物农业④水稻种植业
A ,B ,C ,D 。
⑵与A处(地域类型)相似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和 地区。
⑶B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 气候区,,该地区发展农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 ___ ,不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 _____ 。
⑷B地区水稻生产单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2分)。今后的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⑸西欧的牧草分布在 气候区,这种气候特点是 ,很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2分)。
正确答案
⑴③、④、①、②
⑵东北、西北
⑶季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水旱灾害频繁
⑷精耕细作、耕种规模小、传统观念制约及经济水平制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
⑸温带海洋性;夏季凉爽,冬季温暖,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试题分析:
(1)A为美国的中央大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B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水稻种植业;c位于澳大利亚,为混合农业;D位于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为大牧场放牧业。
(2)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东北。
(3)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发展该农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水旱灾害频繁是不利的自然条件。
(4)水稻生产单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精耕细作、耕种规模小、传统观念制约及经济水平制约;今后发展的方向是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
(5)西欧的牧草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夏季凉爽,冬季温暖,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非常适合牧草的生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世界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特征和区位条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