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分)农耕文明有其封闭性,这种状态下的人们缺乏进取心,较难接受新生事物和新观念。而工业文明的发展则相反,人们勇于创新,注重效率和科学技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英国的工业文明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引领着世界的发展”?(8分) 

(3)当传统农耕文明遭遇英国工业文明时,中国“不是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正确答案

(1)自然经济的束缚(2分);重农抑商政策(2分);对外开放程度低(2分)

(2)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2分);坚持以科技发展为基础(2分);注重大机器生产方式或大力发展工业化(2分);重视市场意识,坚持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2分)

(3)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被动接受工业文明,开始了近代化历程(1分);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分);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进步。(2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可以归纳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有“社会主流体制”(小农经济)、“商业在体制内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低)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2)从材料二中可以直接归纳出英国工业文明的特点:即推行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机器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推行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3)材料三中中国“不是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包含两层含义:①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被迫进入工业文明的直接动力,②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进步表现。

点评:本题主要从东西方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动力因素的角度,进行对比考查二者发展的不同结果,而这一结果的巨大差异也正是导致近代西方快速超越中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国落后和挨打的主要原因,对此问题的思考有助于解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下是战国和辽、宋、夏、金时期货币形制的图案:

货币的演变反映并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和变动。

据此回答:

(1)参照图1,概括说明秦朝实施这一措施的重要意义。

(2)依据图2 和所学知识,宋、金、夏时期中国货币有何新的发展?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面貌?

正确答案

(1)奠定了后世铜钱的形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新发展:出现纸币,与铜钱并用。社会面貌: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民族政权的并存。

从图1可明显看出秦统一货币的重要历史举措,其意义既要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意义,也要考虑到对后世的历史影响。图2前两种货币是纸币,后一种是铜钱。货币种类多样化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政权的并立形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人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图3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回答:(1)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

(1)长安唐代

(2)突破坊市制空间限制;突破坊市制时间限制;出现专门市场

本题以图片资料的形式呈现,令人耳目一新。它可以很好地考查考生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完成该题。

图片:宋代工商物产分布图

阅读图片,结合所学概括图片中所反映的宋代工商业发展特点,并说明原因。(12分)(注:须指出三项特点并分别予以说明。)

正确答案

特点一:工商业种类繁多,具有地域性特点;原因:商品经济发展

特点二:工商业城市林立;原因:工商业政策宽松

特点三:北不如南,西不如东;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得到开发

特点四:东南沿海地区工商业得到发展;原因:海外商运发展(或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南宋以东南沿海立国)

特点五:边境区域工商业有一定发展 ;原因:政权对峙,人民交往频繁,边境贸易发展

(每项特点2分,说明2分;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并加以说明可得12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从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来总结宋代工商业发展的特点,首先从图中的分布地区可以看出:南方比北方的工商业发展要繁荣;东方及沿海地区比西方要繁荣;边境地区的工商业也获得一定的发展。其次从工商业的种类上看,工商业的种类比较多,且大量的工商业城市兴起。原因要结合所学宋代的相关政治、经济知识进行总结答题。在政治及政策方面:宋代政权对峙,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林立;在经济政策方面,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工商业政策相对宽松。在经济方面: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尤其海外商运获得发展,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迄今为止,现代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三次大转变。按照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市定的研究,中国的“唐宋之变”,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揭开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变和大转型的序幕(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转型分别为西方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胡鞍钢 王绍光 周建明 韩毓海合著,韩毓海执笔《人间正道》

材料二: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

材料三:宋代统治者是“重商主义”者,太祖赵匡胤曾经表示 ,应“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享天年”,至神宗时,居然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朝廷的价值取向与16世纪的欧洲皇室相当类似。

——材料二、三均摘自穆晓军著《财经简史——人类财经文明的演进和经验》

(1)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史实论证唐宋的“现代”大转型。(6分)

(2)用史实分析15至18世纪促使西方崛起的原因。(6分)

(3)社会主义的兴起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概括指出其在20世纪的俄国和中国的实践结果。(8分)

(4)你认为宫崎市定是采用何种史学范式立论的?试说明理由。(5分)

正确答案

(1)史实论证:政治: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三衙,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分,任一个史实1分,论证1分)经济:土地买卖、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的出现、货币经济的普及、货币的虑拟化(纸币的出现),促使市场经济的发达。(2分,任1个史实1分,论证1分。焦炭冶铁技术的突破和迅猛发展、造船与瓷器生产技术的突破,标志着第一次现代能源和制造业革命,陶瓷之路开辟一个由中国带动的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开始形成。若此答同样赋分。)文化:科举制度消灭了贵族制度开放了社会等级,(2分,史实1分,论证1分。儒家思想更专注于个人化思想性、民间文化发达、文艺复兴全面昌盛,三大发明定型和外传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若此答同样赋分。)(此问满分为6分。)

(2)原因:经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分,史实1分,分析1分)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民主制度的逐步建立,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前提。(2分,史实1分,分析1分)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的不断解放,为西方崛起扫除了思想障碍。(2分,史实1分,分析1分)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西方的崛起。(2分,史实1分,分析1分)(以上任答3点皆可,此问满分为6分。)

(3)实践结果: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因斯大林模式僵化长期得不到改变,最后失败。(4分,采点和采意给分)中国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4分,采点和采意给分)

(4)史学范式:文明史观。(2分)理由:从唐宋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文明成果得出结论。现代化史观。(2分)理由:从唐宋政治、经济、文化的今古变化(或现代化的特征)得出结论。全球史观。(2分)理由:从唐宋政治、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得出结论。

试题分析:(1)该问题中唐宋的“现代”大转型是指唐宋时期的出现了现代社会因素,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总结即可。(2)紧扣该问题中的时间因素“15至18世纪”结合所学内容找出推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主要因素,即经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民主制度的逐步建立,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前提;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的不断解放,为西方崛起扫除了思想障碍;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西方的崛起。(3)关于社会主义实践在俄国和中国的表现可以直接回答,即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又进行了三大改造运动。(4)从材料四“中国的“唐宋之变”,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揭开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变和大转型的序幕”说明该学者研究历史的角度是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下一知识点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城市的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