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共201题
( )的性质均属国家所有,统称为国有股。
A.国家股
B.流通股
C.非流通股
D.国有法人股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 析:组建股份有限公司,视投资主体和产权管理主体的不同情况,其大气层占用的国有资产分别构成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性质均属国家所有,统称为国有股。
财务报表公布日后,J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报表中仍然存在一项重大错报,J注册会计师与癸公司管理层进行了沟通,建议对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修改并解释修改原因,但管理层拒绝对财务报表进行修改,则J注册会计师的下列做法中恰当的有( )。
A.在当地媒体上刊登公告,指出审计报告日已经存在的、对已公布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影响的事项及其影响
B.将该情况向对癸公司有管辖权的管理机构报告
C.将该情况通知癸公司董事会
D.采取措施防止财务报表使用者信赖审计报告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解析]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的媒体上刊登公告,而不是当地媒体,如果是当地媒体则无法使异地的使用者了解这一情况。
股权激励
正确答案
股权激励:指公司通过让渡股权的性质使公司的管理者或者员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新型激励机制。主要形式有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和管理层收购等,通过创建这种新型的公司激励机制可以加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有利于员工参与公司的内部管理;明晰企业产权和多渠道筹集企业发展资金。
权激励制度主要是根据20世纪60年代初所出现的人力资本理论,工人不是简单的经纪人或理性动物,而是社会人,具有对于安全感、归属感、被信任感等多种层次的要求,股权激励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同时也让公司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股东构成,借助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来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的自我监督约束机制。
激励的建立使得公司的管理更加有效率,参与度不断提高,为新型管理模式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G注册会计师负责对C公司20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对因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时,G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请代为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下列属于C公司管理层可能实施的舞弊手段有()。
A.管理层依据会计期间不同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B.在会计期末可能为虚增收入编制虚假财务报表
C.篡改与年度重大销货交易相关的合同金额条款
D.故意制造影响财务报表金额的事项
正确答案
A, B, C, D
解析
[解析] 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通常与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有关。管理层通过凌驾于控制之上实施舞弊的手段主要包括:①编制虚假的会计分录,特别是在临近会计期末时;②滥用或随意变更会计政策;③不恰当地调整会计估计所依据的假设及改变原先作出的判断;④故意漏记、提前确认或推迟确认报告期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⑤隐瞒可能影响财务报表金额的事实;⑥构造复杂的交易以歪曲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⑦篡改与重大或异常交易相关的会计记录和交易条款。
甲公司注册会计师在对其20×3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就以下事项的会计处理与甲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 (1)20×3年12月,甲公司收到财政部门拨款2000万元,是对甲公司价格补偿。甲公司A商品售价为5万元/台,成本为2.5万元/台,执行国家限价政策后售价为3万元/台,国家财政给予2万元/台补贴。20×3年甲公司共销售A商品1000件,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3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500 贷:库存商品 2500 借:银行存款 20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0 (2)20×3年,甲公司与中间商签订合同分两类。第一类:甲公司按照中间商要求发货,中间商按照甲公司确定的售价3000元/件出售,双方按照实际销售数量结算,未出售商品由甲公司收回,中间商收取提成费200元/件,该类合同下,甲公司20×3年共发货1000件,中间商实际售出800件。第二类:甲公司按照中间商要求的时间和数量发货,甲公司出售给中间商的价格为2850元/件,中间商对外出售的价格自行确定。未出售的商品由中间商自行处理,该类合同下,甲公司20×3年共向中间商发货2000件。甲公司向中间商发出商品均符合合同约定。成本为2400元/件。 甲公司对上述事项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 87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70 借:主营业务成本 720 贷:库存商品 720 借:销售费用 20 贷:应付账款 20 (3)20×3年6月,甲公司董事会决议将公司生产的一批C商品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给部分员工。成本3000元/件,售价为4000元/件。职工包括:高管200人,研发项目相关人员50人,每人发放1件C商品。研发项目正进行至后期开发阶段,甲公司预计能够形成无形资产。至20×3年12月31日,该研发项目仍在进行中。甲公司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 75 贷:库存商品 75 (4)20×3年7月,甲公司一未决诉讼案。法院判定甲公司承担损失赔偿责任3000万元。该诉讼事项源于20×2年9月一竞争对手提起的对甲公司的起诉。编制20×2年财务报表期间,甲公司曾在法院的调节下,甲公司需向对方赔偿1000万元,甲公司据此在20×2年确认预计负债1000万元。20×3年,原告方控股股东变更,不再承认原初步和解相关事项,向法院请求继续原法律程序。因实际结案时需赔偿金额与按确认预计负债的金额差别较大,甲公司与20×3年进行了以下会计处理: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 贷:预计负债 2000 借:盈余公积 2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 (5)甲公司于20×2年取得200万股乙公司股票,成本6元/股,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2年年末,乙公司每股5元。至20×3年12月31日,下跌至2.5元/股。20×4年1月,乙公司股价有所上涨。甲公司会计政策规定: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票投资,股价连续下跌1年成本价至成本的50%(含50%)以下时,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考虑20×4年1月乙公司股价有所上涨,甲公司在其20×3年财务报表中对该事项进行了以下会计处理: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 5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500 其他资料:假定题目中有关事项均具有重要性,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正确答案
事项(1)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该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且与企业销售商品日常活动密切相关,应按照收入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更正分录: 借:营业外收入 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事项(2)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第一类商品发出商品时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只有收到代销清单时才能确认收入。 甲公司应当确认的营业收入=3000×800+2850×2000=810(万元),应当确认的营业成本=(800+2000)×2400=672(万元),应确认销售费用=800×200=16(万元)。 更正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60 贷:应收账款 60 借:发出商品 (200×0.24)48 贷:主营业务成本 48 借:应付账款 4 贷:销售费用 4 事项(3)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将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应当视同销售,确认收入,同时应当根据谁受益谁承担原则计入相关成本费用。 更正分录如下: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20 主营业务成本 75 管理费用 (200×0.4-75)5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事项(4)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甲公司在20×2年已合理确认了预计负债,应将本期实际发生数和原确认数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调整前期损益,更正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2000 贷:盈余公积 2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00 事项(5)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按照甲公司会计政策规定,20×3年甲公司针对持有乙公司股票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确认资产减值损失金额=200+500=700(万元),故更正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7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 700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